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一纸封条背后的“猫腻”

原标题:一纸封条背后的“猫腻”

来源:辽宁省纪委监委

“本以为自己不收钱就不会有问题,自己的私念不仅干扰破坏了营商环境和企业正常经营秩序,还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辽阳市盐业稽查大队原副队长付某悔不当初。

事情还得从一纸封条说起。2018年5月29日,辽阳盐业有限责任公司像往常一样正常运转的生产线,却被几名盐业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叫停,并对食盐包装生产线贴上封条。

厂里的员工停下手里的活,一时慌了神。“没有解释啥原因,就来贴封条,这是想‘揩油’吧。”有几个工人小声嘀咕着。

2020年8月12日,辽阳市纪委监委根据举报线索对此展开了调查。调查发现,带头来贴封条的是时任辽阳市盐业稽查大队副队长付某,贴封条的执法行为没有履行任何审批手续,但并非像工人们猜测的那般,从中并未发现他有“吃拿卡要”行为。

这就让市纪委监委调查人员疑惑,没有“目的”,付某为何会明知违规硬要“贴封条”,到底图什么呢?随着调查的进一步深入,这其中的“猫腻”逐渐浮现出来。

2017年5月22日,付某以妻子名义成立了营口盐业专营有限公司辽阳县分公司,为掩人耳目,付某与妻子办理了离婚手续。付某在执法检查中得知,辽阳多家酱菜加工厂使用的食盐和大量个体业主销售的精制碘盐,大都从他妻子的公司和辽阳盐业有限责任公司这两家公司进货。

为打压竞争对手,就发生了付某在未向单位请示,未经分管领导批准和集体讨论的情况下,私自打印封条,带到单位加印公章后,对辽阳盐业有限责任公司的食盐包装生产线贴上了封条,造成盐业公司停产。2021年6月,付某受到政务撤职处分。

改善营商环境,不容基层任性“乱作为”。数据显示,五年来,全省共查处破坏营商问题1243起,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295人。

省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相关负责人说,今后,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将持续加大对破坏营商环境的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力度,深入整治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消极应付、敷衍了事,拖延慵懒、行动迟缓等问题。加强对涉企行政执法部门和服务单位的日常监督,集中整治阻碍和制约营商环境的瓶颈问题,深层次解决破坏营商环境背后的腐败和作风问题,为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相关阅读:
浙江昨天新增确诊病例45例|测核酸要挂号吗?测一次多少钱?医保能不能报销?权威解答来了 2021年12月13日0时至24时山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