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这座奖杯,属于全体中国人

▲开场表演《点亮》,场中出现北京冬奥会标志。新京报记者陶冉王飞摄

▲开场表演《点亮》,场中出现北京冬奥会标志。新京报记者陶冉王飞摄

2月20日,北京冬奥会圆满闭幕。

时至今日,全球疫情每日新增确诊数依然触目惊心,人类社会的交往沟通依然谈不上高枕无忧。在此背景下,中国兑现了向国际社会的承诺,让全世界在这个冬天享受了一场简约、安全、精彩的冰雪盛宴。

也因此,此次冬奥会收获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是“迄今收视率最高的冬奥会”;而作为疫情发生以来首次如期举办的全球综合性体育盛会,此次冬奥会也把核酸检测阳性率压到了仅有0.01%,成为“这个星球上最安全的地方之一”。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都是一张了不起的成绩单,也来之不易。而这一切背后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努力。

▲2008年五环和2022年火炬同框。新华社记者曹灿摄

▲2008年五环和2022年火炬同框。新华社记者曹灿摄

为此,在2月19日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39次全会上,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向中国人民颁发奥林匹克奖杯,向中国人民对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支持表示感谢。

颁奖时,巴赫说:“如果没有中国人民的支持,北京2022年冬奥会不可能达到如此出色的水平。即使是在闭环中,我们也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支持。”

确实,缜密周到的闭环管理,来自五湖四海的志愿者,各地抽调而来的保障团队,各大机构提供的种种“黑科技”,全国观众的加油呐喊,甚至加班加点生产冰墩墩的工厂,这一切都在诠释何谓“中国人民的支持”。

此次冬奥会的举办地是在北京,最受关注的是比赛,站上领奖台的也是运动员,但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是这场冰雪盛会的幕后英雄,奥林匹克的荣光属于我们所有人。

在本届冬奥会上,我们看到很多运动员或是被志愿者感动不已,或是被中国美食、中国文化所震撼,或是在各种“黑科技”前流连忘返。这些冬奥会里的难忘时刻,都在诠释着这是一场全民盛会,所有人共同参与了细节打磨,才让冬奥会有了惊艳世界的质地。

而疫情之下,中国成功地举办了一届安全又精彩的冬奥会,也是为全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正如巴赫所说:“只要大家遵守奥林匹克精神,人人都作出贡献,就可以在新冠疫情下举办一届伟大的冬奥会。”

▲2月18日,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来到北京2022年冬奥会主媒体中心,与志愿者交流互动。图/新华社

▲2月18日,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来到北京2022年冬奥会主媒体中心,与志愿者交流互动。图/新华社

全民支持下的北京冬奥会,事实上也是在告诉全世界,哪怕疫情仍在持续,但只要我们团结一致、措施得当,同样可以克服重重困难再次团聚。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相信还会留下更多遗产,值得人们细致总结,也为世界举办类似国际活动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一座属于我们所有人的奖杯,其实也在昭示着奥林匹克的意义。如顾拜旦所言:“奥运会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奥林匹克运动,最终的落脚点仍在社会层面,在人们的日常图景里,是要把体育运动变成广大民众的生活方式。

事实上,就在此次冬奥会的闭幕式设计上,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此次冬奥会的闭幕式表演,无明星甚至也极少专业演员,演员队伍几乎都来自大中小学,“是个大Party”。这些都在体现奥林匹克的精神向度:在这里,我们既能看到人类极限的不断突破,也能看到普通民众的广泛参与。

此次冬奥盛会已经落下帷幕,但体育运动却会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冬奥会获得了全体人民的支持,这份被点燃的热情,也应当变成全民对体育运动的身体力行上。而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就是今天中国冰雪运动基本面的呈现。相信在未来,还会有更多的人走上雪场冰面,去感受冰雪运动的魅力。

这座奖杯,属于全体中国人

▲焰火表演。新华社记者曹灿摄

▲焰火表演。新华社记者曹灿摄

冰雪运动如何进一步扩大民众基础,其实中国已经在布局。国家体育总局已经表示,北京冬奥会后,进一步实施“冰雪惠民计划”,面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冰雪场馆,为群众参与冰雪运动创造条件,不断扩大场馆设施的使用效率。

同时,社会投资也正广泛涌入冰雪运动,《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冰雪运动产值将达到8000亿元。而且不仅是北方,广大南方地区也正如火如荼地推进冰雪项目场地建设。

或许在不远的将来,无论大江南北,冰雪运动对老百姓都将触手可及,成为喜闻乐见的休闲日常,并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这不仅能极大促进中国冰雪运动,也将推动奥林匹克运动的更大发展。

相信这也是这座属于全体中国人民的奥林匹克奖杯的长远意义。让我们所有人分享奥运的荣耀,也分享体育的快乐,并团结在奥林匹克旗帜下,与世界一道携手迈向人类更美好的未来。

━━━━━

北京市委、市政府、冬奥组委

致信全市人民:谢谢你们!

