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台湾想反攻夺取永兴岛,谁给的勇气?

原标题:台湾想反攻夺取永兴岛,谁给的勇气?

“如果大陆对太平岛动武,台军可夺取大陆控制的永兴岛”,这样的狂言竟然是出自台湾前陆军司令胡镇埔之口,如此“嘴炮”实在是让老司机无言以对……

台军的跨海作战能力到底如何,胡镇埔好歹也当过台军高层,总该有点自知之明吧?他竟然还鼓吹可以与大陆达成“恐怖平衡”,到底是谁给你的勇气呢?

台湾《中国时报》7日称,胡镇埔6日参加台媒节目时,针对外界担心解放军是否会发动针对太平岛的“夺岛计划”,他宣称“如果共军不顾一切要去夺太平岛,目前岛上也有防卫性武器,官兵平时也都针对各种可能状况进行演练,我想(夺岛)不是那么容易”。

此外,胡镇埔还表示,台军有“卫疆计划”,一旦发生战争将予以驰援,即便“时间上可能缓不济急,但‘你打我太平岛,我也可以打你永兴岛’,彼此具有恐怖平衡”,因此“大家不必多虑,我们有信心可以应付这个危机”。

不只是老司机,只要看过地图的人,多半都会对胡镇埔的“信心”感到莫名其妙。太平岛位于南海西侧航道的东边,由台湾高雄市代为管辖,但与高雄港相距约1600公里,战时增援可谓是鞭长莫及。目前岛上只有约百余名台湾“海巡署”人员和少数台海空军的气象与机场地勤人员驻扎,威力最大的武器也不过是迫击炮。

据台媒报道,太平岛上原先射程最远的是81毫米迫击炮,只能打到3.7公里,近年增加了120毫米迫击炮,其最大射程提升到6.1公里——也就仅此而已了。由于该岛面积只有0.43平方公里,且几无遮挡,再加上如此简陋的武备,哪怕是面对解放军登陆舰的主炮也没有还手之力。正因为如此,近年来台军内部对于“固守太平岛”的争议一直不断。

台湾想反攻夺取永兴岛,谁给的勇气?

台当局的太平岛扩建项目

台当局今年刚宣布要在太平岛上大兴土木,扩建码头设施以容纳新型4000吨级护卫舰的停靠,强化太平岛的防卫能力。但台湾《自由时报》6日披露,筹建中的4000吨级护卫舰研发遇到困难,已经改为建造2000吨级轻型护卫舰。

真是靠山山倒、靠海海枯啊……

按照胡镇埔的说法,无论是台军要“驰援太平岛”还是“反攻永兴岛”,都需要横跨上千公里的海洋。且不谈台军如何突破占有绝对优势的解放军海空力量的拦截,单论运力都是难题。目前台海军两栖运输主力是驻高雄的第151舰队,包括从美国引进的“旭海”号两栖船坞登陆舰和两艘“新港”级坦克登陆舰,但它们服役至今已经近半个世纪,早已不堪使用。

台湾想反攻夺取永兴岛,谁给的勇气?

“旭海”号两栖船坞登陆舰已经老旧不堪

今年4月,台湾下水了首艘自制大型船坞运输舰“玉山”号,它的排水量达到1.6万吨,号称“平时用于岛屿补给或人道主义救援,战时则搭载两栖特遣部队执行两栖增援与收复离岛任务”,预计明年正式服役。

台湾想反攻夺取永兴岛,谁给的勇气?

建造中的“玉山”号登陆舰

显然,这才是胡镇埔指望的台军“跨海运输”的主力。但该舰的性能如何呢?根据台媒报道,该舰能搭载250名海军陆战队员、9辆AAVP-7A1型两栖突击车和1艘登陆艇,满打满算也不过半个营的规模。

而台军叫嚣着需要反攻的永兴岛呢?众所周知,永兴岛是大陆三沙市人民政府和众多上级派出机构、市级单位以及永兴工委管委驻地。据外媒报道,解放军在永兴岛上已部署有先进的“红旗-9”防空系统和“鹰击62”远程反舰导弹,该岛机场拥有超过3000米的跑道,可以起降运-20大型运输机、轰-6J轰炸机、歼-11战斗机和BZK-005远程侦察无人机等空中力量。

拥有如此强大防御能力的永兴岛,台军“玉山”号运输舰(目前还没有服役)所携带的半个营兵力如何有能力“反攻”?还谈什么“与大陆达成恐怖平衡”?

事实上,胡镇埔这番“你打我太平岛,我也可以打你永兴岛”的言论也立即引起岛内热议。台湾“防长”邱国正随后在立法院接受质询时对此表示,“作战本来就拟定各种可能行动方案,敌人有什么可能,我们就去应对,胡的言论为意见表达,他没有意见,但国军会依据情报判断采取应对”。台“立委”赖士葆追问“台军是否真的会打永兴岛?”邱国正表示,他没有答案,“国军不打口水战”。

相比于邱国正的含糊其辞,岛内网民的留言要激烈得多。有台湾网民嘲讽称,“永兴岛距离台湾1040公里,距海南岛只有300公里,你跑去人家门口敲砖?会不会反攻大陆比较有机会?”“去永兴岛……先问问海军有能力‘出港’吗?空军有本事护航吗?”

台湾想反攻夺取永兴岛,谁给的勇气?

台湾想反攻夺取永兴岛,谁给的勇气?

台美方面近来接连鼓吹“大陆可能夺取台湾离岛”,邱国正此前还宣称“已勉励东沙岛上的台军要死战到底”。但岛内有民调显示,若解放军进攻东沙岛,超过七成的人表示“台军应主动撤离或投降”。还有人直言,“说的比唱的还好听,命又不是他的。”

相关阅读:
广西12月7日新增境外输入“8+3”例,新增密切接触者105人 宁夏推进金融信用体系建设助力实体经济持续向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