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家风故事丨书写墨斗一样的人生

原标题:家风故事丨书写墨斗一样的人生

周末回家,看到父亲还在忙碌着。

他熟练地将墨线线坠儿一端固定,左手绷紧墨线,右手提起墨线中段一弹,一条笔直的墨线,便印在了木板表皮。他满意地摇着墨斗的线轮,把线收回了墨仓里。

父亲手上的墨斗,一下子把我拉回了从前。

从记事时起,父亲就已经在研究木工。起初,他只是一个学徒,每天从矿井下班之后就跑到一个老木匠那里,蹲在一旁拿着笔记本做着笔记,并画图、标记。回家之后,他就抱着笔记琢磨,偶尔带回一些新奇的工具,锯子、刨子之类的,有一次,带回了一个像小船一样的“木疙瘩”,里面藏着棉花和一团线,线缠在一根铁丝上,旁边还有一个手摇的小把手。

“爸爸,这是什么?”我看着这个“木疙瘩”,好奇地问道。

“这是墨斗,是木工必备的工具。”说完,父亲就拿出墨水,倒在墨仓里的棉花上,让墨水把棉线浸润,就把一头的线坠儿递给我。

“你把这一头定在木头的那个点上。”

我紧张地拿着线坠儿,定在了父亲标记的点。只见父亲慢慢地摇着线轮,把黑色的墨线放出来,拉紧,瞄准,拇指和食指捏起中段一弹,木头上留下了一条笔直的墨线。

“哇,这条线好直。”年幼的我惊呼着,没想到这么简单的一个工具竟然如此厉害。

“这可是做木工的一个宝贝,无论是多么弯曲的木头,只要有这个墨斗,就能锯出笔直的木板和方条,做人也一样,心里要有一根准绳,才能坐得端、走的直、行得正。”

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后来矿务局倒闭了,失业的父亲举家返乡,随行的行李有一个大大的木箱子,里面装满了他做木工的工具,包括那个墨斗。

大多回乡的青年都会继承父辈的锄头,继续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父亲不认命,白天去做泥瓦工,晚上在院子里又开始捣鼓他那些木工工具。

他的书桌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木工书籍,还有几本厚厚的木工笔记。他每天琢磨着,慢慢地琢磨出一些门道,给家里添置了几件桌椅。

慢慢地,父亲接到了一个木工活,是到乡里的中学做一批课桌椅。每天中午放学后,我都拎着装满饭菜的饭盒沿着小路,一直走到父亲工作的地方。那是一个满是木屑的教室,一排排已经做好的课桌椅摆在一角,父亲正将木板按照墨线裁开。

父亲肯吃苦、肯钻研“工匠精神”让他的木工技艺日渐精湛,他租了个门面,开了自己的小作坊,做木工也从他的兴趣爱好变成了家里收入的主要来源。随着市场上许多从外地运来的家具涌入,父亲的小作坊生意大不如从前。有旁人也劝他,何苦自己辛苦地做木工,半个多月才出一个柜子,直接让拉来现成的,坐着当老板。

父亲听了这些话,皱着眉摇了摇头:“不一样,我有自己的原则,做的柜子,每一块板、每一根方条都是亲手裁过,质量能保证。”

父亲话不多,每天泡在他的小作坊。来订制家具的顾客大多是老主顾推荐过来的,都冲着父亲的口碑而来。父亲不急不躁,记下顾客对家具的需求,安排好时间。随着时代的变迁,工具也从手动变成了半自动,而那个墨斗,一直都在。

高中读到荀子《劝学篇》中“故木受绳则直”一句,脑海里浮现的是小时候父亲让我抓线坠儿弹墨线的场景,顿时豁然开朗。如果没有墨线管着,父亲就无法将圆木或木板锯直、锯平。也更加能明白他的那句话:“心中要有一根准绳。”

大学毕业后,我参加工作了。父亲拿着墨斗,让我再一次牵着线坠儿,在木头上弹出笔直的墨线,然后用木头做了一把小椅子送给我。他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望你以后绷紧心中的那根墨线,坐得端、走的直、行得正。”

进入了纪检监察系统工作,对父亲的话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墨斗里那根墨线,既是国法纪法,也是规章制度。要用墨线矫正思想和行动,守住做人、处事、交友的底线,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增强廉洁自律意识,才能守住党和人民交给的政治责任,守住政治生命线,守住正确的人生价值。(大化县纪委监委)

相关阅读:
我为群众办实事|被二次占用的农田复耕了 防城港市“三级联动”搭起群众家门口的“监督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