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信访诉求随手发 群众工作做到家

原标题:信访诉求随手发群众工作做到家

来源:河南日报

马上就要过年了,河南省信访局手机信访平台接到一则短信,是最近刚拿到工资的王文峰发来的感谢短信:“施工单位拖欠我们农民工工资,经你们的努力,已付清。感谢党,感谢政府帮助我们!”

事情要从半个多月前说起。1月12日,王文峰通过手机信访平台向省信访局局长反映,他和工友此前在郑州市惠济区修建道路,施工单位拖欠农民工工资8160元一直未结。

收到投诉后,省信访局立即联系郑州市相关部门调查处理,要求春节前务必解决到位,同时回复他不要着急。经过相关部门多次与施工单位对接协调,1月20日,施工单位通过银行转账支付了信访人工资。

近年来,河南省信访局积极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新特征,扎实推进网上信访制度改革,设立省投诉受理办公室,创新推出了手机信访制度。

作为我省推进阳光信访、畅通信访渠道、创新工作模式的一项重要举措,手机信访运用“互联网+信访”理念,打造“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便民移动服务平台,具有操作简便、随手能发、即时回复互动效果好、领导领办推动力度大等特征,实现了投诉门槛低一点、领导关注多一点、解决问题实一点,较高的及时受理率、按期办结率、一次性化解率,减轻了群众“访累”。手机信访方式一经推出就受到社会广泛好评,群众使用手机初次投诉人数逐年递增。

据统计,目前全省各级信访局长和县级党政主要领导已向社会实名公开手机号码690个,实现了24小时接收群众短信诉求。

手机信访具有小事大办、亲和度高的突出特点。回应快,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做到24小时内回复群众短信,紧急情况随接随回;交流亲,与群众短信沟通时像对待家人一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释之以法,架起了党群联系的连心桥;服务好,把每一条短信都当作一次来访,即使对不属于信访部门职权范围的问题,也尽最大努力给群众解释清楚、引导到位,为群众争取一个出口、一条通道,留一盏希望的灯。

对待群众的手机短信投诉,坚持严办实查,着力提高群众满意度。压实首接首办责任,对初次求决类手机访全部交办,全程跟踪督办,把好第一道关口。压实部门领导责任,对疑难复杂案件,直接交办领导,充分发挥领导示范带动作用,推动问题高效解决。压实监督责任,每日一核查、每周一联动、每月一讲评,紧盯薄弱环节,切实整改查摆。

据统计,全省手机信访群众满意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8%以上。(记者翁韬)

短评:比实绩看实效

8160元,对于省级信访投诉平台来说,金额似乎并不大。但是,对于含辛茹苦的农民工来说,这笔钱不仅是他们应得的劳动报酬,而且是能否过一个好年的关键。从接到投诉,到施工单位结清欠款,一共只有一个多星期的时间。这就是“互联网+信访”的威力,这就是“利民之事,丝发必兴”的诚意。

“施工单位拖欠我们农民工工资,经你们的努力,已付清。感谢党,感谢政府帮助我们!”寥寥数语,表达了农民工最朴实真挚的情感,同时也给人留下了更多启发和思考——在很多时候,公职人员的能力和作风,不仅是个人精神风貌的直接体现,更是影响着群众对职能部门整体的认知和感受。

“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如火如荼,来自省信访局手机信访平台的这个案例,无疑是一个鲜活生动的典型:坚持以上率下,才能灵活高效;坚持点面结合,才能统筹兼顾;坚持从严从实,才能树立典型;坚持结果导向,才能深入推进。

据统计,目前全省各级信访局长和县级党政主要领导已向社会实名公开手机号码690个,实现了24小时接收群众短信诉求。有求必应、有问必答,群众的烦心事就是信访部门的要紧事。强能力、锻作风,用真心、换真情,灵活高效的手机信访,就是沟通解决实际问题的桥梁,也是密切干部群众关系的纽带。

借助“互联网+”的春风,公共服务转型升级大有用武之地。从今天开始,本报聚焦各地各单位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的亮点做法,持续推出“强能力锻作风情满中原春潮涌”专栏。以“能力作风建设年”为契机,希望广大党员干部用真情下真功,比实绩看实效,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提升能力,以更加务实的态度锻造作风,以更加细致的工作实干立身,以更加辉煌的业绩争先出彩!(赵志疆)

相关阅读:
赵豪志到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总指挥部调研时强调,打造更多精品工程,完善配套服务设施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杭州新增13例确诊:4名幼童曾至同一家母婴生活馆,最小5月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