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认定结果
长安大学
申爱琴教授所带领的
公路工程教师团队成功入选!
长安大学公路工程教师团队
秉持科技报国理想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在“交通强国”和“一带一路”建设中
做出了突出贡献!
以育人为使命
三尺讲台虽小,育才育人事大,教师首先要“立好德”才能“树好人”。团队始终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多渠道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团队负责人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团队教师努力加强自我修养,潜心教书育人,已发展为一支政治素质过硬、师风道德高尚、教学科研能力突出、社会服务成效显著的教师团队。
团队成员多次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全国模范教师”“长安大学师德标兵”等荣誉,积极发挥出示范带动作用,所在学院入选陕西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师德建设示范团队”。在团队教师的感染和激励下,涌现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陈谦,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曾庆明、胡浩辰,新冠疫情“CHD逆行者”等一批优秀学子和学生团队。
以师德为先行
依托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国家级一流专业和交通运输工程世界一流学科,团队成员扎根教学第一线,甘做人才奠基石,育人成果丰硕,培养的毕业生40%以上扎根西部,自觉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积极承担教育部新工科等国家和省部级教改课题13项,创新架构公路交通“拔尖创新型”“工程领军型”“国际化复合型”人才柔性化培养体系,《面向国家战略与行业需求的公路交通类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等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和一等奖4项。
持续推进一流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健全“土木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3个国家和省级实践教学平台运行机制;建成《路基路面工程》《道路工程材料》等国家和省级课程9门次、国际平台全英文慕课3门,教育部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出版《道路勘测设计》等国家级规划教材5部,获省级教材奖励5项;及时将国内外公路交通先进科研成果和重大工程技术充实到教学,有力支撑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和学科竞赛,获“挑战杯”等国家和省部级奖励25项。
以创新为驱动
团队充分发挥国际联合实验室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平台优势,先后承担“多年冻土区高速公路高性能路面结构与材料耐久性能研究”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项,在特殊环境公路建造理论与方法、绿色道路与低影响开发等方向取得了丰硕成果。
团队在特殊土水热力耦合理论、路面基层强度形成机理等方面的成果填补了国际空白,创新集成多年冻土区、盐渍土地区、沙漠地区公路建养技术体系,有力支撑了中西部2万公里高速公路和100余万公里公路的贯通;攻克了废轮胎、废塑料、建筑垃圾等在公路工程资源化循环利用的重大难题,形成了透水、低噪音、低吸热、尾气净化道路设计理论与应用技术,在全国首批海绵城市试点西咸新区等20项重点工程中得以应用;主持项目获省级一等奖、中国公路学会特等奖7项,《复合地基理论、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等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引领了我国公路交通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以服务为宗旨
团队通过承担重大科研项目不断夯实创新链,围绕重大工程技术攻关补强专利标准链、延伸转化应用链,以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助力“交通强国”建设。
十八大以来,团队牵头制定《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等国家和行业标准8部,授权发明专利221项,深度参与世界海拔最高的青藏高原共玉高速公路、世界规模最大的跨海工程港珠澳大桥铺装工程等重大项目,解决了世界规模最大的大兴国际机场道面抗裂耐久性不足和机场高速地下管廊项目安全保障难题,在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中彰显了“长大力量”。
团队成员参与发起中俄交通大学联盟、“一带一路”铁路国际人才教育联盟和工学院联盟,牵头发起世界交通运输大会(WTC)并主导学术事务,积极主办中美、中俄、中法、中国南非等公路交通国际标准对接研讨会,积极参与东非规模最大的交通基础设施亚阿高速、地中海沿岸“世纪工程”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建设,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贡献了长大智慧。
以传承为基石
团队以特色鲜明的科研方向和教学科研成果,聚集了香港理工大学、清华大学等知名高校人才,形成了一支36人的雁阵式梯队,35-45岁教师占比47%,35岁以下教师占比25%。
十八大以来,培育“万人计划”等国家级人才4名,陕西“特支计划”等省部级人才5名;以高层次人才为引领,建成《道路工程材料》等国家级和陕西省课程团队3支,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创新团队3支;充分发挥名师引领和老中青传帮带作用,6名青年教师获得国家级、省级教学竞赛奖励9项,3人获得霍英东青年教师奖、中国公路青年科技奖等荣誉5项。
立足本职岗位,凝聚团队力量
在教书育人的同时
不断做好科研创新
这支团队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
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贡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出品/党委宣传部
资料来源/公路学院
编辑/许山
责任编辑/黄天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