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直接融资:助力青岛『四新』经济

原标题:直接融资:助力青岛『四新』经济

打造全球创投风投中心不断加速,私募基金管理规模突破1500亿元;资本市场“青岛军团”强势崛起,年内12家新增上市公司首发募集资金达到67.41亿元;把握债券市场创新发展机遇,全市第一支优质企业债券发行、全省首单碳中和债券落地……2021年以来,在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的大力推动下,直接融资“三箭齐发”成为青岛金融业耀眼的亮色。

着眼于金融业良好生态的塑造及产业的再升级,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不断优化营商环境,面向更大的市场空间优化配置资源,发挥各类资本市场融资工具的独特优势,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性和服务性的现代金融体系,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在青岛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刘晓曙看来,以银行融资为主的间接融资占据主导地位是青岛金融业的“短板”之一,这种不合理的结构造成企业负债率和融资成本偏高,同时也使得金融风险向银行业集中。青岛发力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展直接融资渠道,推动社会融资结构由间接融资为主向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并重转变,成为拉长这一“短板”的重要举措之一。更为重要的是,资本市场融资作为优化资本配置的主要方式,其稳定健康发展对未来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创投风投发力“四新”经济

来自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青岛私募基金管理规模突破1500亿元,达到1598.58亿元,增速居全国第5位。

1500亿元什么概念?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全市本外币存贷款余额为23843亿元,比年初增加2778亿元。换而言之,青岛私募基金管理规模相当于今年前十个月新增贷款的一半以上。

除私募基金管理规模外,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管理基金数量也是衡量一个城市创投风投行业发展的关键指标,2021年以来,青岛这几项指标持续飘红,截至2021年10月末,青岛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436家,居全国第10位,同比增长28.99%,增速居全国第2位;管理基金1583只,居全国第10位,同比增长96.89%、增速居全国第2位。

以高质量的资本助推创新创业,畅通基金与产业链、人才链、技术链的对接渠道,为各类主体创新创业提供强大的资本支撑,是青岛打造全球创投风投中心的动力之所在。

两年多来,不断汇聚的高质量资本,带给这座城市的深刻改变,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城市发展空间一再被放大,青岛的产业版图也因资本的到来而嬗变,浇灌出科技创新的“欣欣向荣”,青岛“四新”经济企业在创投风投力量加持下迅速成长。

近日,代表青岛“四新”经济“生力军”的2021年度120家青岛市新经济潜力企业和100家创投机构青睐企业榜单正式发布,上榜企业八成以上来自科学研究、软件信息、高端装备、新零售等前景向好行业,符合城市产业发展方向;从投资主体看,超九成企业获得过在青注册的创投机构投资,市政府引导基金参股的本地创投机构在迅速发展中让投早投小成为趋势,市(区)两级国有企业对辖区内“专精特新”企业精准投资,一批国内知名创投机构也积极参与青岛新兴产业布局。

据悉, 2020年度,青岛创业投资实际募资额和实际投资额总量名列全省第一,获得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300万元创业投资奖励。

“青岛军团”力促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

11月19日上午,科捷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科捷智能”)顺利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委员会审议,作为智慧物流和智能制造领域的领军企业,将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成为青岛市科创板的“第6股”。

在此之前的11月15日,北京证券交易所正式启航,在81家“首发阵容”中,青岛企业占有2个席位,分别是青岛建邦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岛丰光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至此,2021年青岛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达到12家,A股上市公司总数达到57家,总数达到71家,此外还有云路股份、科捷智能过会待发,A股上市公司数量及境内外上市公司数量均居全省首位、北方城市第三位,发行股票包含A、B、D、H四类,上市板块覆盖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

今年以来,青岛12家境内外新上市公司首发募集资金达到67.41亿元,7家公司通过非公开发行、可转债融资55亿元,6家公司正筹备再融资83亿元。

最新数据显示,截止到11月18日,青岛上市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总市值突破8000亿元,达到8193.6亿元。

不仅是数量的增加,资本市场“青岛军团”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压舱石”“排头兵”的作用日渐彰显,成为创新发展的引领者、产业发展的主力军、推进全市重大战略的排头兵。

青岛证监局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青岛沪深两市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16.8%和24%,营业收入占GDP比重上升3个百分点,达到38%,呈现“八成增收,九成盈利”的全面复苏局面,为全年业绩实现稳中有进奠定坚实基础。11家公司披露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开展业务合作情况,15家境外收入占比超30%的公司业绩表现好于平均水平,在积极融入和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进程中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青岛军团”创新能力令人惊艳。统计显示,青岛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中,高新技术企业42家,占比76%,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30家,占比55%。15家公司进入新一代“青岛金花”培育名单,7家公司入选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名录,海尔智家、蔚蓝生物作为主要完成单位荣获刚刚颁布的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全市45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含1家分中心)中,上市公司占18席,占比40%。上市公司研发人员合计3.55万人,占员工总数12.7%。前三季度研发投入107.7亿元,同比增长24%。研发投入占营收2.8%,高于全国上市公司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5家科创板公司“硬科技”成色突出,平均拥有发明专利56项,在低温存储、切割装备、医用内窥镜、炉渣处理、关键材料等技术领域打破国外垄断,实现进口替代。

把握债券市场创新发展机遇

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直接融资的重要方式,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债券市场的投融资功能不断完善,投融资主体不断丰富,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不断增强。

当下,越来越多的城市发力直接融资,充分利用好企业债券,进一步加大直接融资是重中之重。通过发行各类企业债券,可以引导长期资金投向重大投资项目,保障项目建设、积极改善民生。

11月5日,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洋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发行青岛首支优质企业债,该企业债发行规模18亿元,期限为10(3+3+3+1)年期,票面利率3.45%,认购倍数3.8倍,创山东省2021年同期限企业债发行利率最低纪录,募集资金主要用于补充企业营运资金,以进一步提升企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优质企业债券是国家发改委为支持信用优良、经营稳健、对经济转型升级或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引领作用的优质企业设立的特殊债券品种,主体信用等级AAA、主要经营财务指标应处于行业或区域领先地位的企业方满足基本注入条件。

第一支优质企业债券的成功发行,为青岛企业,尤其是国有大型企业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海控样本”。

6月16日,青岛地铁集团发行全省首单碳中和债券,全场募集资金倍数4.2倍,票面利率3.58%,创2021年以来山东市场同期限债券新低,为交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中长期低成本资金支持。

作为山东首单碳中和债券,此次发行的青岛地铁2021年度第二期绿色中期票据(碳中和债)得到了投资人的广泛关注。募集资金专项用于具有碳减排效益的地铁线路,折算预计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256.53吨、年节约标准煤133.14吨。

相关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青岛非金融企业发行债券151只,融资1093.9亿元;银行发行债券225只,融资1199.5亿元。

此外,来自市财政局的信息显示,11月17日,青岛在中央结算公司成功发行7只专项债券合计75.1亿元,至此,全年地方债发行工作全面顺利收官。2021年青岛市共发行地方政府债券711.31亿元,其中新增债券510亿元(一般债券75亿元、专项债券435亿元);再融资债券201.31亿元。

直接融资“三箭齐发”,更多“金融活水”流入实体经济,服务重点产业,助力“四新”经济蓬勃发展

厉害了!浙江多个地方入选国家专项规划 2021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公布 海南4个乡村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