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专家:提高重大疫情预警能力 需要克服传染病三大难点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全国两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

全球疫情仍在持续,局部疫情仍有发生。李克强表示,要继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健全疾病预防控制网络,抓好公共卫生队伍建设,提高重大疫情监测预警、流调溯源和应急处置能力。

清华大学健康中国研究院副院长程峰表示,传染病本身固有的源头散、感知慢、决策难三大特点增加了重大疫情监测预警难度。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提高医疗机构的敏感性,加强疾控部门核心能力,充分发挥大数据与信息化的科技手段,从海量分散的数据中识别疫情风险,及早预警。

健全疾病控制网络医院发挥触角作用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健全疾病预防控制网络,抓好公共卫生队伍建设,提高重大疫情监测预警、流调溯源和应急处置能力。”

自2019年底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全球累计确诊病例仍在继续增加。我国本土疫情得到较好控制,但随着变异株传播力增加,各地不断出现零星散发本土疫情。如何提升公共卫生应对能力,进一步降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被外界所关切。

清华大学健康中国研究院副院长程峰指出,健全疾控网络有诸多工作要做。

他介绍,2003年非典疫情过后,我国建立了很好的传染病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网络直报系统,对各类常规已知传染性疾病展开监测与报告,早期预警传统传染病的暴发,也利于发现新发传染病。但传染病发生来源分散、感知慢、决策难的三大特点,使疾控部门在疫情处理中很难做到“一锤定音”。

在疫情发现阶段,临床一线的医生、特别是基层医生是感知疫情、报告疫情的第一批人,预警的早晚取决于临床一线医务人员的个人识别能力和警惕性。当发现不明原因的聚集性疫情时,医生要能及时报告,疾控部门之后介入流调与核实;一旦确定发生了重大新传染病,需要进行封控等管理措施,而这类举措伴随较大的社会影响,决策过程十分艰难,“及时处理,遏制了疫情流行,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显得这些举措小题大做;一旦决策延误,疫情流行开来,又暴露防控不力,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这是公共卫生的困境。”程峰说。

2022年初,国家疾控局副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洪兵在《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发文指出,要进一步明确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在疾病防控中的职责,坚持防治结合,建立人员通、信息通、资源通和监督监管相互制约的机制。创新监督考核评价机制,探索在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专兼职疾控监督员制度,以监督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开展情况,督促落实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责任。

此外,还要建立集中统一高效的应急指挥决策体系,增强应急处置能力,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完善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应急响应机制,明确不同级别响应的启动标准和流程,规范处置原则和决策主体,明确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参与范围、职责分工和工作机制。

作为公卫改革的一大重头,去年5月,国家疾控局正式挂牌,传染病防控和应急处置成为核心职能。程峰表示,随着国家疾控局三定方案出炉,地方疾控改革也将陆续展开,这之后要解答的问题是,不同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如何做到顺畅协调,以确保疫情处置的迅速高效。

程峰还提到,除了依靠有效的机构改革和科学的防控策略,大数据、信息化的科技手段,也可助力疫情监测预警。

“举例来说,一种不明原因的新型肺炎来了,某一地区可能会发现多个陌生的CT影像,信息技术可在网络上即时捕捉到这些信息,通过知识图谱进行处理分析后识别出这一异常事件,然后发出预警。这种反馈会更加敏锐和迅速。”他说,之前有类似的应用,曾利用互联网监测数据观测到某一时间某一区域药店退热药销售量上升,以此判断当地或出现了流感流行,这种预警比传统疾控报告系统更加及时。

公卫队伍留住人须加大长期投入

建设公共卫生队伍、减少公卫人才流失,也是不少业内专家呼吁的问题。

“政府对卫生系统的投入,给到疾控的很少,疾控本身是社会公益事业,留住人才非常困难。很多公共卫生专业的毕业生,宁愿去医院做档案管理和数据处理工作,也不愿意去疾控,因为收入和社会地位相差太大。”程峰介绍,财政应当加大对公共卫生领域的长期投入,完善对公共卫生机构的补贴机制。

职业发展也是制约疾控人才队伍稳定的一大原因。沈洪兵在文章中提到,要加大各级疾控机构用编、用人自主权,改革职称评审标准,合理增加疾控机构中高级岗位比例。建立以实践为导向的公共卫生人才评价机制,实行分类考核。

除了留住人,公共卫生从业者的专业素养也需要进一步提高。程峰表示,公共卫生是一门高度交叉的学科,专业知识面广,专业技能要求高,除了医学知识,从业者还需要学习政治、法律、社会、人文等各学科知识。

沈洪兵则指出,应设立公共卫生人才培育专项计划,建立公共卫生首席专家制度和特设岗位,选拔、培养公共卫生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打造高层次公共卫生人才队伍。

新京报记者戴轩

编辑樊一婧校对赵琳

相关阅读:
广西新增本土确诊病例5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7例 详情公布 世界热议中国经济增长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