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青岛爱尔家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非常忙碌,公司中标了中车某车辆厂年度防火涂料订单,车间里一派如火如荼忙生产的热闹场景。同样满负荷运转的还有青岛盈科精密橡塑有限公司,“我们正在争取今年新机种订单,目前产能已经到了极限,准备扩大生产规模。”盈科精密总经理陈涛告诉记者。
在当前经济大环境下,中小企业不同程度受到来自成本和市场方面的压力。面对新形势,不少青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持续攻关,练就“独门绝技”赢得市场,展现出强劲的创新活力与发展韧性。
刚刚闭幕的北京冬奥会,让从事安全防护材料研发的爱尔家佳“火”了一把。北京地铁11号线西段(冬奥支线)机车应用了爱尔家佳自主研发的环保超薄膨胀型防火涂层,在机车遭遇火情时可迅速膨胀40倍,形成多道防线,有效隔绝热传递。该材料的应用对于提升地铁车辆的安全性意义重大,性能比肩国际先进水平。
谈到公司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秘诀,“围绕客户迫切需求,坚持技术创新投入,让我们在与跨国品牌的竞争中最终脱颖而出,成为轨道交通行业优选的安全防火解决方案提供者。”爱尔家佳董事会秘书赵玉明说。
尝到技术创新甜头的,还有青岛双瑞海洋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前不久,青岛双瑞中标了田湾核电站蒸汽供能海水淡化和除盐水项目,该项目日产淡水近5万吨,为国内核电领域迄今最大的海水淡化工程,合同总额1.3亿元。收获亿元大单的背后,正是青岛双瑞在海水淡化领域十余年的技术储备和工程经验积累,掌握了更多的行业话语权。
“如果没有独到的技术,企业就没有长远的未来。”在陈涛看来,抢抓订单根本上是靠更具竞争力的产品,避开短兵相接的红海市场。
盈科精密的“独门绝技”是各种光学膜材料的高精度贴合、模切工艺,在显示模组中起到支撑、保护、导电和屏蔽等功能,已为韩国显示面板品牌供货。但盈科精密并不甘于一个加工商的角色,决心延伸到产业链上游——光学膜制造。
光学膜被称为显示产业链上的明珠,技术掌握在美、日、韩等少数国家手中,国内做普通塑料薄膜的公司很多,能做光学级薄膜的公司却寥寥无几,盈科精密加工的光学膜基本从国外采购。去年年底,盈科精密与中国海洋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计划用数年时间实现光学膜材料的产业化。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不显山、不露水,却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的重要力量。
市民营经济局近期举办的“专精特新”企业“卡位入链”对接交流会上,不少中小企业在产品推向市场“临门一脚”的关键时刻,链接上了大企业。
“中特科技加班加点生产,订单已经排到了5月份。”中特科技工业(青岛)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学强深有感触。针对海尔智家的超前研发需求,中特科技发布了可逆风机和高效外转子贯流风机技术解决方案。此外,中特科技还为一家大企业客户定制了高槽满率绕线机。“客户的产品是最新研发,市场上还没有具备高槽满率绕线的设备,这也就给我们创造了市场机会。”李学强说。
事实上,打通产业链正是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做强之道。早在2014年,中特科技就研制了海尔首套BLDC直流无刷电机设备,此后又陆续进入LG、美的、格力、特斯拉等一线品牌,占据国内无刷直流电机装备市场份额的70%以上。通过对接大企业,中特科技获得了更多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也发挥了青岛电机装备产业优势,促进整个电机行业发展。
陈涛亦有同感:“盈科精密近年来实现营收倍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进入韩国高清显示面板品牌的供应链。”
半导体显示的市场份额集中在三星显示、LGD、京东方、华星光电、维信诺等少数巨头手中。其中,京东方正在青岛投资建设全球最大的移动显示模组单体工厂,对盈科精密来说是一个潜在的业务机会。
“京东方既然来了青岛,家门口的生意为什么不做呢?”陈涛期待尽快与京东方搭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