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校友专访|奥运精神的体悟与捕捉

来源:中国传媒大学

费茂华,1996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新华社摄影部高级记者。

费茂华的作品《2007运动组合》获“荷赛”(世界新闻摄影比赛)银奖、《光影传奇2007》获中国新闻奖复评银奖,2009年获中国摄影金像奖、2010年作品《梯队飞行》获国展金奖、《国庆日》获中国新闻奖。2019年,费茂华获第76届POYi全球年度图片奖奥运生活类二等奖,成为第一位既在“荷赛”中获奖,又在POYI评选中获奖的中国摄影师。

费茂华

费茂华

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费茂华参加报道的第七次奥运会。费茂华的镜头中记录了无数奥运选手赛场之上的矫健身姿,也记录了他们或光彩夺目、或失意落寞的瞬间。在这个过程中,费茂华不断体悟着闪耀在选手身上的奥林匹克精神,并不断将这种情怀融入到自己的摄影作品之中。

在冬奥赛场上,费茂华将雪上项目的运动员比喻成“燃烧的雪”——在茫茫雪原之上,这些飞翔着的黑点充满磅礴激昂的生命力,让刺骨的冰雪也燃烧起来。费茂华认为,选手是在与自然搏斗,他们一次次尝试冲破个人极限,在挑战自我的过程中达到与自然的和谐,获得自我的价值。他说:“我拍摄的目的,就是将运动员与自己对抗、超越自然的体育精神展现出来。”带着这种独特的理解,秉持着对工作的极致坚持,费茂华扛着相机走进张家口赛区,记录下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一幕幕动人瞬间。

齐广璞试跳训练,宛若一只白鹤

齐广璞试跳训练,宛若一只白鹤

为了在充满着不确定性的赛场上抓住宝贵的瞬间,镜头背后的费茂华付出了诸多努力。作为摄影记者,他每天需要在零下二十度的气温中工作数个小时,虽然穿着专业防寒服装,但长达近10小时的工作时长,使他仍免不了被冻伤。为了保证按下快门的速度、及时调整相机参数,摄影记者们不能带过厚的手套,被冻伤的手指就变成了费茂华所形容的“风干的橘子”,水分似乎被抽干了,直至进入温暖的室内许久才能恢复过来。

费茂华工作照

费茂华工作照

寒冷的天气还给摄影记者们的日常工作带来了小小的意外。在某天工作中,费茂华惊奇地发现,在自己的相机顶端粘着数根毛发,这些毛发是他的眉毛与帽子上的兔毛。由于疫情防控,记者们必须佩戴口罩,口罩遮住的热气上腾,与冰冷的相机相遇后凝结成水珠,又快速冻结成冰,凝结过程中相机顶端接触到的眉毛也被冻到里面,当他把相机放下时,眉毛也连带着被拽下来。几天工作过后,费茂华自嘲道,自己就要变成“没眉毛的人“了。

贾宗洋决赛中出现失误,不甘呐喊

贾宗洋决赛中出现失误,不甘呐喊

为了在有限的拍摄位置中获得一张独特的照片,摄影记者必须具备充沛的体力。雪上项目位于户外坡地,摄影记者们需要背着重达20公斤的摄影设备爬上高坡,费茂华将此形容为“挑山工的身体素质”。在严格划定的拍摄地点,费茂华的视野也难免会有限制,在选手翻飞而过时,需要抓住转瞬即逝的时机拿下照片。

对于瞬间的把握和捕捉,源于费茂华对于运动员的熟识、理解与共情。2月14日,在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决赛上,徐梦桃凭借精彩的发挥登上最高领奖台。在成绩公布后,徐梦桃抱着国旗,在场内兴奋地呐喊,一遍又一遍地大声追问:“我是第一吗?我是第一吗?”那一刻,费茂华也被激动的情绪感染,他飞速地按动着快门,记录下这个女孩的梦圆时分。在费茂华的印象中,徐梦桃是一个极其坚韧的女孩。12年青春走过,她参加过四届奥运会,却始终缺少一块奥运金牌。费茂华如此描述道:“从索契到平昌再到北京,我看着她在失利中迷茫,在伤痛中挣扎,又不断地从失败中爬起来,抚平伤口再次出征……最终,在张家口最冷的这一夜怒放,像一株山桃花那样艳丽、耀眼、温暖……”

