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为了TA,重庆市公安局打出一套精准“组合拳”

来源:重庆发布

去年以来,面对疫情防控带来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重庆市公安局创新务实,努力为企业排忧解难。

今(1)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重庆市优化营商环境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一场,介绍相关情况。

新闻发布会现场吴汪洋摄

新闻发布会现场吴汪洋摄

发布人:

袁勤华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局长

徐万忠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

黄崇斌市公安局警令部副主任、民生办主任

魏丹市公安局经侦总队总队长

一句话,看发布会重点

紧扣广大企业的“急难愁盼”,公安机关从九个方面打出一套精准滴灌、务实管用的“组合拳”

——袁勤华

截至2021年末,全市实有市场主体312.2万户,同比增长了7.6%。其中,民营企业97.8万户,同比增长10.8%

——徐万忠

解决好“谁来抓”“抓什么”“怎么抓”“抓得好”四个问题,推动重点措施的落地见效

——黄崇斌

严禁以刑事手段插手、干预经济纠纷、民事纠纷;依法审慎适用涉企强制措施,对企业涉案相关人员,审慎适用羁押性强制措施

——魏丹

服务企业发展

打出九个方面“组合拳”

袁勤华介绍,重庆市公安局紧扣广大企业的“急难愁盼”,立足公安机关职责任务,研究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发展的相关举措,从九个方面打出一套精准滴灌、务实管用的“组合拳”。

袁勤华介绍相关情况吴汪洋摄

袁勤华介绍相关情况吴汪洋摄

①依法严厉打击涉企违法犯罪

对企业反映比较强烈的非法经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仿冒假冒注册商标、侵犯商业秘密等犯罪行为,重拳出击、依法严打,尽最大努力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同时,严格规范执法办案,区分刑事案件和经济纠纷之间的界限,严禁以刑事手段插手干预经济纠纷和民事纠纷,防止执法权力的滥用。

②建立重大经济案件提级审批机制

针对立案、管辖、相关强制措施适用问题,坚持刀刃向内、强化制度监督,提出了重大复杂的经济犯罪案件立案提级审查和重大跨区域经济犯罪案件提级管辖两项具体措施,细化明确了相关具体的操作办法。

同时,对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类重点企业、在全国或全市有影响的产业龙头、就业大户、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企业需依法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的,要求区县公安局审核以后要报市公安局批准。

③依法审慎适用涉企强制措施

对企业涉案人员和涉企财产需依法采取强制措施的,在法律规定范围内要充分评估强制措施的必要性和适用范围,确保用准用好,最大限度保障企业合法生产经营活动,尽最大努力防止“侦办一起案件、垮掉一家企业”的现象。

④强化涉企案件追赃挽损

主要从事前预警、事后挽损以及简化资金返还三个流程入手,采取针对举措最大限度减少企业财产损失。

⑤规范跨区域涉企执法协作

对涉及重庆企业的跨省市重大案件,主动加强异地执法协作,跟进做好执法办案的监督,积极维护重庆企业合法权益,为企业的合法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法治保障。

⑥加强涉企治安治理

在企业内部安全防范、涉企矛盾排查化解、企业周边治安巡逻等方面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营造良好生产经营环境。

⑦改革涉企经营许可

在全市范围内,取消典当业特种行业许可证核发。取消保安培训许可证核发,改为备案管理。

全面推行旅馆业、公章刻制业特种行业、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信息网络安全审核告知承诺制。

在重庆自贸试验区内,直接取消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信息网络安全审核;取消公章刻制业特种行业许可证核发,改为备案管理。

同时,放宽车驾管社会服务站申办主体范围,鼓励汽车生产、销售、报废等企业协助办理车驾管业务。

⑧创新管理服务方式

在服务方面,推动涉企高频电子证照跨省市互认互信,实现办证办事“一网通办”“异地可办”,推行驾驶证全国“一证通考”,小客车全国“一证通办”和机动车注册登记、转移登记“一件事一次办”。

在管理方面,改进监管方式,全面实行“双随机、一公开”和“互联网+监管”,避免多头重复检查,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负面影响。

⑨加大减费降负力度

对首办企业将继续免费提供公章一套,落实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和综合性能检测“两检合一”改革,取消综合性能上线检测,直接运用安全技术检测结果。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每笔检测业务可为企业群众节约经费200余元。仅去年一年就为企业群众节约经费3200多万元。

问答精选

公安机关如何依法审慎办理涉企案件?

