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北京居民平均期望寿命达到82.47岁,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为1.44‰和2.72/10万,均为历史最好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圆满完成建党百年庆祝活动和北京冬奥会“两件大事”的疫情防控和医疗卫生服务保障……
2月18日,2022年北京市卫生健康工作会议召开,首都卫生健康工作交上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
北京市负压救护车增至197辆,负压病房达1420间
去年,本市传染病监测预警能力进一步提升,新冠肺炎疫情快速监测联防联控平台建成投用,发布重大传染病风险监测技术工作指引,加强多点触发传染病预警机制建设。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设立北京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中心,组建市级综合类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全市单样本日核酸检测能力达168万份。负压救护车增至197辆,完成344处院前急救设施建设,实现院前医疗的统一规划和统一调度,急救呼叫满足率提高到97%以上,急救平均反应时间缩短至15分钟左右。
重大疫情医疗救治体系进一步健全,全市负压病房达1420间,开设88个发热门诊,实现发热患者就诊救治全流程闭环管理。开展7个重大疫情防治重点专科建设,在地坛医院设立北京市感染性疾病研究中心。
去年北京疏解核心区三级医院床位1560余张
去年,本市印发实施《“十四五”时期健康北京建设规划》《北京市医疗卫生设施专项规划(2020年-2035年)》。有序推进医疗卫生资源疏解,积水潭医院新龙泽院区、北大人民医院通州院区开诊,友谊医院顺义院区、朝阳医院东院、安贞医院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疏解同仁医院崇文门院区等核心区三级医院床位1560余张。
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支持雄安新区“交钥匙”援建医院完成主体结构封顶,持续帮扶廊坊北三县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实现京津冀485家医疗机构临床检验结果互认、239家医疗机构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共享。积极融入“两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全球数字化标杆城市建设,加强医药科技创新,首批研究型病房研究型床位达到1704张,启动第二批研究型病房建设。
优化医疗服务结构,大力推进分级诊疗,全市96家医联体核心医院、医联体三级医院全部与基层预约转诊平台对接,为基层预留30%以上号源;儿科紧密型医联体成员医院扩至20家,实现郊区全覆盖。
北京累计创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471家
本市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优化人口服务,实施三孩生育政策,优化生育支持政策,在全国率先制定托育机构卫生评价标准,完成102家托育机构备案。完善妇幼健康服务管理,实施母婴安全保障筑基行动,开展妇幼健康生育全程“八优服务”,为14万余名新生儿开展疾病筛查,开展70万余人次儿童五类重点疾病筛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在全国率先开展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创建29个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24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老年健康服务规范化建设验收。累计创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471家,在全国率先覆盖80%的医疗机构。
责任编辑:刘德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