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全国政协委员施卫东:深化中高考改革,从根本纾解社会各界的教育焦虑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记者倪浩】面向义务教育阶段的“双减”政策自2021年7月份开始实施后,半年多以来,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有所减轻,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国政协委员、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今年两会上,他针对“双减”政策落地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准备提交“关于多措并举持续推动‘双减’政策落地落实”的提案,建议深化中高考改革,从根本上纾解社会各界的教育焦虑。

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施卫东表示,目前全国各地中考仍然实施分流制度,高中升学率基本降至50%左右,因此,中小学生仍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而部分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仍坚持对学生进行考试测验,一些家长为了提升孩子的考试成绩,仍在加码布置额外作业。

另外,施卫东还发现,“双减”政策以来,中小学校的学生们在校时间在增加,随之而来的是教师们的工作量大幅增加。施卫东表示,中小学校课后实施延时服务、晚自修和双休日的托管服务以来,学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无形中被延长了很多,导致课业不减反增;课后延时服务还导致教师课余时间基本被挤占。知识型学科和素养型学科老师工作量出现不均衡,而主科教师的工作压力和安全责任进一步加大,导致不少教师主动参与课后服务的积极性不高。

作为来自教育界别的全国政协委员,施卫东在每年全国两会期间都会带来涉及教育话题的提案。针对上述新问题,他在2022年两会期间准备提交“关于多措并举持续推动‘双减’政策落地落实”的提案,对如何让“双减”政策获得持久和深层的效果,真正起到推动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深化的作用提出了个人建议。

在提案中,施卫东建议深化中高考改革,全面打破学校教育“唯分是从”“以分取人”和“分分计较”的困局。探索在中考中引入素质学科过程性评价,以减少中考科目的层层加码。施卫东表示,只有进行考试改革,才能从根本上纾解社会各界的教育焦虑,同时也有效降低广大中小学生及其家长在升学考试方面“提优补差”的需求。

针对课后延时导致学生学习时间和教师工作量骤增等“双减”后新暴露的问题,施卫东委员建议,各地应因地制宜建立标准的中小学在校时间管理和具体要求,把时间还给学生。对于教师工作量陡增的问题,施卫东建议,学校要减少针对教师的一些其他事务性工作,切实减轻教师非教学负担。施卫东还认为,巡查督导部门应深入学校,开设“双减”信息平台,对于学生和家长反映的情况及巡查督导中查出的问题进行跟踪处理和后续回访。

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将于3月5日至11日召开 蔡英文为全台大停电道歉 岛内网友直斥:“你就是罪魁祸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