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花呗变了

原标题:花呗变了

来源:南风窗

花呗变了

作者|闰然

“你想笑死我,然后继承我的花呗吗?”“娶我,顺便取走我的花呗。”这是年轻人之间流传的玩笑,也足见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在日常生活中的渗透。

现代生活中的社会人离不开信贷,但在调侃之余,质疑也逐渐浮出水面。整个信贷行业的过快发展,让消费信贷产品好似变成了“金钱吸血鬼”般的角色。

诱人的额度,本身就需要个人的自律和自制,如果不能匹配充分的提醒和审慎的授信,就可能画出一张“借贷就可以让你人生更美好”的大饼。加之,消费信贷行业快速发展之下的鱼龙混杂,这对于公众与行业都是危险的。

如何倡导公众理性借贷?平台如何运营才能走得更远?当下需要考虑的问题还有很多。

01

借贷趋向理智

今年以来,许多年轻用户发现,自己的花呗额度被降了很多,大部分被控制在了3000元以内。

作为豆瓣“网贷互助小组”的一员,林维意外地松了口气。之前为了还钱,林维每次一发工资就是用来还花呗,大多数时候选的还是最低还款额度,“能还一个月是一个月。”

从前,林维习惯用花呗、借呗,欲望大于收入的她为了让自己变美,从买衣买鞋,到护肤医美常常都是用借的钱付款。“折扣不买,就是亏钱”,从不掩饰自己的拜金主义,这样的年轻人太多了。

《心愿房间》剧照

《心愿房间》剧照

在这套消费理论下,与其说他们是被网贷拖垮的年轻人,不如更确切地表述,他们是被消费主义绑架的年轻人。

林维认可花呗、借呗给自己的生活增加了便利,但她发现当周围的人已经逐步开始规划买车买房时,自己拥有的只有满屋子的快递。尤其在家人生病后,她更是觉得捉襟见肘,在金钱上帮不上家里任何忙。

加入豆瓣小组后,林维在上面打卡还款记录,想要在清醒之后努力弥补犯下的错。“趁早直面问题,越早越好”,豆瓣网贷互助小组的宣言赫然在目,但真正执行起来,对欲望膨胀、习惯拆东墙补西墙的人来说确实不容易。

网贷互助小组

网贷互助小组

在小组里,像林维这样的人是被羡慕的对象。他们没有欠下高利率的非法网贷,只要克服对消费的执迷,努力工作、节约生活,“上岸”并不太困难。还完了欠款的林维觉得,降额是一件好事:“人都有管不住手的时候,降额是最直接的办法。”

在针对年轻用户的降额之外,花呗在今年11月宣布,启动品牌隔离工作。未来,花呗将专注于中小额的消费信贷服务,而由银行等金融机构全额出资的信贷服务将更新为“信用购”,将满足大额消费需求。由此,大部分用户的花呗额度将降到1万元以下。

何为“品牌隔离”?简单讲就是之前我们借花呗的钱,有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也有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所有用户,无论金额多少,以前都只显示为“花呗”,“品牌隔离”后,则会按照提供服务的机构进行区别显示。

花呗在11月发布的品牌隔离工作说明。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花呗在11月发布的品牌隔离工作说明。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企业主动来做这件事,某种程度上来说,从另一个角度为公众减少了过度消费的机会。这也符合今年6月银保监会批复蚂蚁消金公司开业时的要求:花呗、借呗成为蚂蚁消费金融公司的专属产品。

其他金融机构的消费信贷,实现了在蚂蚁平台上独立运营。在品牌隔离后,对于消费者来说,使用时的体验虽然没有太多变化,但资金提供方更加清晰透明,能让每个消费者都有本“明白账”。

02

不待见的舆论

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在知乎上的相关话题很多,“再不关掉花呗,你这辈子可能就买不成房了”,“如果可能,我建议你停掉白条、花呗”,“怎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闭花呗?”……大众一边忍不住用着这些耳熟能详的产品,一边又产生来自难以自我控制的消费焦虑。

让人“花钱”的行业,舆论向来不待见。

各种机构都在凶猛生长。有人调侃,现在似乎每个软件都在向你宣传借钱容易,点外卖可以借钱,住酒店可以借钱,就连拍照软件上都可以借钱去整容。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0》,一些消费金融公司客户中80后、90后占比甚至超过九成。

下沉市场的确有它的消费潜力在,消费信贷让人应急时能掏得出钱,让收入不足的人也能有机会提升生活品质,或是为未来投资自己。

《缪斯之镜》剧照

《缪斯之镜》剧照

根据芝加哥大学的拉扬(Raghuram G。 Rajan)和津加莱斯(Luigi Zingales)两位教授的说法,发展金融市场的意义,正是在于把原来只对贵族开放的俱乐部,变为对所有人开放。

这个逻辑没错。让每一个人在有金融需求时,都能以合适的价格,享受到及时的、有尊严的、方便的、高质量的金融服务,这也是世界银行对于普惠金融的定义。

但消费信贷的发展过程不能失去监管与舆论的压力,否则便会异化为“为获得即时满足而借钱”的怪物,诱惑人们购买自己不需要的东西。由于行业的鱼龙混杂,宣扬势利、拜金的网贷广告向下沉市场蔓延,内容大多是脸谱化有钱人和穷人,加剧了公众对这个行业的质疑。

