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撤军了!
而且,就在16日这天。
此前,美国总统拜登曾对欧洲国家领导人发出警告说,“俄罗斯很有可能在16日对乌克兰发起军事攻击”。
是因为情报系统失灵,导致美国遭遇这一“耻辱性”地被打脸?
虽然这种可能性不能排除,但是从白宫到每个部门全力以赴做大戏的动作来看,它的套路其实很深。而且,美国接下来99%会把俄罗斯的撤军,说成是自己展示强大决心的“功劳”。
那么,美国玩的是什么套路,又要套路谁?
01
俄罗斯方面16日的消息是,在克里米亚的军事演习已经结束,士兵们正在返回他们的驻军地点。
而且,在一天前,俄罗斯方面宣布首次从乌克兰边境撤军。
莫斯科国防部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南部军区的部队已经完成了战术演习,正在转移到他们的永久部署地点。”与此同时,俄罗斯国家电视台播放了军事部队穿过一座连接俄罗斯控制的半岛和俄罗斯大陆的桥梁的画面。
这下,世界媒体的目光齐刷刷看向美国这边。因为,不仅拜登说俄罗斯有可能在16日打响战争,而且白宫国家安全事务顾问沙利文也曾警告,俄罗斯可能在任何时候“入侵乌克兰”。
甚至英国媒体15日还援引美国情报单位的最新评估,不仅确认16日是攻击发起日,连俄军进攻时间都给出来了:基辅当地时间16日凌晨3点。
进攻的方式是:俄罗斯军队将以导弹和轰炸机揭开战争序幕,紧接着登场的是20万大军攻城掠地。
为了配合拜登和沙利文的连续警告,美国国务院不仅发出声明呼吁美国公民撤离乌克兰,还把美国驻乌克兰大使馆从首都基辅撤到西北部的城市利沃夫。因为这里靠近波兰,一旦俄罗斯和乌克兰发生战争,美国的外交人员很容易撤离。
应该说,美国写好了剧本,而且这场戏演的还算逼真,各方面倾力配合。但是,最后一刻俄罗斯不但没有点燃战火,反而做出后撤的举动。
着实令美国被打脸。
不过,美国还在为自己圆场。在俄罗斯宣布撤回部分军队后,拜登就此发表谈话表示,俄罗斯攻击乌克兰的可能性仍存在,美国尚未核实俄罗斯军队的撤离。如果俄罗斯攻击乌克兰,制裁已经“准备就绪”。
白宫在声明中说,拜登“重申美国仍然对与盟邦密切协调,进行高阶外交斡旋抱持开放态度”。
实际上,在美国的渲染下俄乌局势看似战云密布,但天平15日已经向和平方向倾斜。
俄总统普京15日在与德国总理朔尔茨会晤前,同意继续外交斡旋。这已然亮明了姿态,俄罗斯不会在这个时候展开军事行动,攻击乌克兰。
此外,俄国国防部15日宣布西部与南部军区部队在演习结束后返回驻地。
连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都说,“有些国家把乌俄局势的紧张程度渲染得过头了”。
02
对于为什么拜登政府不断渲染“俄罗斯会随时攻击乌克兰”或者具体到“俄军可能在16日发动对乌克兰的战争”,美国媒体和一些分析人士也有一套说法。
比如,《纽约时报》日前刊登了一篇题为“通过披露下一步,美国迎战普京”的文章。这篇文章认为,拜登政府在乌克兰危机中用到的策略和招数,就是通过不断警告战争来临这种“信息战”,来搅乱俄罗斯的战略部署。
因为美国不断发出警告,俄罗斯就得不断否认,这样增加了莫斯科开战的道义成本——而且他们想达到一个效果是“美国在玩弄俄罗斯”。
比如说,美国称自己的情报显示“俄罗斯将在16日动手”,那么得到的结果肯定是俄罗斯不会在16日动手。因为如果莫斯科真的在这个时候动手,就证明美国的情报系统眼线已经渗透到俄罗斯最高军事决策体系中。
这对于俄罗斯来说是巨大耻辱,因此绝不可能在美国说的时间动手。
《纽约时报》称,拜登政府故意的这一系列非同寻常的披露,是美国自古巴导弹危机以来最激进的情报披露动作之一。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策略,部分原因是拜登一再明确表示他无意派遣美军保卫乌克兰。
所以,不断发出威胁警告,一方面是为了自己不能派兵乌克兰脱责,另一方面美国政府是想对西方民众展示,自己不是为了发动战争,而是试图阻止一场战争。并为外交争取更多时间,甚至让莫斯科重新考虑采取军事行动将要付出的政治、经济和人员代价。
最终,在白宫的催促下,情报机构解密了信息,这些信息又被通报给国会,并且与记者分享,同时由五角大楼和国务院发言人发布。
当然,这只是美国媒体和美国一些人士的“一家之言”。是不是抛出这种言论来为美国情报界的无能开脱,我们不得而知。不过,从美国情报界的传统来看,他们最擅长的技能是欺骗。
关于这一点,美国前国务卿、曾经担任中情局局长的蓬佩奥就直言不讳,而且还引以为傲。
毕竟,要对一个主权国家动武,美国只需要一袋洗衣粉。
03
有美国媒体透露,这次美国情报界的洗衣粉,是一家名为“大西洋理事会”智库的杰作,是他们第一个做出了俄罗斯将要“入侵”乌克兰的预测。
这家接受着美国国务院资金,却号称“研究独立”的智库可不简单。早在成立之初,大西洋理事会就延续了“冷战思维”,大肆污蔑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并极力鼓吹北约组织应“抵挡社会主义侵蚀”。同样,在阿富汗战争、茉莉花革命、香港“占中”运动中,都有大西洋理事会的“鬼影重重”,可见其已经成为全球“颜色革命”的重要策划者、实施者。
在这场“俄乌危机”中,大西洋理事会又扮演了怎样不光彩的角色呢?
