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视频|虚拟货币"挖矿"纳入淘汰类产业 "淘金"再无可能?

原标题:视频|虚拟货币"挖矿"纳入淘汰类产业"淘金"再无可能?

风光一时的虚拟货币"挖矿"正式被纳入了淘汰类产业。

据国家发改委官网消息,国家发改革委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的决定已经获得审议通过,将"虚拟货币"挖矿"活动"增补列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淘汰类,具体分类为落后生产工艺装备。《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自2005年起发布,将各产业分为"鼓励类"、"限制类"、"淘汰类"三类。其中淘汰类主要是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需要淘汰的落后工艺、技术、装备及产品。

视频|虚拟货币

虚拟货币是指非真实货币,并不是由官方统一发行的。目前,互联网上的虚拟货币主要有比特币、莱特币、狗狗币等,其中比特币是一种由开源的P2P软体产生的电子货币,主要用于互联网金融投资。

而虚拟货币"挖矿"活动,则是指通过专用"矿机"计算生产虚拟货币的过程。过去几年,西方多国为刺激经济推出宽松的货币政策,助推虚拟货币价格暴涨。高利益驱使之下,国内一些个人及企业以发展区块链等高新技术为旗号,开始了规模化挖矿的生意。

视频|虚拟货币

但挖矿的高能耗一直被诟病,据剑桥大学替代金融研究中心的数据,截至去年5月17日,全球仅比特币"挖矿"的年耗电量大约是1348.9亿度。有矿主曾透露,一个"矿场"一年耗电量相当于三个市一年耗电总量,一些"矿场"一天就耗电上百万度,很多直接从水电站接线用电。而且不仅是比特币,随着以太坊、狗狗币等虚拟货币不断问世,整个虚拟货币挖矿带来的耗电量正在爆炸式增长。此前,这些"矿场"大多集中于我国,对能源供给带来巨大压力。这与我国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已重大战略决策相违背的。

视频|虚拟货币

此外,一些挖矿企业还以"大数据、区块链项目、超算中心"等作为幌子,骗取地方政府支持,对公共资源造成严重浪费。大量民间资本先后角逐这一行业,也挤占了这些资本原可服务于实体经济或其他数字经济的机会,给国家碳减排造成压力。

与此同时,"挖矿"产业无止境壮大,还带动国内不少散户非法参与虚拟货币交易、炒作,严重扰乱了经济金融秩序、更催生违法犯罪行为,成为洗钱、逃税、恐怖融资和跨境资金转移的非法通道。所以,整治虚拟货币交易及"挖矿"活动势在必行。

事实上,国家监管部门对于虚拟货币"挖矿"活动的监管一直未停止。 2021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整治虚拟货币"挖矿"活动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加强虚拟货币"挖矿"活动上下游全产业链监管,严禁新增虚拟货币"挖矿"项目,加快存量项目有序退出。

去年3月初,内蒙古率先打响了地方清理虚拟货币"挖矿"项目的第一枪。据内蒙古日报2021年12月19日报道,内蒙古虚拟货币“挖矿”项目已被全面清理取缔,全区累计关停虚拟货币“挖矿”项目49个,对监测发现的186个虚拟货币挖矿IP重点名单实现动态“清零”。

视频|虚拟货币

11部门发布通知后,江苏、浙江、福建、江西等省份也开始行动。去年,12月3日,海南省发改委还明确对虚拟货币"挖矿"活动实行差别电价,加价标准为每千瓦时0.80元。

随着监管持续加码,虚拟货币挖矿的非法性质在司法实践中也得到了进一步明确。近日,北京朝阳法院和东城法院分别披露了一起辖区内审理的比特币"挖矿"合同纠纷案,合同一方“矿机”在生产过程中出现过多次断电,给另一方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法院均判定合同无效,后果自担,理由是,比特币"挖矿"活动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大,不利于产业结构优化、节能减排,且虚拟货币生产、交易环节衍生的投资炒作等多重风险突出,有损社会公共利益。目前,已有多地法院判决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相关的交易合同无效。这些判决也为今后类似案件的处理提供了范例。

国家为何出重拳整治“挖矿”乱象?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曹啸表示,近年来,虚拟货币价格上涨速度非常快,这背后主要是高利益驱动,但实际上,在我国进行虚拟货币交易属于非法交易,不受法律保护。同时,"挖矿"活动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大,对国民经济贡献度低,不仅会扰乱市场,对产业发展、科技进步等带动作用也有限,作为虚拟货币交易的前置环节,"挖矿"正式被纳入淘汰类产业,显示了监管部门从源头上打击虚拟货币交易的态度和决心。

严监管之下,虚拟货币规模化“挖矿”在国内被全面禁止,但个人“挖矿”行为在某些地方依然存在,业内预计,后续虚拟货币“挖矿”监管将保持高压态势,投机者应杜绝侥幸心理,及早暂停和终止“挖矿”相关活动。

不过,曹啸也提醒,技术本身并没有对错,在打击“挖矿”的同时,要注意和区块链技术相区分,应采取“链”“币”分离的监管方式。中国具有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未来应用前景广阔,相关产业如何不走偏,如何明晰各方权责边界,完善大数据治理体系,是未来监管的重点。

(看看新闻Knews编辑彭晓燕阮丽周缇)

相关阅读:
他发了3次“不公不义的台湾,我生不如死!”坠楼身亡! 国家卫健委:全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超29亿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