即便是一些真实案例,也会遭致受众的反感。比如2020年10月,花呗的一张广告图就引发了争议。广告中,37岁的施工队长在为女儿过生日,配文是“一家三口的日子,再精打细算,女儿的生日也要过得像模像样。”

有知乎网友用段子表达自己的不满:“上一个借钱给女儿过生日的人叫杨白劳。”这个段子被大量转发。不少网友认为这是资本在诱导生活不宽裕的家庭透支消费。

网友们在知乎上对花呗这一广告的讨论热度极高

网友们在知乎上对花呗这一广告的讨论热度极高

事实上,根据花呗员工透露,施工队队长的故事取材于真实的用户案例,原本想传达的是花呗陪伴生活的小确幸。但这种公众的认知差异甚至误解,并不能简单以案例的真实性来消弭。这是行业必然要经历的阵痛阶段。

在进入下沉市场时,信贷企业必须意识到的是,很多长尾客户的低年龄、低学历,决定了他们对金融的认知相对初级。

而企业的使命,正是通过新技术,将这些个人纳入正规的信贷生态系统,精准确定他们的信用度,并为他们提供可以掌控、可以负担的金融服务,这才是这个行业应有之义。

正如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所言,对金融企业来讲,除了对企业的融资要讲ESG以外,对个人的融资也应该遵循ESG的原则,提倡不能助长个人财务失衡,盲目追求交易量或者是交易收入。

周小川表示,从环境(E)的角度来讲,金融界要支持个人(或家庭)消费者使用节能产品、环保产品,鼓励他们绿色出行;从社会责任(S)的角度来讲,金融机构应该谨慎考虑,不过多的为奢侈型消费进行融资;治理(G)方面,个人金融服务应支持个人财务上大体平衡,以收定支,量力而行,量入为出,而不是提供影响个人财务健康性的融资。

03

金融需要向善

技术改变了金融,同时也放大了人心的欲望。现今,中国消费金融市场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都能在美国消费信贷的发展历史中找到相似的影子。

上世纪20年代,《福布斯》(Forbes)杂志也曾严厉批判过用贷款消费的人,但后来经济学家们重新创造了“消费信贷”的概念。可以说,消费信贷概念的创立成为了美国消费文化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促进了美国消费市场的繁荣,但也为金融危机留下了隐患。

消费金融公司面向的人群,是没有信用卡或其他正式的融资途径,但能够负担小额长期贷款的消费者。在过去的25年中,中国家庭负债率从3%上升到了55%。借贷市场的繁荣自然有助于拉动内需,但不合理的借贷有可能给个人和社会造成风险。中国市场,这一行业该如何真正成熟起来,非常需要企业的努力。

《扫黑风暴》剧照

《扫黑风暴》剧照

在中国,对于相当一部分年轻人以及下沉市场人群而言,支付宝是他们接触金融的主要渠道之一。消费贷产品中的花呗、借呗,覆盖人群在全国也是最广的。

用金融服务有需要的个体,不光是愿望,更是一个能力,科技给了蚂蚁这个能力。花呗、借呗服务中国数亿用户,角色意义重大,更是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唯有锐意创新才能荡涤一切旧有习气而开新局面。从目前的实践来看,蚂蚁已经在重新思考自身的定位和业务发展的边界。

今年“双十一”,花呗没有发放临时额度。与之相对的是,在“双十一”前半个月,花呗低调上线了一个名叫“账单助手”的功能。这个功能鼓励用户设定每月的预算金额(不会高于当前总额度),并以此为基准向用户发送消费进度的强提醒。

“账助手”功能可设定每月的预算金额

“账助手”功能可设定每月的预算金额

在支付确认的界面,已超设定预算的消费者也会看到“消费超额”的提醒——“你花超了”的消息,直接打消了部分用户的消费欲望。花呗提供的数据显示,使用“账单助手”的用户,目前其账单金额已经平均下降了5%。

这并不是花呗、借呗第一次上线类似产品功能。今年1月,花呗、借呗首页出现了“理性消费自助管理”功能。用户可以按合理地按需调整额度,以防过度借贷。用户也可以设置,在还款期前数日接收电话提醒,以提前安排资金,避免逾期。在健康借贷教育专区,消费者还会定期收到信贷知识的推送,从认知层面上获得提升。

此外,用户还获得了更透明的自主选择权。“健康借贷助手”用极简的界面,设置了一键关闭功能,在用户不需要借贷功能时,可选择便捷地一键关闭服务。

目前,消费金融体系仍存在诸多问题,降低个人的负债杠杆、引导更理性的消费行为势在必行。而花呗、借呗这样的行业头部产品做出的选择,不但关乎它们的用户,对全行业也有着示范效应。

如此,这个行业才能逐步进入一个稳定发展期,金融服务工具才能让人感受到温度,然后逐步建立起社会公众对金融体系的信心。

作者|闰然

责任编辑:王珊珊

“小群体”的曙光!天价药谈成背后:国内过半罕见病药已进医保 “印象·师大”手绘校园明信片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