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发布会 轨道交通、山城步道、绿地提质、公厕建设……这本“民生账簿”,看过来

原标题:发布会|轨道交通、山城步道、绿地提质、公厕建设……这本“民生账簿”,看过来

来源:重庆发布

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处处落脚民生,件件关乎百姓;城市管理是服务民生的“主战场”。2021年,重庆城市建设和管理民生实事完成如何?下一步怎么做?今(30)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相关情况。

新闻发布会现场邹乐摄

新闻发布会现场邹乐摄

发布人:

常斌市住房城乡建委党组书记、主任

谢礼国市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

郭唐勇市住房城乡建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张淑钰市城市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一句话,看发布会重点

加快构建主城都市区“1小时通勤圈”,力争到2022年底,全市城市轨道交通通车及在建里程突破850公里

——常斌

城市公厕、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劳动者港湾”、人行道完善提升、街头绿地提质、“道路平整”、水厂改扩建,城市管理领域7件民生实事已完成年度任务

——谢礼国

2022年计划启动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1277个、3089万平方米、涉及群众29万户

——郭唐勇

城市管理APP、高德地图APP,目前已导入公厕信息2000余个,其余将在2022年全部导入

——张淑钰

关于居住、出行、环境等

7项市级重点民生实事

常斌介绍,今年以来,市住房城乡建委全力完成老旧小区改造、轨道站点步行便捷性提升、山城步道建设、住房保障、美丽庭院创建、易涝点及臭气整治、解决科技工作者住房难题等7项市级重点民生实事。

常斌介绍有关情况邹乐摄

常斌介绍有关情况邹乐摄

居住品质提升,圆梦安居更舒心

⊙老旧小区居民住出“新幸福”

启动改造老旧小区831个、2662万平方米,加装电梯1171部,增设停车位9409个,改造提升养老托幼、农贸商超等1067处,群众反映强烈的老旧小区管网堵塞、配套设施不足、物业管理缺失等问题得到解决,29.2万户居民生活面貌焕然一新,住出“新幸福”。

⊙棚户区居民“出棚进楼”

持续加快对隐患大、居住环境脏乱差的棚户区,尤其是对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D、C级危房实施改造,2万户棚户区居民“出棚进楼”。

⊙新市民青年人“住无忧”

聚焦轨道站点、商区、园区、学区、院区“一点四区”,筹集市场化租赁住房2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4.9万套、人才公寓1.1万套,公租房摇号配租2.76万套。新就业大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等新市民租房“难”、住得“偏”、条件“差”等问题明显改善。

北碚区新房子片区老旧小区电梯加装完成后实景市住房和城乡建委供图

北碚区新房子片区老旧小区电梯加装完成后实景市住房和城乡建委供图

交通建设加速,缓堵促畅更便捷

⊙轨道交通建设跑出“加速度”

加快构建主城都市区“1小时通勤圈”,轨道交通通车里程达385公里,在建线路340公里。

⊙城市路网建设按下“快捷键”

加快构建一体化城市路网,主城都市区“5横6纵1环3联络”的快速路网结构基本成型,中心城区城市道路总里程预计达6000公里。新增跨江大桥3座,累计建成跨江大桥34座。近期,白居寺长江大桥也即将建成投用,同时还完善了东水门大桥便民步道等配套功能,“最美桥都”实至名归。

⊙交通运行提效打通“堵乱点”

顺利打通35条未贯通道路,实施62处“堵乱点”治理。对弹子石、刘家坪等30个轨道站点进行便捷性提升,通过修缮破损步道,建设人行天桥、地下通道,增设电梯,减少市民绕行,步行乘坐轨道更方便。

“两江四岸”治理提升之大鱼海棠广场市住房和城乡建委供图

“两江四岸”治理提升之大鱼海棠广场市住房和城乡建委供图

人居环境改善,山水画卷更动人

⊙“两江四岸”迎来“新变化”

磁器口滨江段、大鱼海棠广场等项目建成开放,市民游客又添江岸生态游憩地。戴家巷、山城巷、十八梯传统风貌区再现老重庆城市风貌,长嘉汇、艺术湾等城市功能名片加快打造。

⊙“山城步道”又添“新风景”

加快打造“山城步道”特色品牌,中心城区累计建成300公里。重钢步道、半山崖线步道、黄桷坪步道等项目惊艳亮相。

⊙下水管道挥别“脏臭堵”

对两江幸福广场、望海花市等108处易涝点进行了整治,基本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的目标。锁定居民生活聚集区,市场、医院、学校周边,核心商圈、广场公园、交通节点、历史文化街区等重点区域,整治臭气点位1208处,困扰群众的排水管道臭气散逸问题得到解决。

关于如厕、公园等

5+2件民生实事

谢礼国介绍,今年,城市管理部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实施了城市公厕、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劳动者港湾”、人行道完善提升、街头绿地提质5项民生实事。同时,开展了“道路平整”、水厂改扩建2件民生实事。

谢礼国介绍有关情况邹乐摄

谢礼国介绍有关情况邹乐摄

“公厕建设”让市民“方便”更方便

2017年7月以来,全市新建公厕2500余座、改造公厕1600余座,公厕总量达1.4万余座。针对厕所难找、环境不好等问题,在高德地图上加载智能导航系统,让市民通过手机轻松找到最近的公厕,不走“冤枉路”;同时引入泡沫冲水、烘干机等智能化设备,让市民如厕时“找得到、进得去、蹲得下、更舒适”。

“社区体育文化公园”

成为市民休闲健身好去处

紧扣“社区、体育、文化”三大主题,打造市民家门口的“健身房”和“后花园”。目前全市已建成投用109座社区体育文化公园。今年,全市新建投用城市公园105座,公园总量已达2000多座。

“劳动者港湾”传递城市“温度”

