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冒名顶替或弄虚作假办理婚姻登记行为予以规制,严厉打击骗婚、诈婚涉嫌的犯罪。”
今年全国两会上,打击冒名或虚假结婚话题受到多位代表委员的关注。全国人大代表黎霞建议,明确冒名顶替或弄虚作假办理婚姻登记的行为人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乃至刑事责任。
近年来,骗婚、假结婚等婚姻登记乱象让涉事者不堪其扰。虚假的婚姻登记不仅阻碍真实婚姻关系的建立,更会给当事人带来名誉、财产、继承等方面的法律困境,成了老百姓的一个“急难愁盼”问题。
如何回应群众关切,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2021年12月31日,最高检会同最高法、公安部、民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妥善处理以冒名顶替或者弄虚作假的方式办理婚姻登记问题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为打通司法和行政环节堵点,解决“骗婚”“被结婚”引发的矛盾纠纷提供了明确指引。
《指导意见》的出台,与一段“离不掉的婚”有关。福建青年小姚被骗婚后,走了多个程序,但7年过去了,硬是离不了婚。2019年,检察机关能动履职,终于促使涉案婚姻登记被撤销。这起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案件,彰显了检察机关的能动司法理念和为民办实事的情怀。
如今,随着国家立法愈加完善,部门间的职责分工也日趋精密。这就更加要求每个执法司法部门、每名执法司法人员,不仅要有工匠精神,更要时时保有为民情怀;不仅要依法依规办案,更要关注办案实效,关心当事人的真实处境和内心感受。只有把百姓关切的“小案”办好,解决好人民的实际需求,才是真正践行“为民”的初心。
一枝一叶总关情,愿这份初心永远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