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美媒:中国培育“海水稻”助力粮食安全

参考消息网2月22日报道据彭博新闻社网站2月19日报道,由于全球变暖和地缘政治紧张影响了进口的可靠性,中国要想方设法确保国内粮食和能源供应,“海水稻”这一突破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

报道称,中国天津的静海区几乎算不上是水稻生长的天堂。这里位于环渤海地区,有很大面积的土地是盐碱地,不适合农作物生长。然而,去年秋天,静海区面积约100公顷的水稻迎来了丰收。丰收的秘密是中国科学家开发的耐盐碱水稻品种,旨在确保受到海平面上升、粮食需求增加和供应链受阻威胁的粮食安全。

报道介绍,这种水稻可以在靠近海洋的盐碱地生长,因而被称为“海水稻”,它是在高耐盐碱野生稻的基础上选育而来的。

报道称,由于全球变暖和地缘政治紧张影响了进口的可靠性,中国要想方设法确保国内粮食和能源供应,这一突破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

据报道,至少从上世纪50年代起,中国就开始研究耐盐碱水稻。但在2012年前后中国农业科学家袁隆平开始研究这一概念后,“海水稻”这个词才受到主流关注。中国约有1亿公顷盐碱地。

相关阅读:
北京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4例 低温冷冻极端天气造成广西近3万人受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