徐梦桃获奖后泪洒现场

徐梦桃获奖后泪洒现场

看着在颁奖台上泪流不止的徐梦桃,费茂华突然想起四年前的平昌冬奥会,徐梦桃因失误未能进入决赛。那晚,费茂华难忍悲伤,连夜编辑了一个名为“有个女孩叫做桃桃“的小视频,记录下自己相机中拍摄的徐梦桃。在视频最后,他缓缓打出一句名言:“失败固然痛苦,但最糟糕的是从未去尝试。”四年过后的北京冬奥会,似乎是这句话的最好的回应。

但此届冬奥会并非一切如愿以偿。就在徐梦桃摘金的前三天,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混合团体比赛在张家口赛区云顶滑雪公园进行,费茂华透过镜头看到,意外出现在第二轮,贾宗洋在空中翻转后未能稳住重心,失去控制地朝着雪坡落去,费茂华的心也狠狠地揪住了,曾与这支队伍同吃同住两个星期的他,无比清楚这些运动员为了赢得比赛付出了多少。比赛结果揭晓,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混合团体决赛,中国队获得亚军。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混合团体比赛中国队憾失金牌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混合团体比赛中国队憾失金牌

费茂华对这支队伍感情甚深,2017年,他曾于夏冬两季分别前往他们的训练基地拍摄记录,亲眼见证了这支队伍如何对战严寒、忍耐伤痛,365天不停歇地重复着单调的训练,无止境地挑战着身体的极限。如今,再让费茂华回忆起与自由式滑雪团队的相处点滴,第一时间出现在他脑海中的并不是他一次次观赏过、拍摄过的选手们于赛场上飞翔的场景,而是2017年他前往国家队训练基地记录拍摄自由式滑雪团队日常训练时所见的一幕。在队医宿舍改建的诊疗室内,结束了一天训练的运动员们接受着伤病点的治疗,疼痛让他们控制不住地大喊出来。费茂华的脑海中,这种痛苦的呐喊传到了今天的赛场上,变为了今日运动员们在最高领奖台上意气风发的画面。费茂华介绍,一年365天中,这些运动员有320多天都在训练基地中度过,剩下的40天并不是回家探亲的假期,而是到世界各地转战不同赛事的时间。常人难以想象地付出再次作出回应,仅隔两天,齐广璞为中国队拿下此次奥运第七金,获得自由式滑雪男子空中技巧的金牌!

贾宗洋在进行技术训练

贾宗洋在进行技术训练

在费茂华拍摄的照片中,齐广璞的一张照片所传达的情绪似乎更为复杂。照片中,齐广璞裹紧了国旗,步履似乎变得蹒跚,低头在雪场上行走。费茂华形容道:“那一瞬间,我似乎看到了一位勇士在耗尽全身精力后的疲惫,以及欢喜过后的无可名状的复杂感伤。”作为齐广璞多年征战赛场的见证者,费茂华觉得,这种难言的感伤中有着对自己亲人缺少陪伴的愧疚与感谢,除了自己,这块金牌背后有无数人为之付出努力,或许他们就是齐广璞所想起的人。

齐广璞夺冠后身披国旗

齐广璞夺冠后身披国旗

费茂华认为,抓住瞬间的关键在于发现瞬间,有些时候发现始于偶然。2月9日,费茂华偶遇了一位女选手,只见她脸部粘着鲜血,站在一旁远远地观看颁奖仪式,满脸热泪,一边为颁奖台上的选手鼓掌。费茂华抬起镜头对准这位女士,按下了快门,后来发现这位女士是平昌冬奥会单板滑雪女子障碍追逐比赛的卫冕冠军,意大利选手米凯拉·莫约利。此次冬奥会中她在半决赛出现失误,仅进入小决赛,还受了伤。在费茂华看来,这位选手虽然赛场失意,但这却是奥运精神的另一种表达,她在比赛结束后远望领奖台落泪,是对自己的惋惜,但她真诚的掌声,则是对值得尊敬的对手发自内心的赞美。

三届冬季奥运会、四届夏季奥运会,与奥运的数次相逢中,记录下运动员们的奥运精神始终是费茂华的摄影追求。镜头的参数焦段不断变化,但不变的除了镜头外运动员们追求极致、挑战自我的体育精神,还有镜头内摄影者对视觉美与精神魅力的忠诚表达,将情感融入创作,在摄影之路上,费茂华始终在前行。

校友专访|奥运精神的体悟与捕捉

相关阅读:
26日0至14时,深圳新增11例病例 中传3个教研室入选全国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