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启明星”!这一领域,浙江贡献巨大

原标题:“启明星”!这一领域,浙江贡献巨大

浙江考古与中华文明

今年是中国考古百年。今天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浙江考古与中华文明”新闻发布会。

“启明星”!这一领域,浙江贡献巨大

“启明星”!这一领域,浙江贡献巨大

杨建武发布了浙江考古在中华乃至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贡献和辉煌成就,并介绍下一步工作举措。

“启明星”!这一领域,浙江贡献巨大

“启明星”!这一领域,浙江贡献巨大

“启明星”!这一领域,浙江贡献巨大

“启明星”!这一领域,浙江贡献巨大

“启明星”!这一领域,浙江贡献巨大

“启明星”!这一领域,浙江贡献巨大

浙江考古对中国考古的贡献特别巨大,王巍认为浙江考古于中国考古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浙江考古自1936年良渚发端,四代考古人扎根田野、殚精竭虑、艰苦奋斗。浙江考古人身上所体现的团队精神,赢得了全国同行的尊重和敬仰。

浙江考古重要新发现层出不穷,成就引人瞩目。用80余年时间还原了中国百万年的历史,构建起浙江一万年的文化发展谱系和年代框架,实证了中华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为中国考古学的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以及世界考古学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浙江考古除坚守田野外,近些年在工作理念、思路和方法上也都取得长足进步。

同时,通过考古实证了浙江先民对中华文明、世界发展乃至人类进步不可估量的重大贡献。

发布会现场,发布人还就大家关心的问题作了解答。

浙江在考古成果走入寻常生活惠及百姓方面有哪些好的做法和经验?

杨建武介绍,这些年来省文物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具体来讲有三方面的做法:

加强阐释研究。依托考古遗址呈现波澜壮阔的浙江历史画卷,破题人类起源、农业起源和文明起源的研究,确立史前、越、吴越、南宋、青瓷、海洋文化等区域考古重点,以“10000年上山”“5000年良渚”“1000年南宋”为代表,确立具有鲜明辨识度的浙江文明标识体系,充分激发浙江人的自豪感、自信心。

以考古遗址公园为载体,创新文物保护利用模式。考古遗址经发掘后,往往覆土回填,所以看到的就是杂草丛生。现在正努力改变,怎么做?把考古遗址变成公园,变成广大人民群众游览休息、学术参观的场所。浙江从2013年启动第一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到目前为止,全省有27家省级以上考古遗址公园。

发展“考古+”“遗址+”产业新模式。遗址表面上看土丘一片,实际上地下可谓气象万千。这些年浙江坚持文旅融合理念,坚持科普、研学、教育、文创、旅游齐头并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针对长三角一体化,浙江跟上海、江苏、安徽等省市共同推出“跟着考古去旅游”活动,让遗址公园、考古基地转化为旅游目的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际人文的交流基地。良渚古城考古遗址公园自开园以来,推出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实验考古、公众考古、体验性考古等文旅活动,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据统计,两年多来接待游客达480多万人次。在实证世界稻作起源地的浦江上山遗址的田野里,中国水稻研究所以“中国水稻品种变迁展”为创意,种植了60多种不同年代、不同品种的水稻,使得原来没有人问津的考古遗址成为人头攒动、田间流动的博物馆和科普基地。

接下来,浙江还要花更大的力气,努力使文物活起来。

浙江未来要积极创建世界一流考古机构,如何理解一流考古机构?

杨建武认为,世界一流的考古机构必须要拥有一流的科研、一流的学术成果和一流的专家学者队伍,其核心素质、考古水平、成果转化、价值创造和呈现等方面都必须处在全球第一方阵。在世界上有影响、有地位、有声誉、有话语权。具体来讲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从硬件方面,要建设一流的设施。要对照世界一流的标准来建设浙江省考古与文物保护基地,争取列入首批国家重点区域考古标本库房。

要优软件,培养一流的团队。关键之关键就是要有人才的支撑。今年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人员力量将翻番增长,目前在编61人,到年底要扩大到120多人。

要创造出一流的考古成果。在考古成果的研究过程中,必须要有开放的视野,落脚到一个字“跨”,做好跨学科、跨区域、跨领域的合作和研究。比如现在的考古学研究要引入遥感考古、植物考古这些新技术、新方法,在浙江大地上造就更多的世界之最、世界遗产。

要有国际一流的知名度。关键就是实力,得到国际公认,在世界舞台上拥有一席之地。

近期衢州地区考古发掘的西周土墩墓群取得了重要收获,这些成果对于文献记载的“姑蔑国”有什么价值?

王巍介绍,长江下游在西周时期,文献记载有“泰伯奔吴”,泰伯到吴地,带来了西周的文化(包括青铜器等),使当地的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个土墩墓就是当时西周时期贵族墓葬。

据了解,现在出土有青铜车马器、青铜兵器、大量的玉器、原始瓷等,规模很大,值得注意。跟文献记载的“姑蔑国”,从地望、区域、年代方面都是比较吻合的。尤其是出土的青铜车马器(马车上附属的铜的饰件),说明当时马车已经使用。这个在长江下游是很少见的,之前在镇江出土过,迄今在西周时期长江下游其他地区还没有发现,值得高度关注。

浙江省委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启动上山文化遗址群申遗工作,上山文化保护研究和申遗准备工作有哪些进展及下一步打算?

方向明表示,上山文化考古、保护、宣传和申遗工作成效明显:

●确认了上山文化遗址是世界稻作农业的起源地、是迄今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农业定居聚落,上山文化遗址出土的彩陶是世界上最早的彩陶。

●成立了“上山文化研究中心”“中华万年考古遗址联盟”“中国水稻研究所上山稻作研究基地”以及“上山文化遗址联盟”等研究保护平台。

●印发了《上山文化研究、保护和宣传工作方案(2021-2025年)》,以统筹全省上山文化遗址研究、保护和宣传工作。

●省文物局协调上山文化遗址所在地政府达成联合申遗共识,明确了争取在“十四五”期间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目标,初步遴选确定6处首批申遗预备名单遗址点,迈出上山文化遗址申遗的实质性一步。

下一步,浙江将进一步加强考古研究,做好遗产价值提炼;加强遗址保护和宣传展示,全力做好上山文化遗址保护申遗工作。拟于近期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稻·源·启明—上山文化考古特展暨‘万年浙江与中华文明’上山文化命名15周年座谈会”。

浙江考古实证中华文明“启明星”计划有哪些内容?

该计划主要内容有三块,方向明一一作了介绍:

●加大考古发掘工作力度。继续探索未知、揭示本源,积极主导或参与“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加强考古资源调查和政策需求调研工作,提高考古工作的规划水平。紧紧围绕世界稻作农业起源、史前文明、浙江大历史等重大课题开展专项攻关,不断取得新突破。

●强化考古工作成果的研究和阐释。加强出土文物和遗址等考古成果的挖掘、整理、阐释,讲清讲透其中蕴含的浙江文化基因,呈现的中华文明脉络,突出浙江文明对中华文明的重要贡献。积极争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重大课题、项目,形成一批位居全国前列的精品成果。

●推动考古成果利用。全方位加强宣传推进,让考古新发现、研究新成果走出库房、走出实验室,走进博物馆、走进群众。深化考古领域国际交流工作,加强中外联合考古,推动成果互展,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工作和规则制定,向国际社会展示浙江考古事业的发展成就,讲好浙江历史故事。

编辑:沈波

责编:李洲媚

相关阅读:
外交部:美国是人权民主的“信用透支者”,美式民主早已破产 教育部:着力解决中小学校服变相强制购买、价格偏高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