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广西党史故事丨黄景墀:“泥腿子”县长
黄景墀(1915—1986),广西凤山县人,为人富有正义感,遇事敢作敢为,在凤山北区具有较高的威信。抗日战争时期曾任乔音乡乡长职务,因抵制国民党凤山县当局借支援抗战之名,行敲诈勒索民众之实的征兵、征粮、征税政策而遭撤职。黄景墀由此看清了反动当局的丑恶面目,逐步接受革命思想的熏陶,开始参与革命活动。
1946年2月16日,在党组织的安排下,黄景墀召集久加、松仁、老里等村寨100多名青壮年,在松仁村拉累庙秘密举行了一次革命同盟会。全体会员杀鸡饮血,砍香盟誓。会上,大家推选黄景墀为同盟会长,并设立武装、宣传、财粮、通讯联络等5个股。同盟会结束后,会员们分头到各自的乡村进行革命活动,推动了凤山革命斗争的进程。黄景墀在拉累成功组织同盟会,得到上级党组织的肯定。4月,在赵世同等的亲自指导下,黄景墀在久加弄穴梁建文家主持召开了第二次同盟会,参加同盟的是周边十几个村屯的进步青壮年共300多人。这次同盟的主要内容是发动大家购买枪支弹药,打制大刀、长矛等武器,准备组织革命武装斗争。
同年,国民党当局迫于国内人民民主运动不断高涨的形势压力,不得不推行其所谓“还政于民”的政策,在乡村一级政权中,通过民众投票选举的方法选举乡长、村长。党组织认为可乘此机会派遣革命骨干打入敌人内部掌握政权,开展地下工作。在国民党凤山县党部的地下党员全力支持下,黄景墀参加了久加乡乡长的竞选活动。由于黄景墀在久加一带颇具威望,加上同盟会会员的积极协助,黄景墀击败了国民党凤山县当局指派的竞选对手卢森林,当选为久加乡乡长。
此后,黄景墀利用任久加乡乡长的职务为掩护,继续暗中进行革命活动。1946年6月,黄景墀以修盖乡公所为名,通知各村派民工送木料、茅草到久加乡府。在修房会餐时,趁机组织第三次革命同盟,又发展了100余名革命同盟会员,黄景墀仍被公推为会长。
这次同盟会,主要是要求会员们将各村屯的武器集中起来,组织武装队伍,壮大同盟组织,严防敌人的破坏活动,警惕革命队伍中的破坏分子。但因此次同盟会消息泄露,黄景墀被国民党凤山县当局撤掉久加乡乡长职务。
1946年8月,国民党凤山县当局派10多名县警征粮队到久加圩,以禁赌为名勒索民众钱粮,并乘机抓走了几个同盟会员。黄景墀得知后,立即召集100多人到久加通往县城的旧周屯等候。当县警押解被抓的几个同盟会员到来时,这100多名手无寸铁的青壮年人顺手拔出田边的木桩作武器,当场将这帮县警击退,收缴了他们的武器,迫使其放回被抓的同盟会员。当天晚上,国民党凤山县府军事科长黄成到久加赌钱,黄景墀又暗中组织几个同盟会员,准备将其狠狠惩治一番。布置妥当后,黄景墀佯装与黄成一起参与赌博,当赌战正酣时,事先埋伏好的同盟会员突然冲进房中,将黄成抓住,惩治一番,同时也假意将黄景墀抓起来教训。这两次与国民党当局面对面的斗争,揭开了凤山革命同盟会反“三征”斗争的序幕。
拉累同盟、弄穴同盟以及久加乡公所同盟的兴起,极大地鼓舞了全县各族人民的革命斗志,在党的领导下,全县各地组织革命同盟会,开展反“三征”的斗争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在廖熙英、黄景墀、罗启超等共产党员的组织发动下,深受国民党“三征”政策盘剥之苦的凤山人民纷纷加入到革命斗争队伍的行列。短短的一年,反“三征”的革命同盟组织遍布全县城乡。凤山县南、北区的革命群众先后举行了30余次革命同盟会,参加结盟者达2000多人,并由秘密斗争发展到公开斗争。革命同盟会的兴起,有效地组织了反“三征”斗争,国民党凤山县当局陷入了“兵征不来、粮派不到、税收不了”的困境,凤山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斗争出现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新中国成立后,黄景墀任凤山县首任县委书记兼县长。他始终保持革命时期艰苦奋斗、亲力亲为的优良作风,经常下乡跟农民一起劳动,耐心宣传党的宗旨和政策。有一次,他正在乔音区康里村水田里跟农民兄弟一起挥鞭赶牛耙田,县委秘书罗秉坤从县城快马加鞭把一份紧急文件送到田头请他批阅,黄景墀来不及洗掉两脚沾的烂泥,就在田坎上批阅文件。从那时起,“嘎绷县长”的称呼就在县里传开了。“嘎绷”这句壮话翻译成汉话就是“泥腿子”。“泥腿子”县长不是群众对黄景墀的贬低,恰恰相反,正是群众对接地气的县长的高度赞扬。黄景墀让人民群众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优良作风,在人民群众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凤山县纪委监委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