建设875座“劳动者港湾”,扩展“劳动者港湾”的服务外延,除满足休息、饮水等基本需求外,还增加了充电、食物冷藏和加热等功能,为广大劳动者提供更温馨的服务。

“道路平整”行动铺平市民“出行路”

围绕道路破损、颠簸、开裂等7大类问题开展整治,让市民出行更安全、更舒适。目前已整治车行道286公里、面积427万平方米。

山城步道之重钢步道市住房和城乡建委供图

山城步道之重钢步道市住房和城乡建委供图

“人行道完善提升”

让市民“行走山城”更舒心

2020年以来,实施人行道完善提升行动,重点围绕“路、树、灯、箱”等要素开展“微整形”,共完善提升人行道1380公里。

街头绿地变身户外“小氧吧”

以改善居民身边的“绿色空间”为切入点,通过梳理、修剪、增加可进入性等措施提档升级街头绿地,完成项目226个、绿化面积383万平方米,打造了一批户外“小氧吧”。

水厂改扩建工程筑牢城市“生命线”

推动城市水厂改扩建,目前每天城市供水能力达726万吨,水质综合合格率在98%以上。今年开始,计划用三年时间,实施15座水厂新改建工程。目前已建成投用4座,增加了58万吨的日供水能力。

问答精选

目前,重庆轨道交通建设情况如何?

常斌介绍,1号线尖璧段、江跳线、璧铜线的建设实现了轨道交通由中心城区向主城新区延伸,有力促进了江津、璧山、铜梁同城化发展,提升了中心城区与主城新区的互联互通。

下一步,市住房城乡建委将着力构建主城都市区“1小时通勤圈”、“1日生活圈”。

到2022年1月底,建成通车9号线一期,实现高滩岩到回兴一车直达。

到2022年年底,一大批轨道线路将建成通车,主城都市区联系将进一步加强。

● 4号线二期唐家沱到石船

● 10号线二期鲤鱼池到南滨路

● 9号线二期回兴到花石沟

● 5号线北延伸段园博园到悦港大道

●江跳线江津城区到跳蹬

同时,开工中心城区6号线东站延伸线、7号线一期、17号线一期等轨道交通线路,开工建设部分中心城区至主城新区城轨快线。

力争到2022年底,全市城市轨道交通通车及在建里程突破850公里。

单轨列车穿行在花海中,如开往春天的列车,成为一道城市亮丽的风景线。邹乐摄

单轨列车穿行在花海中,如开往春天的列车,成为一道城市亮丽的风景线。邹乐摄

在城市园林绿化方面,下一步怎么做?

谢礼国介绍,城市园林绿化是唯一的有生命力的市政基础设施。“十四五”期间,将坚持“因地制宜、科学绿化”的总体思路,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抓手,不断提高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管理水平。主要从三个方面着力:

⊙在规划上给生态“留白”

衔接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重庆市绿地系统规划,划定城市绿线,守牢生态底线。

⊙在建设上给自然“增绿”

用好城市哲学、城市美学,坚持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实施“山城公园、山城绿道、山城花境”等系列建设,推广坡坎崖绿化美化,筑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绿色本底。

⊙在管理上给城市“添美”。

实施城市园林绿化补缺提质,开展林下空间梳理,改良绿化土壤,加强植被病虫害防治,提升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效能,为市民提供舒适、自然的绿色空间。

老旧小区改什么?明年将改造多少?

郭唐勇介绍,我市出台了《实施意见》等配套文件,明确了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三大类改造内容。

郭唐勇介绍有关情况邹乐摄

郭唐勇介绍有关情况邹乐摄

⊙基础类,即满足居民安全需要和基本生活需求的内容,包括屋面、墙面、水电气信、排水、消防设施等;

⊙完善类,即满足居民生活便利需要和改善型生活需求的内容,包括环境绿化、停车、电梯加装、无障碍设施等;

⊙提升类,即丰富社区服务供给、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立足小区及周边实际条件积极推进的内容,包括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公共卫生设施、养老、托幼、历史文化特色等。

我市将坚持“硬件设施+软件环境”一体化推进。各个小区在充分征求居民意愿的情况下,共谋共商、因地制宜确定改造内容。

2022年计划启动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1277个、3089万平方米、涉及群众29万户。

在公厕建设方面,下一步怎么做?

张淑钰介绍,市城市管理局除了推进公厕增量提质外,在公厕发展中将更注重体现人文关怀。

张淑钰介绍有关情况邹乐摄

张淑钰介绍有关情况邹乐摄

在全民普惠中关注特殊群体的服务。通过更新高德导航、“公厕电子地图”等在线平台,让厕所更好找。目前,城市管理APP、高德地图APP上已导入公厕信息2000余个,其余将在2022年全部导入。

同时,针对公交车驾驶员、出租车驾驶员等群体如厕难的问题,已在62个公交首末站点按“一站一措施”设置公厕、25个区域设置临时停车区,实行差异化保障措施,方便驾驶员群体如厕。

同时,在规划建设中注重统筹当前和未来。近期,采用公厕补建和开放社会单位公厕的方式,弥补老城区建设不足;远期,通过规划引领提前布局,在新区建设公厕按照二类以上标准执行,建筑外形与周边环境更加协调,内部设施更加完善,布置的设施与时俱进,配有除臭系统、无障碍设施、第三卫生间等。

此外,围绕立体山城创新方法,竭力打造城市便民综合服务平台。在公厕内整合劳动者港湾,配套休憩家具,提供充电宝、无线上网、直饮水和自动售卖机等便民设施,有条件的地方预留充电桩位置、规划如厕临时停车位(不收费)。

相关阅读:
澳大利亚,要改过自新? 保费暴涨80%?特斯拉回应:全国平均涨幅约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