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交大新科院士 他,让患者眼里有光!

原标题:交大新科院士|他,让患者眼里有光!

交大新科院士  他,让患者眼里有光!

范先群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

202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交大新科院士  他,让患者眼里有光!

交大新科院士  他,让患者眼里有光!

范先群是著名眼科专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上海交大讲席教授。担任亚太眼肿瘤眼病理学会主席、亚太眼整形外科学会前主席、英国皇家眼科学院Fellow和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荣誉Fellow。兼任中国抗癌协会眼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整形眼眶病学组组长、上海市医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医师协会副会长、上海市眼眶病眼肿瘤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致力于眼眶病和眼肿瘤的临床诊疗和基础研究,建立眼眶外科内镜导航手术系统等关键技术体系,提高眼眶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建立眼恶性肿瘤介入化疗新技术和手术治疗新模式,提高保眼率和生存率。主持国家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5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Cell Stem Cell、Science Advances、Advanced Materials、Ophthalmology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9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10的29篇,授权专利26个,实现成果转化4项。主编十三五规划教材《眼科学》,培养国家和上海市级人才等38人次。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亚太眼科科学院首届创新者大奖、亚太眼科杰出贡献奖、中华眼科杰出成就奖等。

当眼中的光彩熄灭,仿佛生命的颜色也随之消失。镁光灯下、显微镜中、内窥镜里,倾心救治的是患者的光明乃至生命。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范先群教授带领团队,30多年如一日,始终致力于眼科疾病的临床诊疗和研究、尤其聚焦眼肿瘤和眼眶病诊疗技术创新和发病机制研究,取得一系列突出成果。

建立技术、创新手术、阐明机制

提高我国眼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保眼率

外行人很难想象,小小的眼睛,眼睑、眼眶、眼内、结膜和泪器都能罹患肿瘤。以视网膜母细胞瘤为例,新生儿的发病率约为万分之一,我国患儿数量位居世界前列。如果早发现、早治疗,保眼率很高。然而,大部分患儿当眼内出现标志性“白瞳”时才被发现,诊断太迟,晚期患者比例超过70%,眼球摘除率超过50%。

交大新科院士  他,让患者眼里有光!

“保住眼肿瘤患儿的生命和视力,是眼科医生的天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范先群教授说。他带领上海九院眼科团队首先聚焦视网膜母细胞瘤,开展眼动脉超选择介入化疗,显著提高患儿保眼率。

“眼睛看到好多东西,谢谢!我爱你!”三岁患儿小语馨患视网膜母细胞瘤,发现时已是眼内晚期E期,经过眼动脉介入化疗等综合治疗,她眼球内的“白瞳”消失了,眼底巨大的肿瘤钙化萎缩,不仅保住了眼球,还保留了部分视力,如今女孩已经就读小学两年级,“我长大也要做医生!”。

为推广应用眼动脉介入化疗新技术,范先群教授联合上海、北京、广州等国内著名眼科中心,对视网膜母细胞瘤化疗方案开展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明确眼动脉介入化疗使眼内晚期患儿两年无进展保眼率较静脉化疗显著提高,牵头制定了我国视网膜母细胞瘤诊疗专家共识和指南。

“我们拼尽全力把手术做到了最好,但是依然有很多患者失去光明、甚至生命。只有科研攻关,揭示发病机制,创新诊断和治疗方法,才能更好地解决眼恶性肿瘤这个世界性难题。”范先群说。丰硕的成果、论文,都源于这个质朴的想法。

重建眼眶、重塑面容、复位眼球

解决眼眶病的临床关键问题

眼眶病是一种与炎症、外伤和全身疾病相关的严重眼科疾病,不仅严重影响视力,还常造成患者面部畸形。针对这一类病情重、诊疗难和预后差的严重眼病,范先群带领团队开展了长期临床和科研攻关。

基于临床难题,范先群提出“导航内镜”新理念,建设医工交叉研究团队,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内镜导航手术系统,实现“图像影像对称匹配、深部组织可视可知、重要结构实时预警”的三大优势。相关临床和科研成果获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揭示眼眶病发生机制的基础研究是阻断疾病发生发展、寻求新的治疗方法的关键,也是范先群团队不懈努力的方向。针对TAO发病机制不清的问题,范先群教授聚焦TAO的免疫机制研究。建立了TAO的临床资料数据库和生物样本库,发现了Th17细胞的关键致病作用,首次提出Th17细胞介导的炎症信号通路活化在该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揭示眼眶成纤维细胞“双向分化”的调控机理;绘制国际上首个眼眶免疫微环境图谱;阐明高甘油三酯血症促进激素抵抗型眼眶病发生的分子机制,发现小分子Vialinin A的治疗作用,为难治性眼眶病的治疗提供新策略。研究结果连续发表于美国内分泌代谢学会会刊和美国视觉与眼科研究学会会刊,并受邀在英国剑桥眼科论坛上作专题报告。

培养人才、建设学科、发展专业

带领上海九院眼科走向国际

从2000年开始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眼科主任,范先群始终把人才培养放在首位,以学科发展为己任。“不培养人才,一个学科就没有明天。”在范先群的心里,时刻想着人才培养、梯队建设、学科发展。

“一个综合性医院的眼科聚集了12位博士生导师,包括长江学者、国家青年海外高层次人才、上海市领军人才、东方学者等,展示了学科在人才建设方面的成绩。”范先群的学生、博士生导师傅瑶主任介绍,“亚专业学术带头人各司其职、主攻方向明确、相互促进、共同进步,都走到了国内国际的最前沿。”

历经20多年的发展,范先群团队建成国际最大的眼肿瘤眼眶病诊疗中心。2021年,欧洲著名的“Expertscape”机构公布了最新的“全球眼眶领域专家”国际排名,范先群以中国第一的名次在全球近2万名眼眶领域专家中跻身前0.1%,并位列“全球眼眶骨折专家”全球第二名,他的学生周慧芳等专家也在名单中榜上有名。

历经20多年的努力,范先群团队在眼科领域成果纷呈: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次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研究成果在全国170多家医院推广应用,为500多家医院培养专科医师,推动专业发展。

他30多年如一日

始终致力于眼科疾病的临床诊疗和研究

他为提高我国眼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保眼率

为解决眼眶病的临床关键问题

而殚精竭虑,不懈努力

他培养人才、建设学科、发展专业

带领上海九院眼科走向国际

坚守医者仁心,矢志科研创新

致敬!

交大新科院士  他,让患者眼里有光!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等

编辑:王鑫伟

责任编辑:金雪

相关阅读:
内蒙古新巴尔虎右旗报告2名核酸检测阳性人员 所有人员非必要禁止离开新巴尔虎右旗境内 郑州明日将迎下半年以来最冷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