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央行重磅报告!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 释放这些政策信号

央行重磅报告!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 释放这些政策信号

2月11日,人民银行发布《2021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

《报告》显示,下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注重充足发力、精准发力、靠前发力,既不搞“大水漫灌”,又满足实体经济合理有效融资需求。

先看《报告》主要表述:

1、未来全球经济供需缺口有望趋于弥合,加之高基数效应逐步显现,预计2022年我国PPI同比涨幅将延续回落态势。总的看,我国经济供求基本平衡,央行实施正常货币政策,有利于物价走势中长期保持稳定。

2、在对银行体系流动性形势进行分析时,宜着眼于央行流动性管理的整体框架而不是局部因素,不能将一些长短期影响因素简单相加计算流动性余缺,更不能将货币政策工具到期作为影响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因素,并以此判断流动性松紧程度。对于货币政策工具到期,央行会审时度势根据调控需要对一些到期工具进行适度续做充分满足市场合理流动性需求。

3、从市场角度来说,观察流动性松紧程度最直观、最准确、最及时的指标是市场利率,判断货币政策姿态也应重点关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MLF利率等政策利率,以及市场利率在一段时间内的总体运行情况,而不宜过度关注流动性数量以及公开市场操作规模等数量指标。

4、我国宏观杠杆率稳中有降,为未来金融体系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创造了空间;同时我国疫情防控形势良好,经济增长韧性不断增强,也为未来继续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创造了条件。

5、2021年 8月-11月,人民银行组织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气候风险敏感性压力测试。从测试结果看,如果火电、钢铁和水泥行业企业不进行低碳转型,在压力情景下,企业的还款能力将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是,参试银行火电、钢铁和水泥行业贷款占全部贷款比重不高,整体资本充足率在三种压力情景下均能满足监管要求。

6、集中整治金融乱象,严厉打击金融违法犯罪活动。清退无牌互联网资管机构、无牌支付机构、股权众筹平台、违规网络互助平台。P2P网贷平台全部退出经营。关闭境内虚拟货币交易和代币发行融资平台。关停封堵境内外互联网外汇交易平台。

7、经过集中攻坚,我国金融体系积累的突出风险点得到有效处置,制度短板逐步补齐。部分金融机构自身违法违规经营、金融脱实向虚导致的“内生”风险基本得到整肃。当前,我国金融体系整体健康、稳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进一步提升。下阶段,稳妥有序做好重点机构风险处置化解工作,提升监管协调效能,坚决遏制各类风险反弹回潮。压实各方责任,建立健全地方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财政金融风险处置机制,形成风险处置合力。

8、将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力度,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引导金融机构有力扩大信贷投放

依照惯例,《报告》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并对下阶段货币政策安排作出部署。对于下阶段货币政策,《报告》表示,一方面,要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边际变化,加强对财政收支、政府债券发行、现金投放回笼和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等不确定因素的监测分析,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为中枢上下波动。引导金融机构有力扩大信贷投放,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在分析信贷投放时,《报告》指出,去年下半年,国内经济出现下行压力,信贷需求大幅放缓,央行前瞻引导金融机构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着力统筹做好信贷跨年度衔接。2021年全年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19.95万亿元,在2020年高基数的基础上继续同比多增3150亿元,保持了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从两年平均看,2020年、2021年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分别为9.5%和11.8%,同两年平均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并略高。

另一方面,继续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牵引带动作用。保持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稳定性,继续对涉农、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提供普惠性、持续性的资金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信贷增长缓慢地区的信贷投放。

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方面,继续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方针,稳妥有序做好重点机构风险处置化解工作,提升监管协调效能,坚决遏制各类风险反弹回潮。压实各方责任,建立健全地方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财政金融风险处置机制,形成风险处置合力。健全金融风险问责机制,对重大金融风险严肃追责问责,有效防范道德风险。

此外,对于未来的房地产金融政策,《报告》称,将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力度,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不能将货币政策工具到期作为影响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因素

《报告》以专栏的形式对银行体系流动性进行了分析。2021年末,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为2.0%,处于年内高点,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报告》表示,银行体系流动性主要是指金融机构存放在央行的超额准备金。影响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因素较多,主要包括流通中现金、政府在央行存款、法定准备金存款、央行持有的国外净资产,以及支付机构备付金存款等。

《报告》强调,在对银行体系流动性形势进行分析时,宜着眼于央行流动性管理的整体框架而不是局部因素,不能将一些长短期影响因素简单相加计算流动性余缺,更不能将货币政策工具到期作为影响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因素,并以此判断流动性松紧程度。

“实际上,在目前的流动性管理框架下,央行盯住市场利率开展操作,无论影响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各种因素如何变化,央行都会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及时应对,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对于货币政策工具到期,央行会科学安排到期节奏进行跨周期流动性管理,审时度势根据调控需要对一些到期工具进行适度续做充分满足市场合理流动性需求。”《报告》称。

因此,《报告》强调,从市场角度来说,观察流动性松紧程度最直观、最准确、最及时的指标是市场利率,判断货币政策姿态也应重点关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MLF利率等政策利率,以及市场利率在一段时间内的总体运行情况,而不宜过度关注流动性数量以及公开市场操作规模等数量指标。

宏观杠杆率将继续保持基本稳定

尽管《报告》再次提出下阶段要保持宏观杠杆率稳定,但在专栏中,《报告》也认为,去年以来,我国宏观杠杆率稳中有降,为未来金融体系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创造了空间,预计2022年宏观杠杆率将继续保持基本稳定。

宏观杠杆率是一国非金融部门总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初步测算,2021年末我国宏观杠杆率为 272.5%,比上年末低 7.7个百分点,已连续5个季度下降,稳杠杆取得显著成效。

分部门看,2021年末我国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为153.7%,比上年末低 8.0个百分点;住户部门杠杆率为 72.2%,比上年末低 0.4个百分点;政府部门杠杆率为 46.6%,比上年末高 0.7个百分点。

《报告》强调,疫情以来我国以相对较少的新增债务支持了经济较快恢复增长,宏观杠杆率增幅相对而言并不算高。2021年总债务余额同比增长9.7%,增速较上年末低 2.7个百分点,处于历史较低水平,比 2009-2019年总债务增速平均值低 7.3个百分点。

对于今年的宏观杠杆率,《报告》认为,近年来金融风险攻坚战遏制了脱实向虚、盲目扩张的势头,金融改革稳步推进,金融服务增效提质。这些措施共同提升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有助于疫情以来我国以相对较少的新增债务支持经济较快恢复增长。我国宏观杠杆率稳中有降,为未来金融体系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创造了空间;同时我国疫情防控形势良好,经济增长韧性不断增强,也为未来继续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创造了条件。

“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这一’匹配’机制本身就内嵌有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之义。预计随着经济进一步恢复发展、内生增长动力不断增强,2022年我国宏观杠杆率将继续保持基本稳定。”《报告》称。

责任编辑:朱学森 SN240

相关阅读:
任子威小组第一晋级 王予波与南方电网董事长孟振平举行工作会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