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寒夜里,他们用爱温暖西宁——夜访西宁疫情防控一线

原标题:寒夜里,他们用爱温暖西宁——夜访西宁疫情防控一线

10月28日凌晨,西宁发现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阳性人员。面对疫情,24小时坚守成为了很多岗位、很多人的工作常态。恰逢秋冬交替之际,高原古城的夜晚虽寒风入骨,但却因坚守的灯光而不再黑暗,因坚守的身影不再萧瑟。

在昼夜运转的核酸检测点,在分布于城市每个角落的疫情防控值守点,在封控区、管控区,都有一群坚守一线的平凡工作者,他们以不平凡的精神,守护着高原古城的平安、温暖着高原古城的深夜。面对复杂严峻的疫情形势,他们就像天空中的点点繁星,照亮西宁的寒夜。

守住一道岗护住一座城

24小时值班值守,无论风雨、不分昼夜。困了,就在检测点简易房轮着小憩一会儿;饿了,盒饭或一桶泡面便是一餐……

10月31日,西宁市兴海路实行疫情防控闭环管理第5天,各项工作有序进行中。21时,夜已深沉、寒风凛冽,城西公安分局特巡警大队扎起的帐篷内,一盏盏守望的明灯坚定着全民抗疫的决心,刚刚消杀过的帐篷里,两名值班人员坐在小桌前,紧盯小区、路口处,民警们紧张而有序地进行巡逻,不敢有丝毫懈怠。

夜间工作是辛苦的,即使穿着厚厚的棉衣还是会冷得直跺脚。患有高血压的城西公安分局特巡警大队干警齐豫悄悄吃上药,坚守在一线。他说:“守住一道岗,护住一座城。我不是不担心自己的身体、不是没有考虑同事的劝导和家人的叮嘱,但是,我更想给年轻同志做好表率,实现自己对党的铮铮誓言。”从寒冷的清晨开始,齐豫一站就是一天。检测点人员聚集,他耐心细致地劝解群众有序排队;检测点防护物资短缺,他跑前跑后领取,一天下来,嘴上起了水泡、嗓子沙哑了、衣服也被汗水浸透了。

按照统一安排,城西公安分局选派的200名民警实行属地化管理,配合社区、小区、管控点开展封控卡点执勤管理、值班值守、体温检测、秩序维护、排查登记、生活保障、物资配送、环境消杀、困难群体帮扶、疫情防控政策宣传等疫情防控工作。

“大家保持间隔1米距离,做好自身防护,领取完物资后尽快离开,不要逗留……”

22时,充满寒意的气温让记者紧了紧衣领,而在不远处的兴海路物资转运站,特警支队三大队大队长何军一边维持秩序一边提醒前来领取物资的市民。

放眼望去,市民们整齐有序地排队领取,相比往日街道的喧嚣,此时的市民们显得格外的平静,大家保持着距离,有条不紊地配合着现场的特警队员们的工作。现场的特警队员有的认真登记,有的在警戒线前清点着人数,现场的志愿者也在紧张地清点着现场要分发的食材、蔬菜等生活物资。

此时有些居民已经将所需的食材从分发点拿了回来。居民周先生说:“拿了一些土豆、西红柿还有青椒。拿的不多,够吃就行,每天都会有新鲜的,想着不能浪费,大家为了我们都很辛苦的,相比前几天没有那么紧张了,有人民警察在老百姓们就不怕,就安心。”

“经过前期工作,以及与医护人员、社区志愿者和相关单位工作人员的配合,目前兴海路处于封闭中,现场消杀、物资配发等疫情防控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群众也非常理解我们的工作。”何军说。

与何军一样,特警支队三大队三中队中队长陕玉龙接到疫情防控指令后,一直奋战在检测点一线。值班检查工作必须细致入微,一轮值班下来,摘下防护口罩后脸上是深深的压痕。

到了饭点,已经连续工作几个小时的陕玉龙和同事们开始轮流吃饭,他们每个人都很少喝水。“我们尽量少吃饭、少喝水,少上厕所,一是怕耽误工作,二是更怕损坏防护服。”陕玉龙说。严寒与风险,疲劳与挑战,陕玉龙从未停步和退却,只为第一时间冲锋在前。

一天的结束,也是新一天的开始。全体党员民警冲锋一线、同舟共济、众志成城,他们坚持“逢车必查、逢人必验、一个不漏”原则,严格落实24小时不间断值守管控,全力以赴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守好一道门护好一方人

10月31日22时20分,在城中区汇通家园小区的疫情防控值守点,门口的桌子上放着登记册、消杀用品、体温枪,旁边贴着“双码”的标牌。虽已入夜,但是小区门口依然有居民出入。每每这时,桌边都会响起志愿者辛延明的声音:“请扫码通过,请配合测量体温。”

辛延明搓着冻红的双手说:“小区有一个居民出入口和一个车辆出入口,我所在的居民出入口人流量较大,工作相对更加复杂,主要登记出入人员信息、测量体温、查看健康码和行程码、消杀工作。两个出入口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一同努力,真正做到了‘不漏一人一车’,共同守护小区的安全。”辛延明一边翻看登记册一边说。随后又指了指左臂上“党员先锋岗”五个字说:“这是咱党员的责任!”

