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2021央媒看科大 新华社特辑

原标题:2021央媒看科大|新华社特辑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丨央媒看科大之

2021央媒看科大  新华社特辑

潜心立德树人

2021

05.02

【新华社】

“五一”劳动节,他在实验室“与光共振”

2021央媒看科大  新华社特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生马钰,作为第一作者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上发表“光存储”的论文,被审稿人认为这是“一个巨大的成就”。

“光子是所有粒子中最神秘、最难理解的,它速度最快也最难捕捉,但对人类社会贡献巨大。我未来准备继续研究光,与时代共振,解决‘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问题。”马钰说。

2021

05.05

【新华每日电讯】

青春正当时:十位青年的追梦“交响曲”

2021央媒看科大  新华社特辑

2020年12月4日,我国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问世,求解数学算法高斯玻色取样只需200秒,而当时世界最快的超级计算机要用6亿年。“九章”的技术突破,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二个实现“量子优越性”的国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6岁的博士生钟翰森和同学们一起在神奇的量子计算世界里探秘,为这个科学前沿领域注入“后浪”力量。在“九章”项目研发中,钟翰森承担了实验方案设计等重要任务。

他在实验室“与光共振”

2021

06.29

新华网

《科学之光》微电影

2021央媒看科大  新华社特辑

6月29日,讲述一代物理学泰斗严济慈感人事迹的微电影《科学之光》在中国科大首映,再现这位爱国科学家追寻“科学之光”的一生。

严济慈是我国著名物理学家和教育家,也是中国科大的创始人之一,历任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1980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压电晶体学、光谱学、大气物理学和应用光学等方面做出重要成果。在他和一大批老一辈科学家的关心和支持下,中国科大在南迁合肥后创办了全国第一个少年班和第一所研究生院,为建设中国特色、科大风格的世界一流大学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1

07.01

【新华社】

镜头里的中国

2021央媒看科大  新华社特辑

7月1日,在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新创业开放实验室内,张世武教授指导学生进行多功能应急救援机器人的优化测试。

【新华社】

感受科技创新“她”力量: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2021央媒看科大  新华社特辑

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90后”女“法师”曹丽娜,通过年复一年的潜心钻研,持续升级为氢燃料电池“解毒”的技术,延长了电池使用寿命。

在曹丽娜从事研究的物理化学领域,女科研人员少不了跟“大块头”设备打交道,换部件、拧螺丝等活儿,很有挑战性。但曹丽娜不打退堂鼓。“很多人拧螺丝会弄错方向,想要拧松时却不留神拧得更紧了,我就为设备上的螺丝制作了专门的指示标志。”她说,想办法就会解难题。日复一日的枯燥实验,曹丽娜和女同事们细致的观察力、合理的规划安排能力,以及颇具耐心的执行力,总能发挥独特作用。

2021

08.04

【新华云直播】

走进中国科大感悟“两弹一星”精神

2021央媒看科大  新华社特辑

1958年9月20日,一所为“两弹一星”建立的红色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北京应运而生。她的创办被称为“我国教育史和科学史的一项重大事件”。

1970年,中国科大南迁合肥二次创业。改革开放后她锐意改革、大胆创新。首创少年班、研究生院、建设大科学装置……

建校60多年来,科大人始终坚持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校训,初心不改、砥砺前行,用扎实的数理基础和踏实刻苦的研究态度勇攀科学的高峰,在神州大地上谱写科教报国的新篇章。

2021

09.20

新华网

《永恒的东风》微电影

2021央媒看科大  新华社特辑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钱学森先生诞辰110周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新华网联合拍摄了微电影《永恒的东风》,纪念钱学森先生为创办中国科大所作的重要贡献,缅怀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微电影《永恒的东风》以钱学森的生平故事为切入点,展现他始终站在世界科技前沿,“以仰望繁星苍穹之态势,苦索国家民族之发展”,缔造以“科学家摇篮”著称的中国科大,为党和国家特别是“两弹一星”工程培养了大批新型技术科学人才的故事。

2021

12.31

执着攻关创新

2021

01.01

【新华社】

我国学者成功研制“按需式读取”的可集成固态量子存储器

2021央媒看科大  新华社特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中的李传锋、周宗权研究组首次研制出“按需式读取”的可集成固态量子存储器。使用飞秒激光等技术,研究组首次研制出按需式读取的可集成固态量子存储器,存储保真度达到99.3%±0.2%,表明其具有极高的可靠性。

该成果对实现大容量量子存储和构建量子网络都有重要意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日前发表了该成果。

2021

01.26

【新华社】

科学家郭国平:为中国“量子算力”奋斗

2021央媒看科大  新华社特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国家重大研究计划“半导体量子芯片”首席科学家郭国平与团队,他们多年追逐量子中国梦,实现零的突破,跟上国际先进科研机构的节奏。

郭国平说,研究量子计算就像“用一个一个原子垒起一座金字塔”一样难,但为了中国早日有“量子算力”,他愿为此奋斗终生。

目前,他们已在研发下一代超导量子芯片与量子计算机控制系统,预计今年推出第二代20比特的“悟源”超导量子计算机,未来两年内实现50比特到100比特的量子计算机。

2021

04.12

【新华社】

中科大课题组:

2.5亿年前地球生命大灭绝或因“镍雾霾”

2021央媒看科大  新华社特辑

约2.5亿年前,地球上曾发生史上最大规模的生命灭绝事件,超过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生物消失。主流观点认为,这与西伯利亚“超级火山”喷发相关。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沈延安课题组发现,火山喷出的“镍雾霾”可能是大灭绝的罪魁祸首。

这项研究首次用镍同位素解析生命灭绝过程中的环境变化。日前,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发表了该成果。

2021

06.24

新华网

突破500公里!我国科学家创造现场光纤量子通信新世界纪录

2021央媒看科大  新华社特辑

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及同事张强、陈腾云与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王向斌、刘洋等合作,近期突破现场远距离高性能单光子干涉技术,采用两种技术方案分别实现428公里和511公里的双场量子密钥分发,创造了现场无中继光纤量子密钥分发传输距离的新世界纪录。

日前,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和《自然·光子学》分别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新华社客户端】

揭秘“血管守护者”!科学家提出诊治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新思路

2021央媒看科大  新华社特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翁建平团队与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等机构合作,系统性总结了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与机理,并据此提出诊治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泛血管疾病”的新思路和新药研发方向。国际药理学领域知名学术期刊《药理学评论》日前发表了这项成果。

2021

07.06

【新华云直播】

走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带你探究火的秘密

2021央媒看科大  新华社特辑

这里有让人叹为观止的世界上最大的单一火旋风实验装置,也有在室内就能电闪雷鸣还原大自然雷击起火的实验平台。从飞机防火灭火,到舰船消防系统;从城市建筑火灾,到森林火灾都在他们的研究范围内。在这座实验室里藏有多少关于火的秘密,科研人员们又是如何揭开关于火的真相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1

10.21

相关阅读:
北京戒台寺景区1月25日起暂停一切宗教活动,关闭宗教场所 上海:该确诊病例为轻型 已全程接种新冠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