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山与城丨曾经银行比米铺多的这条“金融街”上,有座博物馆将亮相

来源:重庆发布

金融是一座城市的血脉,它见证了重庆的都市经济发展,更记录下重庆城市文化的历史脉络。

美丰银行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于重庆市渝中区新华路74号。渝中区文旅委官方账号“渝中文旅”发布消息:作为重庆抗战金融机构旧址群的组成部分,美丰银行旧址正开展修缮及活化利用工程,将建重庆金融历史博物馆暨重庆金融司法博物馆,为市民讲述这段山城重庆的金融历史。

美丰银行今昔对比图

美丰银行今昔对比图

美丰银行今昔对比图

在抗战烽烟中

这座建筑经历了怎样的坎坷?

背后又隐藏着哪些少为人知的故事?

《山与城》第101期

为你讲述

↓↓↓

“城门开,潮水来”

渝中的这条街上,银行曾比米铺多

“1891年3月1日,重庆海关宣布开关。很快,洋人和洋货如潮水一般滚滚而来……1913年,重庆巨富杨文光的次子杨希仲结束了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学业回到重庆,开始实践他的金融理想。两年后,聚兴诚银行终获通过,重庆历史上第一家私人商业银行诞生了……”

——纪录片《城门几丈高》

重庆市渝中区,从打铜街、陕西路沿途步行至朝天门,仅需十来分钟。不过,这几条狭长的街区里,却曾是银行、钱庄、银号等金融机构的云集之地。

美丰银行存单

美丰银行存单

渝中区文管所史料记载,重庆自1891年开埠以来,便利的长江水运刺激重庆工商业发展,金融业也随之繁荣。抗战爆发后,全国的金融机构和游资汇集重庆,极盛时期,在渝中区的小什字、陕西街这一片弹丸之地,就集中了150多家金融机构,银行甚至比米铺还多。

其中,美丰银行和交通银行、川康平民商业银行、中国银行、川盐银行等集中的小什字地区,一度被誉为“重庆的华尔街”。

美丰银行大楼诞生记

“近现代中国建筑第一人”杨廷宝设计

1922年4月10日,美丰银行在重庆正式开业,这也是川渝地区第一家中外合资成立的银行,一度引起中国金融界的轰动。

1927年2月,美丰银行又转型成为华商独资银行,并决定修建一座银行大楼,在显示银行资力雄厚的同时,也作为具有纪念意义的象征。

于是,美丰银行大楼于1934年开工,1935年8月正式落成剪彩。一座设计堪称精美大楼在这条被纳入中国金融史的街道上拔地而起。

著名建筑学家杨廷宝

著名建筑学家杨廷宝

“美丰银行大楼的设计师,正是著名建筑学家杨廷宝先生,这也是他在重庆承办设计的第一个工程。”渝中区文管所相关负责人介绍,杨廷宝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学家,被誉为“近现代中国建筑第一人”,与梁思成合称“南杨北梁”,在中国建筑教育领域、中国建筑事业及其同世界建筑事业的交流中做出了杰出贡献。

杨廷宝在美丰银行这一建筑设计中,不论是从总体规划上,或是在单体建筑、内部设计以及细部大样都十分注重环境和现实条件,在建设细部的比例尺度和用材上也都做到精益求精。

美丰银行大楼建筑工程,则是由承担过中山陵第三期工程的陶馥记营造厂承建,美丰银行大楼是重庆现代主义建筑典型代表,由外至内,从外部造型到功能布局,现代主义建筑的各个构成要素随处可见。但建筑师同时还考虑了建筑的民族性与地方性,整栋大楼呈古代钱币“布币”样式,建筑一角还设置有小天井等设置,在当时也可谓“标新立异”。

曾经历惨烈的“九·二”火灾

大楼“身躯”阻挡火灾蔓延

这是一段痛心的历史,史称“九·二”火灾。在《重庆大事记》史料中有明确记载:1949年9月2日,下午3时40分左右,下半城赣江街17号协合油腊铺不慎失火。火势迅猛蔓延,东水门至朝天门,陕西街至千厮门一带燃成火海,大火至次日晨方熄灭……共烧毁大小街巷39条,学校7所、机关10处、银行钱庄33家、仓库22所、拆卸房屋236户。受灾9601户……”

历史资料图

历史资料图

“火灾发生地区多为竹木结构建筑、穿斗板房、遮阴凉棚等易燃建筑,而且天气资料显示,当年气温比往年略高,连续晴天多日,有风,自来水停水、消防设备简陋等原因,导致火势迅速蔓延,死伤惨重。”渝中区文管所相关负责人介绍,直至第二天火势才被美丰银行、川盐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几栋钢筋混泥土结构大楼阻挡,停止蔓延。美丰银行大楼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和高标号的水泥,大大提高了建筑的强度和刚度,“大楼为扑灭火灾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成为这一痛心历史事件的见证者。”

正开展修缮及活化利用工程

旧址将建重庆金融历史博物馆

渝中区文化旅游委资料显示,目前美丰银行旧址正开展修缮及活化利用工程,将建成重庆金融历史博物馆暨重庆金融司法博物馆。

修复后的效果图

修复后的效果图

博物馆将在保留大楼建筑的时代特征、建筑风格,活化利用文物旧址,通过现场陈展等形式,让文物所承载的文化、历史价值重新焕发新生,让市民得以追溯触摸那些独属重庆的金融历史。

相关阅读:
3月7日两会日程:人代会审查计划、预算报告 审议地方组织法修正草案 政府工作报告提纠正就业歧视,打破职场“35岁门槛”成两会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