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评论 名节系于一丝一粒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名节、操守对于个人来说重如千钧。但千钧之重的名节却取决于对待一丝一粒、一事一物的态度和取舍。正如清代廉吏张伯行的《禁止馈送檄》所说,“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古往今来,那些重名节、守清廉者,大都做到了非自己所得则一物不取。

一块砚台见风骨。宋人包拯调任端州知州,升为殿中丞。端州盛产砚台,一些地方官借着向朝廷进贡的名义,向百姓索取大量砚台以巴结权贵。包拯则命令制砚者制作仅够上贡数量的砚台。他在任职期间没有拿过一方砚台。坚持“不持一砚归”,反映了包拯“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的操守本色。

一条鲤鱼知取舍。东汉中平三年,羊续任南阳太守。一天,府丞送来南阳特产白河鲤鱼,寒暄几句,扭头就走,不容羊续拒之。府丞走后,羊续把鲤鱼挂在门梁之上,此后府丞又来送鱼,看到羊续的做法,便从此断了念头。“大必作于小,多必作于少”。羊续从小节处抑大欲,终保大节,名垂千古。

一文钱中守大义。东汉时的刘宠,被称为“一钱太守”。刘宠曾任会稽太守,除苛政,禁非法,郡中大治。离任之时,“山阴县有五六叟,自若耶谷间出,人赍百钱以送宠。”“宠不能辞,遂各选一钱受之”。出了山阴县界,刘宠就把钱投到了江里,后人将该江改名为“钱清江”,还建了“一钱亭”“一钱太守庙”。为民办事,本是本职;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也是自然之事。百姓感激,略表心意,但为官者要分轻重、知底线,不可随意拿人钱财。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明代况钟,人称“况青天”。明正统五年,况钟赴京述职,苏州大小官员和百姓纷纷赠礼送行。况钟全部拒收,并以诗明志:“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棉。惭愧士民相饯送,马前洒泪注如泉”。还有明人于谦,写有《入京》诗:“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这些廉洁诗告诉我们,不管是一寸棉,还是一根线,皆事关个人名节,务必谨慎对待,保持为官本色。

今天,物质生活丰富了,少数人以为“一丝一粒”不值几个钱,不必太在意了。这种思想是要不得的。须知,名节如璧不可污,“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纪律要求什么时候都不过时。“杯杯酒吃垮家当,毛毛雨打湿衣裳”。拿一分钱财,就降低一分威信;破一次规矩,就留下一个污点;谋一次私利,就失去一片人心。

万事严中取,为官廉生威。“导弹司令”杨业功常练书法,一位基层干部送来一些宣纸被他拒之门外,他说:“越是权位重,越要在生活小事上防微杜渐。共产党员的党性阵地不能在一张宣纸上失守”。反之,小洞不补,大洞吃苦。一旦不复顾惜,便会由风及腐、风腐一体。从查处的案件中不难发现,许多领导干部违纪破法,无不是从一包烟、一瓶酒、一顿饭、一张卡这些看似小事小节肇始的。

名节和操守,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党员干部“要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自己的节操,做一个一尘不染的人”。坚持从谨慎对待“一丝一粒”做起,在小事小节上严格要求、严格约束,真正把好理想信念的“总开关”,永远保持忠诚、干净、担当的好样子。

相关阅读:
祁连山南麓青海片区798个“问题图斑”分类整治基本完成 评论:把打伞破网与促进治理贯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