这座奖杯,属于全体中国人

━━━━━

北京冬奥会,

又向世界展示了一个不一样的中国

随着雪花影像层层熄灭、雪花中心主火炬熄灭,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胜利落幕。

如你所愿,新时代中国为世界奉献了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盛会。

从2月4日开幕到2月20日闭幕,为期17天的精彩冬奥,浓缩了几代中国人的“冰雪期盼”。与赛场内激烈驰逐同频,这届冬奥会也激发出国民持久热烈的冰雪激情。

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每一处冰雪场地都活跃着大人和小孩矫健的身影。“一起来,上冰雪”,早已不是一种号召,而是一种走进普通民众日常的生活方式。

特别是,中国队勇夺9金、4银、2铜,取得了我国参加冬奥会以来的历史最好成绩,令国人振奋,世人惊艳。

其中,中国在自由式滑雪分项上一口气拿下了4枚金牌,也一举改变了中国人多年来心心念念的“冰强雪弱”局面。“冰强雪也强”,必定会成为一种丰厚的冬奥遗产,长久作用于中国的冰雪运动。

▲2月20日晚,北京冬奥会闭幕式在国家体育场举行。图/新华社

▲2月20日晚,北京冬奥会闭幕式在国家体育场举行。图/新华社

本届冬奥会更有不少运动明星,频频冲上热搜。谷爱凌、苏翊鸣、徐梦桃等一批青春活泼的运动员,成为青年的新偶像、社会的新价值、文化的新导向,受到了不同社会人群的追捧。

可以说,在“团宠”冰雪明星的问题上,所有人都异口同声,毫不吝惜自己的赞美。速度、力度和美,在这一刻得到了一致好评。

这就是讲给世界的最好的冬奥故事、中国故事。在此,人们也真切地看到一个一如既往的信念坚定、步履稳健、神采飞扬的中国。而除此之外,此次冬奥会更有诸多亮点,展现出一个“不一样的中国”。

犹记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彼时,与酷热天气一样热气腾腾的是激越的情绪,每一块金牌的得失都让人印象深刻。时隔14年,到如今的冬奥会,生活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的人们,显然已经表现得更为沉稳和理性,真正做到了胜亦可喜、败亦欣然。

这种不骄不躁的国民心态,无疑更成熟、更大气。与奖牌数量相比,今天的人们无疑更看重成绩背后的努力、付出和进步。

比赛从来不仅仅是在赛场之上,冬奥会盛大开幕,所有围绕比赛而展开的运行保障,就成了决定冬奥会能够顺利举办的关键。而且,这样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能够顺畅运行,绝非仅靠吃苦耐劳就能实现的。

这中间,折射的是科学的办赛理念,是高超的治理水平。仅仅在疫情防控方面,就取得了令人欣喜、骄傲的成绩。唯其如此,才能经过6年多的精心筹办、17天的精彩举办,交出了独一无二、震撼世界的冬奥答卷。

借助这届冬奥会,中国也向世界展示出了一个越来越注重冰雪运动的国家应有的姿态。

在北京冬奥会的带动下,中国已经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可以说,到如今,中国正在成为全球主要的冰雪消费市场,参与冰雪运动已经成为中国人新的消费方式。

作为此次冬奥会赛区之一,河北崇礼曾经只是一个贫瘠的山区小县,如今也已经成为了中国最大的高端滑雪集聚区。

中国十大滑雪场,崇礼占据4席,7家滑雪场全部进入全国20强。夏季户外运动也迅速发展,崇礼168国际超级越野赛、斯巴达勇士赛等一批精品赛事在国内影响力越来越大。这一典型案例,同样是“不一样的中国”的一个缩影。

这个春天无疑会载入史册。当运动员们驰骋于坚冰之上、翱翔于雪山之间时;当志愿者们奔波于赛场与酒店、悉心处理各种繁杂事务时;当“中国之美”与“五环之美”交相辉映,中国式浪漫拨动了全世界的心弦时,我们相信,这一刻,冰雪是种子,在中华大地上种下了对冰雪运动的热爱;冰雪也是火炬,传递给全球战胜挑战、实现梦想的信心和力量。

奥林匹克是一场竞赛,也是一种源于内心的文化交流与融合。燃烧在国家体育场的火炬熄灭了,但“团结友爱、公平竞争、相互理解”的奥林匹克精神,将在中华民族世代生活的这片土地上不断发扬光大,持续释放着竞技之美、文明之光、团结之力。

而一个“不一样的中国”,也一定会与世界携起手来,共同出发,“一起向未来”。

新京报特约评论员/柳早编辑迟道华校对卢茜

新京报特约撰稿人/龙之朱(媒体人)编辑马小龙校对张彦君

相关阅读:
黑龙江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例 北京2022年冬奥会圆满闭幕 天下一家 拥抱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