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水果店关门,“信义小哥”打三份工还充值客户的钱

原标题:水果店关门,“信义小哥”打三份工还充值客户的钱

每天上午9点半到下午5点半,陈伟在建筑公司做装修。受访者供图

每天上午9点半到下午5点半,陈伟在建筑公司做装修。受访者供图

34岁的江苏如皋小伙陈伟“火”了。因为带着打工赚来的8000元钱到南京还债,他收获了媒体和网民的纷纷点赞。

3年前,他在南京开了家水果店,依靠薄利多销的营销策略,吸引了周边大量消费者,并发展了500多位充值客户。不料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他勉力支撑了一年多,不得不关门歇业,回老家再谋生路。水果店关门之时,他还欠着几百户充值客户的钱。为了对得起消费者当初的信任,他决定一边打工,一边还钱。

“疫情之下,大家过得都不容易”

2019年4月,陈伟在南京市栖霞区华电路找了个门面,凑了20多万元,开了一间名为“橙果园”的水果店,当时一个月的营业额在二三十万元左右。生意火爆的时候,店门口曾排起四五十米长的队伍。

为了方便中老年消费者,“橙果园”办起了充值服务。店里的充值卡面值只有三种:200元、500元和1000元。“我不搞那种充值返现的噱头,因为我的水果已经很便宜了。”陈伟解释说,自己从来不推荐客户充值,只是提供方便。“橙果园”很快有了500多位充值客户,金额共计20多万元。

那段时间生意一直很好,他一直忙到大年三十,才美滋滋地回家团聚。

每年的春节都是水果销售旺季。2020年大年初二,陈伟早早返回南京,进了一万多元的各类水果,准备大年初三赚个“开门红”。但当天晚上,他就接到社区通知:所有店面暂时不能营业,等候通知。

根据社区要求,陈伟通过朋友圈,艰难配齐了8件防护服、1支额温枪、10多箱酒精以及足够的口罩。正月十三,“橙果园”开门了。但他发现,几乎没人下楼买东西,整条街上空空荡荡。

这样的状况持续了很长时间,陈伟过得很煎熬。一个月的租金是1.2万元,店员的工资加起来每月也要一万多元,而那段时间“橙果园”的营业额平均每天才区区几百元。陈伟记得很清楚,那时进账最多的一天是2000元。而疫情暴发前,“橙果园”每天的营业额都在万元左右。

“消费者原来买100多元水果,眼睛都不带眨的。现在买几十元,还要考虑半天。而且,高档水果都卖不动了。”陈伟说,“疫情之下,大家过得都不容易。收入减少了,还有房贷要还,手头都紧张。”

“对得起顾客当初的那份信任,当务之急是想办法赚钱”

尽管还在勉力支撑,陈伟还是想为抗疫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希望社会尽快恢复常态。

2020年2月的一天,他开了一辆7座的面包车,拉了几十箱水果、6件防护服和一些口罩,送到栖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他一个人默默地一箱一箱把水果搬下来、垒起来,和防疫物资一道,放在疾控中心门口,就悄悄地走了。他说:“这是我能做的事,也是该做的事。”

没想到,过了一段时间,几个人来到他冷清的店门口,打听谁是“橙果园”的“陈伟杰”?后来,疾控中心给他送来一面锦旗,上书“感谢橙果园陈伟杰先生,雪霁天晴送温暖,风雨同舟守家园”,落款是“南京市栖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找到我的,而且名字还弄错了,‘陈伟杰’是我的微信名。”陈伟笑着说。

“橙果园”关门后,他把这面锦旗带回了如皋老家,挂在堂屋内。他认为,这是一份荣誉。

他原以为等疫情过去,水果店还会像以往一样火爆起来。没料想,随着网购、社区团购的发展,水果的线下销售更难了。

一位老客户告诉他,自己现在吃的水果都是女儿从网上购买的,甚至是“削好了送到家的”。这样的消费者不在少数。

陈伟有点支撑不住了。时间越长,亏损越多,连进水果的资金也开始紧张了。他跟店员说,给他们两三个月时间,自寻出路。

2021年3月,陈伟开始不停地在“橙果园”会员群里发通知,让那些还没有消费的客户尽快过来退款。他在会员群里留下了自己的手机号码,一个个加微信,解释道歉。

在陈伟准备关闭水果店之前,还有14万多元的充值资金躺在卡上。一个月时间,他退掉了200多名充值客户共6万余元,直到自己再无资金可退。

不管陈伟怎么解释,有些客户在微信或电话里大骂他是骗子,有些客户还专门建立了“橙果园”维权群。“换位思考,他们骂得没错。但我确实没钱了,我只能跟他们一遍遍解释,哥啊姐啊,对不住,叔叔阿姨,请多理解……希望他们给我时间。钱,我一定会还的。”

