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发布4个改革创新经验案例!

原标题: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发布4个改革创新经验案例!

来源:云南发布

作为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

面积最广、经济体量最大的区域

昆明片区处在

国家“一带一路”倡议

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结合点

面向南亚东南亚的交结点

成为了云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对外开放的新高地

设立挂牌两年多以来

昆明片区围绕

昆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的目标

紧扣“四产业、一枢纽、两中心”的功能定位

突出沿边、跨境特色

以制度创新为核心

和各方协同发展、区域联通

着力打造“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

相互连通的重要通道

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综合服务中心张彤摄

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综合服务中心张彤摄

11月30日

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

召开制度创新专题新闻发布会

集中发布4个改革创新经验案例

案例一:商事登记确认“秒批”窗口无否决权

昆明片区以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为目标,对标先进改革经验,在商事登记领域再下一城,通过要件审核转为形式审查、手工操作转为智能办理、自由裁量转为标准格式、当日发放转为立等可取、经验监管转为信用监管,实现商事登记确认“秒批”。

主要做法是以确认“秒批”方式赋予商事主体资格,申请人对登记事项自主申报,对材料真实、有效勾选承诺,登记机关形式审查后,对材料齐备、形式合法的给予“秒批”登记。

在确认制模式下,申办人线上完成登记申报、身份验证与签名提交,由智能系统自动核准、完成登记,全程标准化、电子化、无干预、无材料,告别人工审批,实现商事主体注册“零跑动”“零延时”,登记“便利化”推向“自由化”。确认制推行以来,片区新设企业登记累计370户,注册资本29亿元,营商环境不断优化,阳光政务、智慧服务成为新常态。

案例二:生态环保监管执法“三方共建”新模式

昆明片区(昆明经开区)生态环境分局针对区内企业类型多、分布广、点位散,执法力量有限等问题,率先引入第三方力量开展环保核查工作,破解“零和博弈”监管弊病,探索“三方共建”监管模式,延伸网格监管边界,提升专业监管效能,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双提升探索第三方智慧驱动。

建立“政府主导、三方协同、共同治理”的“1+4”机制,定向服务核查多家企业,创新引进第三方专业技术机构辅助执法,联合20余名环保专家,深入重点企业、重要区域,开展实地核查,确保发现问题时效化、解决方案专业化、整改指标精准化。

通过第三方核查,建立起辖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治“一本账”,及时为企业纾解生态环保困难诉求,做到精准化预警、专业化分析、合理化建议、动态化跟踪,有效推动园区实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高质量发展。据统计,较建立环保服务新机制以前,问题发现数量提升47%,工作效率提升44%。

案例三:云南电力交易市场“四效协同”激励机制

为有序推进电力市场安全高效运转,丰富完善能源市场化交易机制规则,作为全国电力市场改革的排头兵,昆明片区昆明电力交易中心以规范市场主体为切入点,以创新电力市场激励为抓手,突出价格机制、电量机制、评价机制、清洁能源消纳机制等“四效协同”,运用正向激励与反向惩戒机制在交易规则中充分体现激励相容,引导市场主体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从无序竞争到精细合作,初步实现了稳电价、保增长、激活力等目标,在促进电力市场交易能级提升的同时,引领了能源领域电碳联动的绿电革命。

截至2021年10月底,云南电力市场化注册中发电企业472家,电力用户168947户,售电公司169家,云南电力市场中双边交易电量占全部市场化交易电量的比例增长至95.73%,主体数量持续增长,市场活跃显著增强。2021年云南市场化交易电量预计突破1400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比例突破70%,市场化程度位居全国前列。

在电力市场机制激励下,以水电为主的绿色能源发电量占比持续提升,弃水电量同比下降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达99.2%,圆满完成国家清洁能源消纳三年行动计划目标。

案例四:全国首创一站式电力零售交易平台

昆明片区持续推进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双向开放电力交易平台,主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支持昆明电力交易中心不断扩展电力市场化改革深度与广度,推动电力交易模式多维创新。

今年10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要求“取消工商业目录销售电价,推动工商业用户都进入电力市场”,昆明电力交易中心因时制宜,基于电子商务理念和技术,创新打造全国首个一站式电力零售交易“来淘电”平台。平台以领先的自研交易系统技术和网络产品设计为核心,借鉴电商模式,将电力转变为标准参数体系的电子商品进行线上销售。

为切实响应电力商品的交易周期和市场供需的高频次变化,交易平台采用“合约+偏差”的综合方案,供需双方实际用电量严格按照合约价结算,优化各方交易和生产效益,将线下纸质代理人交易合同升级为制式电子合同,大幅提升交易效率的同时全面实现交易数字化。为防控交易风险和提升效率,形成历史数据多维度耦合和精准计算快速响应机制,每月15万份结算依据的发布时间由传统市场的15天压缩至48小时。

在“来淘电”模式推动下,2021年全省市场化购售电主体预计突破17万户,市场参与度和交易活跃度不断增加,交易电量占比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能源产业成为云南省第一支柱产业。

来源:云南网、云报客户端

编辑:李楠

相关阅读:
20211202,称心如意! 强化一线监督 助推乡村 风貌改造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