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媒体:别用“入乡随俗”为星巴克找借口

原标题:别用“入乡随俗”为星巴克找借口|沸腾

▲12月13日,星巴克中国官方微博回应“无锡星巴克食品安全问题”,称已启动深入调查。图/星巴克中国官方微博截图

▲12月13日,星巴克中国官方微博回应“无锡星巴克食品安全问题”,称已启动深入调查。图/星巴克中国官方微博截图

日前,新京报记者在无锡市两家星巴克门店卧底调查发现,两家店普遍存在过期食材继续使用,篡改保质期,承诺“开封后不过夜”的糕点第二天偷偷上架,而涉事门店所谓的“飞行检查”也只是流于形式。

这些问题,都有着暗访视频的“实锤”,对此事件,星巴克也已回应“高度关注,已于第一时间关闭了这两家门店,并立刻启动深入调查”。

不过在互联网看一圈,评论区的画风却有些怪异,不少人帮星巴克找起了借口。

比如有人不谈具体问题,却强调星巴克的食品标准是“行业天花板”;有人说更换保质期标签没什么,有的店连保质期一说都没有;还有人说这是星巴克“入乡随俗”,国外的严格标准,到了国内随着水位自动降低了标准……

星巴克是全球第一快消咖啡品牌,也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咖啡品牌之一,在中国拥有超过5100家直营门店。可以说,星巴克让不少消费者完成了对咖啡的“启蒙”,很多人对这一品牌抱有相当的感情,某种程度上,星巴克已经成了中产消费的一个符号。

但是,食品安全是餐饮行业底线,更没有什么所谓某某品牌的标准是“行业天花板”之说,连最基本的食品安全都保证不了,何来“行业天花板”一说?消费者帮企业的食品安全问题找借口更是可笑。

在官网上,星巴克着重强调,2019年星巴克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顺利通过国际权威食品安全体系FSSC 22000认证审核,成为国内餐饮连锁行业中获得该项认证的第一家企业。这大概也是星巴克被认为是“行业天花板”的重要原因。

不过即便星巴克的食品标准是“行业天花板”,但如果严苛的标准只是做做样子,在具体的食品售卖流程中又做不到,这样的食品安全标准又有什么意义呢?星巴克在营销时说是“天花板”,操作时就放低标准,这不是糊弄消费者吗?

至于“入乡随俗”,用所谓“橘生淮北则为枳”来解释,更是毫无根据。过去几年,国内的一些品牌食品安全确实出过不少问题,但近年来,国内的食品安全“肉眼可见”地抓得越来越严。

近一段时间,上至历史悠久的世界连锁品牌、下至新兴出现的网红品牌,不少品牌都在检查中因食品安全问题而被处罚、整改。国内一直坚持食品安全的底线,这和品牌“是土是洋”无关,无论品牌归属,只要在食品安全上存在漏洞,翻车都是必然的。

与其为星巴克“找借口”,倒不如深入剖析一下,为什么所谓的“行业天花板”,在细节层面却是千疮百孔。星巴克工作人员和领域专家,其实都指向了一个共同问题——星巴克的管理考核模式。

一名星巴克员工向记者解释说,公司要考核门店的营业额和利润率,如果食材成本花费过高,这些数据会不好看,所以尽管星巴克的规定严格,但执行上仍存在问题。而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也表示,星巴克作为知名品牌,应该具有非常成熟的管理经验,出现如此低级的问题,说明管理上存在较大漏洞。

可见,星巴克的营业模式尽管是被认为更可靠的“直营”,但在管理上的机械,导致门店只能想出种种投机取巧的办法,去获得更好看的业绩。星巴克作为一家历史悠久的跨国品牌,这种管理上的粗放是不应该的。

在长期经营中,星巴克是否知晓某些店面操作层面的“潜规则”,也值得打一个问号。而从所谓的“飞行检查”流于形式来看,星巴克的管理漏洞恐怕不是偶发的,这背后可能是机制性问题,更应该引起企业的重视。

无论如何,消费者和商家最恰当的关系,永远是消费者支付相应的价钱,商家提供合格的商品。如果商品出现了问题,那么消费者就应该去敦促商家整改甚至补偿。至于消费者帮商家“找借口”,那就没有任何必要了。

特约撰稿人|夏研(媒体人)

相关阅读:
2021年11月浙江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389起 浙江通报本轮疫情最新情况:截至13日16时,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92例、无症状感染者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