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网评丨从百年奋斗读懂强国大党的天下情怀
中国网评论员杨新华唐华
责任编辑:蔡晓娟李小华
百年,弹指一挥间。在嘉兴南湖一艘红色游船上诞生的中国共产党,为积贫积弱的中国打开了强盛之门。全世界1/5的人口彻底摆脱贫困,逆转了自身命运,创造了人间奇迹。
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一百年来,党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以自强不息的奋斗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21年11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中央政治局主持会议。新华社记者燕雁摄
这份“中共第三个重大历史决议”,在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全面总结中,也清晰勾勒了从屈辱外交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历史性转变,以及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天下情怀。
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百年以来,中华民族始终无法回避如何面向世界、走向世界的重大命题。而在中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时,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回答这一当代人类共同面对的时代之问、世界之问、历史之问。
中国共产党的天下情怀,立足于5000年的中国文明史。
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中国政治文化传统,主张以礼义仁信立身处世,主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种思想浸润、塑造了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中国与世界的相处之道——以和为贵,协和万邦。中国人的血脉中没有称王称霸、穷兵黩武的基因,却沉淀着和平的精神,化干戈为玉帛,赋百姓以安宁。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对“德治”“礼治”等传统治理思想进行发掘、传承和创新性发展,并与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相结合,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的内外安全观,顺应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潮流,将达济天下的情怀发扬光大,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和平事业中不可或缺、无可替代的重要力量。
自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一直为实现中国和平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不懈努力。1922年7月,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此后历经20多年的艰苦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了中国100多年军阀割据混战、被帝国主义列强肆意奴役的屈辱历史,完成救国大业,实现了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独立解放。上世纪50年代,刚刚经历战火蹂躏的世界百废待兴,中国首创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道出了世界人民要和平、求发展的心声,不仅成为中国处理一般国际关系的准则,也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关系贡献了中国智慧。改革开放前夕,邓小平同志在联合国大会发出“永不称霸”的誓言,强调中国的发展对别国是机遇不是威胁。2011年9月,《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再次向全世界宣示,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积极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繁荣。
2012年,中共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次年3月,新任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首访俄罗斯,第一次在国际重要场合阐述“命运共同体”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此成为高光词汇。中国共产党再次超越一国一域的视野,站在全人类前途命运的高度,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目标,提出了一个足以改写国际社会行为规范、影响人类社会文明进程的崭新理念,被写入联合国多个官方文件。之后,习近平先后提出了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核安全命运共同体、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海洋命运共同体和周边、亚太、中欧、中非、中拉、中阿以及一系列双边命运共同体倡议,不断丰富其内涵外延,在国际社会赢得广泛而持久的共鸣。
2019年9月23日,北京长安街,主题为“命运共同体”的立体花坛。(图源/视觉中国)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开启了国际社会对于前途命运的全新认知。这是中国共产党基于中华民族的和平基因,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时代之问给出的明确回答。这一理念,也始终指引着世界舞台上的中国实践。
中国始终坚持尊重各国主权,在联合国框架内用和平方式处理国际事务。朝核问题、伊核问题复杂难解,总能看到中国居间斡旋、劝和促谈的身影;阿富汗局势一夜突变,中方恪守不干涉内政原则,支持“阿人主导、阿人所有”,为阿富汗和平与重建发挥建设性作用;全球安全局势遭到冲击,中国派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人数最多的维和部队,在海盗猖獗的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的中国海军被各国商船誉为“值得信赖的保护伞”。
中国始终倡导和而不同,致力于促进不同文明和谐共生、美美与共。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2019年,中国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成为新时代文明交流互鉴的一大创举;从亚洲到欧洲,从非洲到拉美,中国高举“文明多样性”的旗帜,搭建跨国别、多层次的新型对话平台,让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平等交流、增进理解。中国与多个国家和大洲举办的文化交流年、论坛、艺术展、音乐节等活动,细密了人文交流的渠道,如涓涓细流,汇成友谊的大江大河。
中国始终致力于通过自身发展给世界创造更多机遇,做公共产品的提供者。迄今为止,中国推动的“一带一路”建设已吸引140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参与,签署了206份共建合作协议,大量民生福祉项目落地生根;新冠疫情突发,中国率先与世界分享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率先宣布将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支持联合国“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向160多个国家提供各种类型援助,为全球抗疫发挥了引领作用;全球气候问题日益严峻,中国率先签署履行《巴黎协定》,承诺用全球历史上最短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体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胸怀与担当……
当地时间2021年11月17日,柬埔寨金边,柬埔寨政府在金边国际机场举行隆重仪式,迎接中国援柬第七批新冠疫苗。图为工作人员转运疫苗。中新社记者欧阳开宇摄(图源/视觉中国)
百年荣辱化为历史的背影,站在世界看中国,中国已然不同。“中国的70后、80后、90后、00后走出国门,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席话让人感慨万千。强国大党面向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眼中也已有了新的世界图景。这一世界图景不拘泥于传统的制度差异、力量对比、势力范围、文明冲突,而是基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引领下,为人类进步事业提供中国方案,作出中国贡献。
以天下之心为心,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原创文章,版权归中国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