他知道,要还清所有债务,对得起顾客当初的那份信任,当务之急,是要想办法赚钱。

每天工作14个小时,连轴转打三份工还钱

在南京,陈伟没有什么人脉,他只能回老家想办法。如皋有几个老板听说他一下子想打几份工,都拒绝了。“要做你就好好做,干嘛三心二意?”他们不知道陈伟的苦衷,陈伟一时也解释不清。绞尽脑汁,他终于“合理”用上了自己每天能用的所有时间。

早上6点到9点,去羊肉屠宰场给羊肉去骨,切好洗好后再送货到饭店。送了几次,跟饭店老板混熟了,再央求老板让他帮饭店洗碗、拖地、打杂。这个时间段,算一份活,每个月挣2200元。

上午9点半到下午5点半,在南通一家建筑公司做装修。除了原来熟悉的装门锁业务,陈伟还努力学习布线等上手快的活。“老板对我不错,每天保证我都有活干。”这样,他每月能挣6000多元。

晚上6点半到9点,去菜鸟驿站送快递。这样,每月也有1800元。

陈伟骑着电瓶车连轴转,每天工作近14个小时,一个月能有近万元收入。为了方便中老年客户,他约好每月15日赶到南京栖霞区万谷慧商场,在商场大门口一笔一笔还钱。

多则1000元,少的只有几元钱,陈伟每笔账都记得很清楚。7个月的时间,他陆续还掉了5万多元。

做这些事,他的父母刚开始并不知道,但爱人和岳父岳母都很支持,“欠人家的钱,早晚要还的。”

期间,他又遇到一个麻烦——有部分充值客户,一直联系不上。他灵机一动,想到了“有困难,找警察”,就拨通了“110”,希望警察帮助他找客户。

警察得知陈伟打工还债的想法,很快和客户取得了联系。“他们根本没想到‘橙果园’老板自己会打电话报警,而且报警的目的是为了还钱。”南京市公安局栖霞分局迈皋桥警务站民警赵克锋说。

南京电视台记者获得了这条信息,通过微信视频采访了陈伟。“当时我不知道记者在做节目,只是如实告诉了他们我的打算。也希望电视台能公布我的电话号码,让看到节目的充值客户主动联系我。”

一直蒙在鼓里的父亲陈国付,一天早上接到村主任张春霞的电话,问陈伟是不是他儿子。“她先发了照片给我,然后又打电话。”陈国付憨笑着说,“刚开始我还以为儿子在外面犯什么错了,陈主任说,我们家儿子被南京电视台表扬了。”

陈国付打电话跟儿子核实,才知道打工还债一事。“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这是他该做的事。”陈国付淡淡地说,他对陈伟的举动,并没有大惊小怪。

“因为信任选择了我,不能让他们寒心”

通过求助警察,通过客户之间的口口相传,再加上媒体的宣传,那些联系不上的充值客户,很快就找到了。陈伟一下子成了“信义达人”。一些社会热心人士,纷纷联系他,愿意资助他还钱,都被他一一拒绝。

陈伟特地提到一位跟他有相似经历的香港商人“阿玄”。“阿玄”做生意失败后,欠了别人几百万元,后来通过自身努力还清了债务,手头还有些结余。他看到相关报道后很是感慨,通过微信找到陈伟,希望能帮点忙。

被委婉拒绝后,“阿玄”劝他保重身体,“因为你有家庭,也有小孩,不能太消耗自己。”他祝陈伟有机会东山再起。

德不孤,必有邻。陈伟说,尽管社会上有不少卷钱走路的老板,有欠债不还的老赖,但肯定也有像“阿玄”这样的人在。“这些客户,因为信任才选择了我的门店,我不能让他们寒心。”至于钱还清后有什么打算,陈伟还没有具体想法,当务之急是还钱。

这七八个月来,只要每月一发工资,陈伟就要往南京跑。“2022年1月15日,是我最后一次去还钱。还完钱,我就可以轻松过年了。”他说,目前还差两位充值客户还没找到,“我相信,最终会找到他们的。”(记者朱旭东)

相关阅读:
上海昨日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新增境外输入20例,治愈出院14例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王兆力主持 孙喆出席 赵铭秦恩亭列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