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八桂古代清官廉吏|颜延之:始倡文教 庭诰显声

颜延之(384-456)字延年,南北朝时期的南朝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他博闻强记、才华横溢,有很多作品流传下来,至今还被人赞许。他与谢灵运、鲍照合称南朝“元嘉三大家”。《宋书·颜延之传》专门为其做了传记。

颜延之与桂林的缘分,还要追溯到刘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宋书》记载颜延之性格“肆意直言,曾无遏隐”,因此得罪了权贵,被外放到始安郡做郡守,始安郡的治所也就是现在的桂林市。汉武帝时期,为了巩固南方的统治,废除了秦朝在岭南设置的三郡,而是将原来的桂林郡北部地区,包括现在桂林管辖的兴安、灵川、桂林、阳朔、永福等地设为始安县。简单地说,颜延之的“始安太守”也就相当于现在的桂林市市长。

颜延之到任伊始,就兴学促教传播文明。可以说,他是桂林文教事业的创始人。他的到来,带来了中原先进的文化。颜延之身体力行,做山水诗文,倡读书风气。桂林市中心的独秀峰,因为颜延之赋诗“未若独秀者,峨峨郛邑间”而得名。这句诗是中原文化名人最早吟咏桂林山水的诗句,开创了桂林山水诗的风格传统。喜读书的颜延之又常在独秀峰下的一个山洞中读书,后人就把这个山洞称作“颜公读书岩”。

颜延之将中原读圣贤书的文化传统引入桂林颜延之读书岩成为桂林莘莘学子潜心向学的感召。唐代“颜公读书岩”前建起了广西第一座官办的求学之所——桂林府学,成为广西最早的科举教育基地。

宋代人们在此建起“五咏堂”,将颜延之作的《五君咏》刻于堂内。《五君咏》是颜延之的诗歌名篇,歌颂不与权贵合作,隐于竹林的“竹林七贤”之中的五位君子。“七贤”中的王戎和山涛因贪恋权势,颜延之鄙视之,觉得他们与君子之称不配,因此只写了嵇康、阮籍、阮咸、刘伶、向秀。

颜延之在教育子孙的文章《庭诰》中说,自身有很高的品行,外表却与常人一般无异,谈论比当时人精彩,但却保持缄默,才德在众人之上,却谦恭待人,不因为自己能干而压迫别人,不因自己高明便讥讽他人,保持谦虚退让的美德,与天地为一体,这才是最上等的君子。

在颜延之看来,一位不严于律己的官员,只关心自己的物质享受,却不为百姓谋求福利,是不会得到百姓尊敬的,即便得到也不会长久。做人做事谨慎谦恭,才是君子所为。

颜延之在桂林任上差不多三年,以自己的努力,勤勤勉勉为官,尽心尽职做事,造福当地百姓。他在《庭诰》中教育子女,作为官员应该体恤人民的疾苦,养蚕和种田的人想要维持温饱是很艰难的,辛辛苦苦耕作也不一定能够养活家人。作为官员应该善于管理百姓,引导他们勤事农桑,让他们安乐富足。因此,他在桂林奖励百姓开垦荒地,借给他们粮食作为种子,使他们能够通过劳作的努力,改变自己的生活;尽量减少征收农民的赋税,缓解他们的困难,让他们能够在自己的治理之下获得温饱。

颜延之如此告诫子女,自己也身体力行。他生活极其简朴,自律严谨。他的《庭诰》成为后世《颜氏家训》的重要思想来源。颜延之以先进的中原文明,使尚处于蛮荒状态的百越之地桂林得到启蒙和化育。(桂林市纪委监委整理)

相关阅读:
柳州市从严从紧压实疫情防控责任 桂林:“墩苗计划”加强年轻干部的选管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