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白银:提级监督守好村集体“钱袋子”
“2020年以来,我们村筹集运用多方面资金70余万元,建成了350米的日光温室,目前年租金收入达35000元。”近日,白银市平川区响泉村相关负责人介绍,资金收支情况已向区纪委监委报告。
响泉村是平川区纪委监委纳入提级监督试点村之一。
为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米”,进一步解决村(社区)集体“三资”管理运行不规范、监督管理不到位等问题,白银市纪委监委选取会宁县、平川区2个县区共14个村(社区)开展村(社区)集体“三资”提级监督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开展以来,会宁县纪委监委、平川区纪委监委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着力破解基层监督力量薄弱、履行职责不到位、工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摸清村(社区)集体“三资”底数,是提级监督工作的基础。市纪委监委督促会宁县、平川区纪委监委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监督检查,组织14个试点村认真开展清产核资、登记造册和建立台账工作,做到心中有数。
“老乡,你觉得咱们村财务、村务公开透明着没?”9月2日,会宁县纪委监委监督检查组走进河畔镇河畔村群众家中,实地了解该村“三资”运行情况,听取群众意见建议。
为了推进试点工作走深走细走实,会宁县、平川区纪委监委综合运用日常监督、巡察监督、审计监督、群众监督等8种监督方式,推动组织、巡察、财政、审计等8个职能部门联动,形成统一领导、上下贯通、团结协作的工作格局。
会宁县纪委监委在安排对各试点村党支部书记、主任进行离任审计,协调将试点村(社区)纳入专项巡察范围,督促试点村完成甘肃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平台录入工作的同时,还建立问题线索直通直报机制,对提级监督试点村各类信访问题由县纪委监委直查直办、挂牌督办。今年以来,县纪委监委共查处“三资”管理方面问题3件7人。
平川区纪委监委督促各试点村固化每项事务的权力运行工作规范和流程,明确程序步骤,并创新采用“二维码”方式公示,方便群众查看党务、村务及“三资”公开、民生保障和政策法规等众多事项,让村(社区)干部“看图做事”,让群众一目了然。
规范用权、完善制度是开展提级监督试点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了真正实现用制度管人、管事、管钱、管权的目的,会宁县纪委监委探索形成了“五督三查两报告”(督传导压力、督摸清底数、督公示公开、督建章立制、督为民办事;查遗留问题、查新增线索、查资金使用;村支部向乡镇党委会议报告、向县纪委监委书面报告)工作机制。平川区纪委监委坚持督查与整治相结合,以查促改、以改促治,督促各乡镇有针对性修订完善制度16项。
与此同时,各试点乡(镇)村也强化责任担当,积极主动开展提级监督试点工作。
会宁县河畔镇设立“固定接访日”,每周五在河畔村村委会现场接访,共受理解决群众反映问题48个,为民帮办实事12件;甘沟驿镇纪委受理并解决群众矛盾8件,督促收回到期党群互助资金20余万元。平川区王家山镇于大川村修订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村级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村集体资源管理制度》等5项制度。(供稿朱鹏范成斌编辑张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