魏丹介绍,在本次推出的服务措施中,规范涉企案件办理,用足用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依法审慎办理涉企案件,是重中之重。在具体的执法实践中将从三方面入手:

魏丹介绍相关情况吴汪洋摄

魏丹介绍相关情况吴汪洋摄

①严格把握立案标准,严禁以刑事手段插手、干预经济纠纷、民事纠纷。2021年,重庆公安机关针对易产生违规插手干预经济纠纷、民事纠纷的刑民交叉案件,出台了《关于办理刑民交叉案件的工作规定》,针对此类案件的接报案、立案、采取侦查措施、提级审核审批、集体议案等环节进行了规范。

②探索建立重大经济案件提级审批机制。实行重大复杂经济犯罪案件立案提级审查,完善重大跨区域经济犯罪案件提级管辖制度。市公安局相关部门、警种对基层公安机关办理涉企案件进行指导监督,对部分重大疑难复杂和跨区域案件直接进行侦办。

③依法审慎适用涉企强制措施。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对企业涉案相关人员,审慎适用羁押性强制措施。

●对不具有损毁、隐匿等法定情形的,涉案资金、金融资产能够有效监管的,依法不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措施;

●对需要查封、扣押、冻结的,预留必要的流动资金和往来账户;

●依法慎用账户整体冻结措施,对正常经营企业的对公账户不得采取整体冻结措施;

●对于整体冻结的账户,应当在1个月内完成账户资金性质和涉案金额的认定,案件重大、复杂的最迟不超过3个月完成认定;

●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查明与案件无关的,及时解除有关措施。

重庆比较突出的渉企违法犯罪有哪几类?

采取了哪些措施来防范打击?

袁勤华介绍,通过各方面共同努力,重庆涉企经济犯罪在整体上受到有效遏制,发案势头有所减缓,但通过分析近几年的数据,当前涉企经济犯罪呈现出新的突出特点:

①刷单类电信网络诈骗危害不容忽视。2021年以来,刷单类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同比上升34.6%,占电诈案件总数的26.5%,已经成为重庆发案数量最多、发案占比最大、损失金额上升最高的诈骗类型。受害群体中,企业占37%,企业财会人员占1%,损失金额上亿元。

②职务侵占、合同诈骗等案件依然呈高发态势。2021年,针对企业的合同诈骗、职务侵占及挪用资金、非法经营三类犯罪,分别同比增长15.4%、9%和10.1%。其中,合同诈骗主要发生在工程、投融资、债权转让、租车等领域;职务侵占、挪用公司款项犯罪的高风险人员,比较突出的是公司、企业的管理人员;非法经营集中在烟草专卖、网上炒汇、证券期货、特病药品等方面。

③侵权伪劣犯罪较为突出。这类犯罪,公安机关每年要移送起诉的犯罪嫌疑人大约有400多人,其中,侵犯商业秘密、假冒专利、网络盗版等犯罪比较突出,严重干扰经济社会发展,损害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对此,重庆市公安局将依法打击涉企经济犯罪,坚决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同时,会同税务、金融、市场监管等部门,加强对涉企经济犯罪规律特点的分析研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帮助企业提高自身防范能力。并协调相关部门加强对经济犯罪问题的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完善防范机制,堵塞管理漏洞,尽最大努力减少经济案件发生。

如何抓好这九个措施的落地见效?

黄崇斌表示,市公安局民生办是公安机关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发展各项工作的具体统筹协调部门,将紧盯目标、持续用力,牵头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具体而言,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黄崇斌介绍相关情况吴汪洋摄

黄崇斌介绍相关情况吴汪洋摄

①解决好“谁来抓”的问

把九个方面的重点措施,逐条逐项进行细化分解,逐个明确分管局领导、牵头部门、责任警种、配合单位,形成清晰具体的“任务书”“责任状”。

②解决好“抓什么”的问题。协调指导牵头部门和责任警种,根据本单位的职责任务,结合相关重点措施的不同情况,抓紧研究制定具体落实的政策文件、制度规范和操作指南,做到干有目标、抓有落点,把政策蓝图变为“施工方案”。

③解决好“怎么抓”的问题。各直属单位要从“条”上抓好部署安排,各区县公安局要从“块”上抓好动员部署,并层层抓好传达落实。从今年3月份起,牵头部门和责任警种,每个季度梳理报送一次相关措施的推进落实情况,好的经验做法和新的情况问题及时报告,汇总评估后适时通报全市公安机关。

④解决好“抓得好”的问题。“打表推进”,对每项重点措施对应一个“体检表”,定期检查工作成效,看落实得怎么样、效果如何。对推进不理想、效果较差的,直接点名“亮相”;对效果好、成效突出的,予以通报表扬,并纳入年终绩效考核。

工商联与公安机关如何协同互动来服务企业发展?

徐万忠介绍,截至2021年末,全市实有市场主体312.2万户,同比增长了7.6%。其中,民营企业97.8万户,同比增长10.8%。

徐万忠介绍相关情况吴汪洋摄

徐万忠介绍相关情况吴汪洋摄

①建立了服务非公经济联席会议制度。这个制度是由市委政法委书记和市委统战部部长两位领导作为召集人,定期举办联席会议,一般情况下每半年举行一次联席会议,研究解决涉企重大案件,我们和市公安局机关跟进对接,推动相关案件的解决。

②建立了问题交办、转办、督办制度。以联席会议制度为依托,每个季度汇总梳理各种渠道收集的涉企案件,由联席会议向市公安局转办,相关事项由联席会议办公室进行跟踪督办,每年年底通报办理情况。这个机制非常完善。

③建立了案件办理直通车制度。就是对特殊急难案件,我们与市公安局警令部、民生办实时对接,由民生办直接向市公安局领导按程序反映,研究解决办法。对经济犯罪案件我们与经侦总队联系,研究推动案件的解决。

重庆疾控最新提示:新增4地3列车! 转需!在乌中国公民可无签证临时入境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