一是鼓吹战争的“宣传员”。自2022年1月俄罗斯和乌克兰对峙局势强化以来,大西洋理事会和北约的诸多好战人士便开始散布战争谣言,并声称普京秘密下令对乌克兰发动大规模入侵,时间则是2月中下旬,将会导致“俄乌战争全面爆发”。大西洋理事会欧亚中心副主任梅琳达·哈林在公开场合宣称,克里姆林宫很可能会从2月20日对乌克兰进行“升级的入侵行动”,并称俄方咄咄逼人的军事行动“将在3月达到高潮”。
为了渲染“战争一触即发”的紧张气氛,大西洋理事会对俄罗斯的军事演习格外关注,并声称“这是战争前兆”。但是,大西洋理事会对于战争风险的预判似乎大相径庭,在一些关键数字上也语焉不详,甚至自相矛盾。2022年1月22日,大西洋理事会刚刚宣称“有3万俄军已经陈兵于边境地区”,但仅仅三日后,大西洋理事会的简报则称“超过10万俄罗斯军队正从三面包围乌克兰”。这个数字在20天后又发生了变化,大西洋理事会2月15日其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内容则是“俄罗斯在乌克兰边境地区部署了超过13万”。
不知道到底是俄罗斯“兵贵神速”,还是大西洋理事会为了挑拨战争氛围而“随心所欲”?
二是搅乱局势的“战略家”。面对越来越紧张的俄乌边境局势,大西洋理事会于2022年1月6日举办了一场研讨会,邀请前北约欧洲盟军最高指挥官Wesley Clark、乌克兰国家安全和国防委员会前秘书Oleksandr Danyliuk、大西洋理事会欧亚中心高级主任John Herbst以及其他大西洋理事会的高级顾问,共同商讨“俄乌危机中的欧洲局势”。
然而,这场讨论“巧妙”地预设了一个“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前提,使得整场研讨会充斥着道德批判的色彩。
同样的“战略规划”并不少见。1月25日,大西洋理事会欧亚中心副主任Melinda Haring主持了一场关于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行动方案的小组讨论,勾勒出“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六种情况”,并宣称在入侵行动发生后,俄罗斯为了防止极端主义者干扰,可能会在边境地区针对平民进行猎杀,也可能会通过轰炸的方式造成平民大规模伤亡。因此,大西洋理事会非常“贴心”地为乌克兰“出谋划策”,认为其应该主动向欧盟求援,并接受美国的“军事援助”。
大西洋理事会如此“煞费苦心”地帮助乌克兰,不知究竟是为了“平息战争”,还是想要让美国力量继续在东欧进一步渗透?
三是自诩客观的“记录者”。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争议由来已久,而大西洋理事会则趁机发动舆论攻势,意在将俄罗斯渲染为“霸权者”。2022年1月,大西洋理事会国防战略中心主席Andriy Zagorodnyuk自称“历史见证者”,撰文梳理了俄罗斯自2014年袭击乌克兰以来长达八年的“侵略史”,并声称俄罗斯挑起的“侵略”使得乌克兰东部顿巴斯地区陷入连绵不断的战争炮火中。
当然,大西洋理事会在“如实记录”俄罗斯和乌克兰争议时,尤为擅长进行情感渲染。1月22日,大西洋理事会官网刊发了基辅莫希拉学院副教授MychailoWynnyckyj的文章《我们应该停止问普京想要什么,而是转向询问乌克兰人想要什么》。
在这篇文章中,其认为俄罗斯“在8年的战争中完全无视了4000万乌克兰人的意见”,并且宣称“在战争中大约有14000名乌克兰人丧生”,强调“俄罗斯强制占领了乌克兰7%的土地”,通过种种数字、采访等方式将俄罗斯塑造为“霸权者”和“独裁者”,从而激起乌克兰人的民粹主义情绪,加大战争风险。
04
那么,美国为什么要想尽一切办法炒作俄乌战争危机呢?
一位资深美国问题专家告诉“补壹刀”,美国的目的在于控制欧洲,而欧洲也在反控制。
从美国的战略上看,只有不断渲染俄罗斯的威胁,甚至刺激俄罗斯做出一些军事上出格的举动,欧洲就会觉得自己在安全上需要美国,自己无力独自面对俄罗斯这样一个军事能力强大的对手。
法德两国这些年一直想推动“欧洲战略自主”,而且马克龙之前还公开提到“北约脑死亡”,法国还提出组建“欧洲军”等等。
如果在法国和德国这两个欧洲大国的推动下,真的实现了欧洲的战略自主,那么损失最大的当然是美国的盟友体系和全球霸权支柱出现裂缝。届时,北约的重要性也会受到影响,甚至是就此结束其使命。
美国不遗余力渲染俄罗斯威胁,还有一个目的是让欧洲制裁俄罗斯,把俄罗斯与欧洲的经济和能源合作搅黄。这样欧洲在能源上将会更依赖美国,对美国的需要会进一步加深。美国可以在安全和能源上,牢牢控制住欧洲。
这次俄乌危机中,我们看到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德国总理朔尔茨分别出访美国、俄罗斯、乌克兰,紧锣密鼓地展开斡旋,这已经体现出欧洲大国不甘心总是听命于美国,配合美国的战略部署。
而俄罗斯也敏锐地看到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