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德与孝:一位农民调解员的“调解经”
(图为2018年7月,李献有(左二)与法官一行下乡调解一起土地承包合同纠纷。李斐红摄)
山西运城盐湖区是著名的鸣条岗舜帝陵所在地,是中华德孝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今年69岁的李献有是运城市盐湖区人民法院的一名特邀调解员,他出生在舜帝陵所在的村庄,种过庄稼、做过民办教师、任过村干部,当过长达十年的人民陪审员。2017年担任特邀调解员以来,他参与调解各类民事案件1300余件,调解成功90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70%左右,连年被评为“优秀调解员”。
“我是一名农民,更加熟悉、理解老百姓的生活”,李献有总是能够把话说到老百姓的心坎上,在别人看来乱成一团麻、纠缠几代人的“糊涂账”,他总能理出头绪,让双方当事人心服口服。
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大娘起诉自己的4个孩子20多年不履行赡养义务。为了老人的养老,村委会、乡镇、派出所多次调解无果,特别是二儿子脾气暴躁,曾在村委会将其大哥和调解员打伤。多少年了,提起他家的事,大家都犯怵。案子到了李献有这里,他先单独与二儿子促膝长谈,聊聊心里话。
“你有孩子吗?”
“有,一儿一女”
“你的做法孩子们都看着呢,常言道:一辈鸡、一辈鸣,辈辈鸡、照样行!”“咱这里是舜帝故里德孝文化的发源地,老人养你小,你养其老,天经地义,你们现在也是给孩子将来做榜样。”
李献有和二儿子从中午聊到晚上八点多,20来年的心结打开了,二儿子干脆地说“老李,我听你的!”第二天,二儿子就买了老母亲爱吃的猪蹄,一起过了个团圆的中秋节。多年来棘手的矛盾解决了,在二儿子一家人的带动下,本村、甚至邻村好几起不赡养老人的纠纷,都和好了。
据传,当年舜帝在中条山下看到盐产丰收时,吟唱了一首《南风歌》,“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意思是:和谐的南风给百姓解了忧愁。
如今,作为山西高院“多元解纷”改革首批试点法院,盐湖区法院积极构建“12345”多元解纷“盐湖模式”,打造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入驻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被最高法院授予“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先进单位”。今年1至9月,共接收诉前调解案件3760件,调解结案3688件,调解成功2804件,调解成功率76.03%。运用“总对总”价格争议平台调解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纠纷,成为全国首例通过此平台调解成功的案件。
如今,作为山西高院“多元解纷”改革首批试点法院,盐湖区法院积极构建“12345”多元解纷“盐湖模式”,打造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入驻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被最高法院授予“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先进单位”。今年1至9月,共接收诉前调解案件3760件,调解结案3688件,调解成功2804件,调解成功率76.03%。运用“总对总”价格争议平台调解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纠纷,成为全国首例通过此平台调解成功的案件。
四年多来,李献有风雨兼程,早出晚归,他的老伴患有脑血栓、糖尿病需要照顾,但他舍小家顾大家,一心想着为群众办实事。李献有说“当我收到老百姓送来的一面面锦旗、一封封表扬信时,我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四年多来,李献有调解的1300多件案子件件有记录,60多万字的调解日志写满了作为一名新时代“枫桥经验”践行者的智慧和汗水,见证了群众身边“布衣法官”的执着和付出,是对坚守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上“排头兵”的最美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