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冬残奥会开幕式视障火炬手点燃主火炬 张艺谋揭秘特别环节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上,中国代表团出场摄影/本报记者胡金喜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上,中国代表团出场摄影/本报记者胡金喜

最后一棒火炬手李端准备将火炬嵌入“大雪花”中央供图/新华社

最后一棒火炬手李端准备将火炬嵌入“大雪花”中央供图/新华社

北京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供图/新华社

北京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供图/新华社

中国代表团入场摄影/本报记者胡金喜

中国代表团入场摄影/本报记者胡金喜

▲国旗在开幕式上升起供图/新华社

▲国旗在开幕式上升起供图/新华社

昨晚,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成功举行。

在开幕式上,曾斩获四枚残奥会金牌的视障运动员李端接过最后一棒火炬,走上主火炬台,将火炬插入主火炬。

据开幕式导演沈晨透露,这是世界上首次起用视障火炬手点火。

开闭幕式总导演张艺谋等主创人员对各环节进行了揭秘。

最后一棒

李端:我虽然看不见

但我能感到火的温度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火炬点燃方式已经家喻户晓,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面对着同样的火炬台、同样的火炬,最终选择了视障火炬手点燃那一抹微光。这么冒险的决定究竟是如何做出的呢?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闭幕式导演沈晨透露,“这是世界头一份盲人点火。在残奥会当中没有人敢用盲人来点火,因为都知道它的风险性太大了。”

与历届常规的冬残奥会点火仪式不同,本次开幕式大胆选择了视障火炬手点燃主火炬。

沈晨说,点火的瞬间必须确保安全,刚好冬奥会的雪花“微火”装置为视障运动员点火提供了一个空间,对视力的限制小了,也降低了风险。当主火炬手、视障运动员李端走上点火台,他依靠最重要的感官——触觉,去抚摸每一片雪花,最终在几番摸索之后,将冬残奥会火炬缓缓插入主火炬台内。

为了保密,作为最后一棒火炬手的残奥冠军(北京2008年残奥会男子三级跳远F11级冠军)李端,每次都是深夜进场,凌晨排练,确保万无一失。李端透露,“因为它涉及保密,然后我们就是等全场的人都走了,只剩下最后一棒的工作人员和我的时候进行排练,这时导演再跟我说怎么排。尤其是到后来就是最后一两天才告诉我,只有你一个人在台上,你要去用你的手和耳朵去寻找这个火炬的架。”

李端参加了四届残奥会,夺得4块金牌。如今,他代表残障人士将最后一棒火炬插入主火炬台,对他而言也有着特殊的意义。

李端表示:“因为火不光会带来光明,还会带来温暖,它温暖着我们这些残疾人和残疾人运动员的心。所以说我虽然看不见,没有一点光感,但我能感觉到火的这个温度。而这个温度就像前方的教练员跟我击掌,就像前方的国旗在飘扬,就像我们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

五彩斑斓

张艺谋:《冬残奥圆舞曲》

绽放盲童心中的梦

当大气、温暖的《冬残奥圆舞曲》响彻国家体育场,当播放视频中盲童绘画的颜料洒满整个鸟巢场地中央时,所有的观众无不为之动容,而这个五彩斑斓的节目,也蕴含着主创团队浓浓的感情与大胆创意。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闭幕式总导演张艺谋表示:“盲童,先天的,你给他讲颜色,他能理解吗?这是很让人感动的东西。对于盲童,这些颜色泼洒的没有形象,他的形象感跟我们可能完全不一样。所以我就在想,恰巧两三个盲童在画画,拿着颜色就往上倒,就是一种感觉——开心!从短片的感觉带到这来。放大一个成人舞蹈、放大一百人的舞蹈,把颜色铺开场地,大家会感动,是那个盲孩子心中美丽的色彩。它有感情点,让这个节目有一个灵魂、有一个说法,这个在转播中大家都看懂了。因为转播中短片是全屏,观众在全屏看到一个孩子泼洒染料,而且是盲童,他有了这个感动,当全场流动色彩,这是一种情感,我们帮他挥洒这个颜色,就是憧憬着美丽的一种想象,字幕都不需要,全世界都看懂了。”

而沈晨这样解读《冬残奥圆舞曲》:“在我们的认知里,自然界每一片雪花都是无声的,但是它落在地上,就在改变着世界,就是有声的。我们的听障舞者,他们用舞蹈艺术奏响无声的交响,创造出最灿烂的、带有生命质感的美丽瞬间。”

手语“清唱”

张艺谋:《我和我的祖国》

很柔软很动人

《我和我的祖国》《国歌》两首曲目,是由盲人清唱和听障演员用手语演唱共同完成的,在总导演张艺谋看来,这两个节目非常柔软、非常动人。

张艺谋表示:“我自己觉得最能触动感情的应该是人声,《我和我的祖国》孩子们在这唱,这边就做手语(演唱),《我和我的祖国》的手语,大家一定感动。这首歌唱了那么多次,我们很少看到手语(演唱)。他们音不一定那么准,但(有)那个感觉,一群盲孩子清唱《我和我的祖国》,他们是看不见的,他们唱《我和我的祖国》,那个很感动,拍出来也感动。当然要清唱,因为你上了器乐、上了伴奏、上了一些东西之后,它就制式化了,制式化它就缺少情感了。现场情感很要紧。而标准的东西,越标准越准确,越失去情感。因为每一次升国旗,每一次国旗入场,这个歌响起的时候,或者我们有一种仪式感的时候,老百姓最后评价都是要掉眼泪,这是一种对国家非常深情的情感,百姓会有这样的共情。”

最小标志

沈晨:以小见大!

传递出最大的力量

在历届冬残奥会的开幕式中,有许多规定性的仪式展示环节,其中国际残奥委会标志展示是历届冬残奥会开幕式导演组创意比拼的重点,而此次北京冬残奥会的导演团队采取以小见大的独特方式凝聚残奥精神。

在开幕式上,一位盲人的手掌上映出了国际残奥委会标志,经过手手相传,印在了每个人的掌心。他们中有肢残的公益活动志愿者、运动员、医生,有视力残疾的模特、小学生,也有残疾人与健全人携手的夫妻和双胞胎兄弟……残健共融的人们相互鼓励支持,情感在此汇聚交融,温暖世界。

这是历届残奥会与冬残奥会在“国际残奥委会标志展示”环节中呈现出的最小标志,聚众“小”才能成真“大”。

沈晨表示:“残奥会会徽的展示就相当于冬奥会开幕式五环的展示,是一个必备的环节,每一任导演都要挖空心思不断地去想,如何能把这个会徽展示出来。历届的残奥会都有很好的创意,我在想我们做一个到目前为止最小的会徽,所有人问我什么叫最小的?做一个实物吗?我说不是,这个会徽是画出来的,而且是在一位盲人手中,他看不见,但是这个会徽是烙印在他心里面的。当它呈现以后,我们旁边所有的残疾人把手张开,再有无数个演员进来把它展开的时候,每个会徽在他的手中,就是烙印在他的心中,这个节目是整个开幕式当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创意亮点,到目前为止,用最小的一个会徽展现最大的一份力量。”

文/央视新闻新华社

中国内地日增确诊病例创今年新高 三亚病例同航班亲属均被感染 中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15.9万亿元 存量规模全球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