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控制“冰立方”的冷热、湿度、风速,他让冬奥舒适观赛成为可能

原标题:控制“冰立方”的冷热、湿度、风速,他让冬奥舒适观赛成为可能

“冰立方”水暖通风、制冰除湿主管张志国。受访者供图

“冰立方”水暖通风、制冰除湿主管张志国。受访者供图

2月2日至2月20日,2022年北京冬奥会冰壶比赛将在国家游泳中心“冰立方”进行,共产生混双、男子、女子3枚金牌。

国家游泳中心的“水转冰”早已成为佳话,世界冰壶联合会主席凯特·凯斯尼斯曾称其为冬奥会历史上最棒的冰壶场馆。“冰立方”的4条冰壶赛道可谓精雕细琢,这离不开中外制冰师的努力,同时也有场馆水暖通风、制冰除湿团队的功劳。

兼顾冰面和看台温度,实现冬奥舒适观赛

水暖通风、制冰除湿,这样的名词听起来简单,但对于“冰立方”这座体量如此之大的冬奥场馆来说,里面大有学问,也是保证冰壶赛道质量、比赛顺利进行的重要一环。

“冰立方”水暖通风、制冰除湿主管张志国向记者介绍,“冰立方”是冬奥会历史上体量最大的冰壶场馆,在泳池的基础上转换成冰场,且有比较特殊的膜结构外墙,要想制出符合冬奥标准的冰壶赛道,同时保证观赛的舒适度,他所负责的多个机组、系统尤为关键。

张志国观察场馆热湿环境指标。受访者供图

张志国观察场馆热湿环境指标。受访者供图

张志国及其主管团队的同事并不会直接参与制冰,他们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场地热湿环境的各项指标上,需要保障制冰机组及系统、除湿机组及系统、水暖通风系统等正常运行。

举例来说,冰壶赛道的冰面上方1.5米处温度要达到10度,湿度大概在35%,露点温度为零下4度,冰面上方风速不高于0.2米/秒。温度、湿度、风速比较容易理解,露点温度反映到冰场上,高于标准温度冰面会结霜,低了的话会升华,类似的细微指标,都需要他们通过控制机组、系统来达到。

“典型的冰壶场馆,为了确保冰面质量,整个场馆的环境温度都在10度以下,观众要穿着厚厚的羽绒服观赛。我们中国的方案不同,同时考虑观众、媒体人员的观赛舒适度。”据张志国介绍,通过分区管控,“冰立方”媒体席及观众席所在的看台温度在16度至18度之间,让大家舒适观赛成为可能。

确保系统万无一失,能参与冬奥深感骄傲

国家游泳中心“水转冰”的场馆改造,面临的难题一个接着一个,张志国所负责的水暖通风、制冰除湿同样也经历了多次挑战,他和团队的战友们一步步摸索至今,只为助力冬奥会冰壶赛事的顺利举行。

张志国参与这项工作始于2019年,为了承办当年的中国青少年冰壶公开赛,也是首场高规格冰壶赛事,“冰立方”首次制冰。2021年4月和10月,“冰立方”又承办了两次“相约北京”测试赛。一方面要符合世界冰壶联合会规定的多项制冰严格指标,又要考虑“冰立方”膜结构外墙的影响。水暖通风、制冰除湿的机组和系统原本依据每年11月至次年3月的情况设计,但在去年10月份,北京出现连续阴雨的天气,为了同时保障冰面质量和整个环境的平衡,张志国和同事反复调整测试,验证关键指标,确保了比赛的顺利进行。

张志国调试现场设备。受访者供图

张志国调试现场设备。受访者供图

今年1月14日,张志国和同事提前进入闭环,开启冬奥时间。制冰师8点到场馆,他们则要提前到位,“我们对整个机组、系统肯定有信心,但是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必须留够充足的时间,保障整个系统处于完美状态。”

最近一段时间,制冰师会在晚上7点半左右离开场馆,张志国和同事要延后1个半小时离场。等到冬奥会冰壶比赛正式开始,他们的工作将更加忙碌、紧凑。加上后面的冬残奥会,张志国会在闭环内待3个月左右,难免想念家中的孩子和老人,但能够亲身参与到北京冬奥会中,他的内心只有两个字:“骄傲”。

新京报记者徐邦印

相关阅读:
绿媒紧盯:解放军军机除夕凌晨两度进入台西南空域 望城区:紧盯节点 深化风腐一体纠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