从10月28日开始,小区开始了24小时疫情防控值守,社区工作人员、小区物业职工、志愿者五人一组,开始了一天一班、两班倒的生活,一桌一椅和旁边的值班室几乎成了他们生活的全部。

“回去要抓紧时间将今天入户排查的资料整理好,将群众反馈的问题意见归纳出来,抓紧时间研究解决措施……”小区昏暗的灯光下闪出六个匆忙的身影,伴着脚踩在落叶上发出的“沙沙沙”声,几人的谈话也越见清晰。

“杨书记,今天的入户调查结束了?”看见一行人来到门口,辛延明连忙上前打招呼。福禄巷北社区党委书记杨文静听到声音抬起头,满是疲惫的眼神中立马闪现出欣喜:“是啊,时间已经晚了,很多群众都休息了,为了不打扰大家的正常生活,没有完成的部分只能明天进行了。你们值班辛苦,一定要注意安全防护,注意保暖啊!”

原来,这一行六人是社区工作人员,身穿红色马甲,手中拿着《住户疫情防控排查信息登记表》《疫情防控排查入户告知单》等。

“面对疫情,社区的工作十分繁重,还好有志愿者们的帮助。现在已经有32名志愿者参加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其中像辛延明这样的党员就有17人。”杨文静满是感激地说道。

说起社区的排查工作,杨文静拿出今天登记的信息:“为了把各项防控措施做到细而又细、严而又严,这是我们进行的第二轮排查工作了,我们这个社区一共有四千多户居民,目前已经排查了两千多户了,每天从早上9时开始挨家挨户的排查,主要排查是否是从高中风险地区回来的,如果有,是否有报备、居民信息登记、健康码和行程码是否正常、提醒居民做好日常防护。”

《住户疫情防控排查信息登记表》中做了详细的记录,地址、电话、身份证号码、是否是外地返宁人员、是否持有绿码、家庭每个成员的职业、居住地等信息。也有一些家庭住址后面备注了家中无人已张贴《疫情防控排查入户告知单》,以便再次排查。通过排查全面掌握社区人员信息,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告别辛延明,杨文静一行人回到了社区办公室。来不及喝上一口热茶,紧张地工作又开始了,整理今天排查的资料。“经过大家的努力今天我们共入户1255户,现在我们安排明天的任务……”

守在检测线筑起安全线

“大夫,我10天前回到西宁的,想做个核酸检测。”

“大夫,孩子明天要去上学,这个检测报告什么时候可以出来?”

“大家不要着急,保持好一米安全距离,核对好身份信息,一个一个来。”

“头往后仰,张大嘴,啊……”

10月31日22时30分,夜早已深,而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核酸检测点上依旧是一幅忙碌的景象,很多市民在此排队等待进行核酸检测,医务工作人员全部坚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

“28日开始,医院加大了人员的投入,检测点和实验室都24小时运转,院内一共设有3个核酸采集点,日均采集量均在2000人以上,最多的一天采集检测量达到了7000多人份,工作量超过平时的10倍……”看着眼前的场景,医院检验科主任王林奎介绍道。

加强人员到位、样本运送、患者咨询……作为现场的负责人,自10月28日起,与所有奋战在一线的医务人员一样,坚守岗位成为了王林奎近日来生活的全部。

“这是本职工作,也是职业使命,不敢说辛苦,也绝不敢放松,穿着这身白大褂,这个时候就要由我们筑起守护广大市民健康安全的第一防线。”王林奎说。

由于是妇女儿童医院,检测点现场可以看到有很多年轻的家长抱着怀中的幼儿前来做核酸检测,现场的医务人员耐心地缓解着年轻父母心中的焦虑。

“孩子才两岁不到,抵抗力正是弱的时候,所以带她来做下检测,也是图个放心,没想到医生对于小孩子的经验这么丰富,不仅取样轻,还教给我怎么给小孩戴口罩。”市民周敏说。

如果说核酸采集点上是一眼可见的忙碌,那加强型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内便是无声的坚守。

样本签收录入、试剂制备、样本前处理、提取核酸、加样扩增、上机检测……在实验室内,谢雨桐与她的同事们身穿防护服,已经连续在岗工作了12个小时,样本检测过程中试剂配置的全手工分装、加样的全手工操作,长时间的复杂工作虽然让谢雨桐的额头上布满了汗水,但手下却依旧稳健。

“等下洗把脸,去值班室睡一会儿。不过我的岗位不会空,下一批同事会顶上来,现在是特殊时期,时间紧、任务重,但这个时候大家都不会说累。”脱下厚厚的防护服,做完消杀工作,已经精疲力尽的谢雨桐说。

话音刚落,检验科副主任郭小英已经带着换班的同事“全副武装”地站在了检验室门口,在紧凑的交接后便走了进去。

“今天又出现了一例核酸检测阳性患者,所以前来做检测的市民又多了不少,我们要保障全天候运转,尽快让大家拿到检测报告。”郭小英说。

据了解,平常市民在昨晚检测后通常6到8个小时可以拿到检测报告,而在这样的全速运转之下,时间则进一步缩短。

“我下午6点左右做的检测,没想到这才3个多小时就出来了,真是比意想的要快得多。”前来取核酸检测报告的市民袁喜说。

已近深夜,医院内依旧有不少市民在排队等待,医务人员也依旧在坚守。与此同时,在西宁市辖区的各大医院与核酸检测点,众多医务工作者纷纷以各自的方式坚守在一线,坚守在夜晚,也正是因为他们,让这座城在特殊时期有了特别的他们。(贾泓陈曦陆广涛王湘琳李延平王晶城中组)

相关阅读:
海南民航迎来冬春航季 2021年10月国资委网站五大互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