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山东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整体任务完成85%
自去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以来,山东坚持高质量、高标准推进,各项重点任务不断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效。截至10月底,山东省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整体任务完成占比达85%。
改革的深入推进有效提升了省属企业活力效率,促进了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山东省属企业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1-10月份实现营业收入17137亿元、利润总额812亿元、净利润56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9%、43.8%、46.6%,各项指标再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心无旁骛攻主业”
近年来,“心无旁骛攻主业”为山东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2019年我们对32户省属企业主业进行了确认公布。2021年又印发了《关于建立完善省属企业主业动态调整机制的通知》,指导省属企业结合重组等情况调整主业,并明确二级企业主业。从工作效果看,2019年和2020年省属企业实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投向主业领域占比分别达到了97%和99%,2021年省属企业计划固定资产投资投向主业领域占比也是99%。”山东省国资委规划发展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实施非主业资产清理整合方面,2019年7月,山东省国资委印发了《关于推进省属企业聚焦主业发展加快非主业资产清理整合工作的通知》,督促企业加快清理不具备发展优势的非主业资产和业务,2020年又将这项工作纳入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
据了解,截至2021年11月底,388户清理整合任务已完成237户,其中房地产类73户,商贸物流类42户,金融投资类39户。通过股权转让,已获得82.56亿元股权转让收入,通过清理注销,预计可实现扭亏7.2亿,并且有5700多名员工得到了妥善分流安置。
“三能”机制成效明显
在推动三项制度改革方面,经过两年的强力推动,山东省属企业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三能”机制上取得了明显成效。
据介绍,山东省属企业在收入能增能减上实现新突破。完善正向激励机制,强化以业绩为导向的薪酬分配机制,实行业绩升、薪酬升、业绩降、薪酬降,省属企业全员绩效考核覆盖率达100%,根据业绩确定的绩效工资占比达60%。破除平均主义,合理拉大分配差距,推行一岗一薪、易岗易薪,目前同类人员收入差距倍数达2.7倍。
大力推行中长期激励,山东高速、华鲁集团、鲁商集团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基本实现全覆盖,山东高速、山东能源统筹运用超额利润分享等多种非上市公司中长期激励方式进行试点,山科控股、山钢集团在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方面实现新突破。
257户省属子企业实行职业经理人制度
在三项制度改革方面,山东抓住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这个三项制度改革的“牛鼻子”,97%的省属各级子企业和经理层成员实现了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其中257户省属子企业探索实行了职业经理人制度。
华鲁集团所属环科院经理层成员全体起立,总经理揭榜竞聘,副总经理公开竞聘,新任总经理立下军令状:“在三年任期内,确保实现年复合增长率超15%,期末年营收达10亿元,利润8000万的目标,力争用3-5年时间推动省环科院实现IPO上市,如果不能完成预期目标,主动辞去总经理职务”。鲁商银座集团2020年引入了首位职业经理人,借助头部企业的任职经历与成功经验,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截至2021年10月,银座集团营收净增8.78亿元,实现利润6.02亿元,同比增长3.5倍。着力解决管理人员能上能下问题,93.6%的企业建立了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管理人员末等调整或不胜任退出的比率达3.2%,同比增长近3倍。
全面推行严格的公开招聘制度,在2020年招聘高校毕业生1.7万人,同比增长112%的基础上,2021年省属企业计划招聘2.2万人,同比增长29%,其中山东高速、山东国投、山东重工三户省属企业2021年招聘计划均达到3800人以上。目前省属企业公开招聘率达到了100%,省属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100%。省属企业员工市场化退出率达2.6%,约1.5万人退出省属企业。
重组整合提升企业规模实力
近年来,山东省属国资国企把推动国有资本战略性重组作为深化国企改革、破解发展难题的关键一招,共重组组建引领型支柱型企业集团7家,减少省属一级企业9家,快速提升了企业规模实力和信用信誉。
据介绍,山东省港口资源整合后,山东港口货物吞吐量稳居全球首位;山东能源与兖矿集团联合重组后,煤炭产量跃居全国第三,在世界500强中排名攀升至70位;山东高速与齐鲁交通联合重组后,资产总额突破万亿元,高速公路运营里程居全国同行业首位;山东重工重组整合山东交工、中国重汽后,重卡、发动机、重型变速箱的销量均跃居全球第一。
在实施国有资本重组整合过程中,山东通过实施彻底的整合融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发挥协同聚合效应,达到了“1+1>2”的效果。比如,山东机场通过实施一体化管理,当年客、货运输量分别同比增长13.3%和17.8%,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以上。
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引领作用不断发挥。2020年,省属国企主业投资占比达99%以上,70%以上的新增投资投向了功能性产业和新兴产业。国欣文旅、国欣颐养集团围绕培育全省“十强”优势产业集群,将分散在10余家省属企业的非主业、边缘化、产业链碎裂的文化旅游、医养健康资产进行整合,借助更高层次的平台,对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文化旅游、医养健康产业进行专业化运营管理,系统性培育打造“十强”产业领域龙头企业。
重组整合倒逼省属国有企业在深化内部改革。山东能源重塑内部管控体系,推动总部机构数量减少50%以上、机关定员减少31%,二三级公司机构数量压减30%。山东重工将“潍柴”改革经验移植到中国重汽,改革后,中国重汽领导干部数量减少348人、降幅超过21.7%,“80后”干部占比从26.9%提升至53.2%。
【责任编辑:语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