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实地调研:过去四年 雄安新区建设得怎么样了?

原标题:实地调研:过去四年,雄安新区建设得怎么样了?|《财经》封面

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将继续起到关键作用;并将形成一批可推广的城市规划和建设经验

封面设计/黎立

封面设计/黎立

文|《财经》记者张寒实习记者张一雪

深秋十月。从北京西站乘高铁向南,半小时到大兴机场,再行20分钟就到了离北京128公里远的雄安新区昝岗组团内的雄安站。新区周边是一望无际的农田,但启动区的工程干得热闹。

正在建设的北海幼儿园、史家胡同小学和北京四中等新校区已初现雏形。在容东片区,近千栋安置房已经颇具规模,社区配套设施相对完善,雄安商务服务中心会展中心已竣工验收、投入使用。

根据雄安新区总体规划,以及过去四年来的建设进度,再过几年,将会有更多的楼宇和生态景观在这里拔地而起,它们将记录雄安新区从县域地区向智慧城市、未来城市建设演进的历程。

2021年9月1日,《河北雄安新区条例》(下称《条例》)正式实施。这是雄安新区首部综合性地方法规,首次赋予新区管委会法律地位和管理职权,明确雄安新区管委会是河北省政府派出机构,参照行使设区的市政府的行政管理职权,行使国家和河北省赋予的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该《条例》一出,舆论出现关于“雄安新区降级了”的评论和猜测,专家对《条例》的解读也是各抒己见。

那么,过去四年间,雄安新区的项目成效和建设进展如何?雄安新区的功能和定位有没有调整?雄安怎样进行产业布局?近日,《财经》记者奔赴雄安新区进行调研采访。

雄安新区从未降级

近期,“中国雄安新区降级为河北雄安新区”“中央交首付,河北付尾款”等一系列说法,引发市场关注。还有专家判断,可能水资源不足、地形过低等客观因素,制约着雄安新区的大规模开发建设。

自雄安新区设立以来,就有很多观点讨论。在当地建设者看来,这些热议带来了“兼听则明”的效果,更加明晰雄安未来发展的思路和方向。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讨论是,雄安新区的发展建设是否会因为水源、地形等因素而面临变数?雄安新区会不会降级?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银行原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对《财经》记者分析,整个华北地区都缺水,但在雄安新区内有白洋淀,它属于华北地区唯一有湖和相对不太缺水的地区。况且,雄安新区并不会发展大规模的工业和制造业,因此,不需要大量水资源维持运转。

实地调研:过去四年 雄安新区建设得怎么样了?

“雄安新区设立的主要目的,是要实现首都北京人口的实质性下降和分散,而首都本身就没有多少工业。雄安的落脚点是解决南北经济的差距、实现京津冀地区的协调发展,以及打造中国北方城市的新标杆、新样本。因此,即便有缺水的情形,也可以考虑通过南水北调工程来进行补水。”曹远征说。

至于地形偏低的问题,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城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卫东告诉《财经》记者,雄安可以通过后续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来弥补地形的不足,之前郑州、北京等城市的暴雨灾害,就是因为城市排水不及时所导致,如果雄安能够提高城市应对措施等级,就能更加有效地应对突发性事件。

李卫东认为,由于地形而导致的地质性灾害是小概率事件,人们对一个问题有不同看法是正常现象,但是不必担忧雄安新区整体的发展规划。

对于“降级”之说,《财经》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均认为,如果要有效实现雄安新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定位,那么雄安新区就不可能被降级。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指导意见》精神,雄安新区的定位为: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京津冀城市群重要一极、高质量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

针对目前雄安新区的级别有无法律依据等问题,雄安新区党群工作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财经》记者,关于雄安新区降级的说法是个别媒体的炒作和部分公众的误读,实际上在2017年4月1日新华社发布的新闻通稿《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中就明确了河北雄安新区,雄安新区从未降级。

此外,《条例》中也明确提出,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是河北省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参照行使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的行政管理职权,行使国家和省赋予的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雄安新区管委会园区。摄影/《财经》记者张寒

雄安新区管委会园区。摄影/《财经》记者张寒

“《条例》中提出雄安新区管委会参照行使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的行政管理职权,是为了解决雄安新区在过渡阶段行使行政管理职权的法律依据问题,不涉及行政级别的问题。设区的市不等于地级市,跟行政级别没有关系,地级市、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都是设区的市。《条例》明确雄安新区行使国家和省赋予的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充分体现了雄安新区的特殊性。因此,雄安新区降级是误解。”该负责人再次强调。

据悉,未来雄安新区将逐步过渡到城市管理体制,何时成立城市、成立何种级别的城市,还需要等待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批复。城市级别选择将需要综合考虑、权衡利弊。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张可云对《财经》记者提醒,为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雄安新区的行政区划调整与行政建制安排宜早不宜晚。如何减轻行政级别对冀中南地区各主体城市产业分工和合作的负面影响,是雄安新区建设乃至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下一步,雄安新区若要加强京津冀不同区域的沟通融合、协调各行政区功能定位,就需要较强的产业承载力和资源匹配能力。

赋予更大自主发展权

《财经》记者了解到,2021年7月29日,《河北雄安新区条例》由河北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在立法层面对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作出全面系统规范。雄安新区党群工作部有关负责人对《财经》记者解读,《条例》的最大意义在于明确雄安新区的法律地位。过去,新区只是省政府的派出机构,不是一级行政主体,不具备独立执法主体资格。《条例》生效后,新区拥有了管理职权,新区各部门也可以更好地去履行相应职责。

该负责人还强调,《条例》赋予了雄安新区更大的自主发展权,鼓励新区先行先试。例如,在用人制度上赋予新区更大的用人自主权,将鼓励改革创新写进《条例》、上升为法规,让雄安有更大的改革探索空间,同时要求建立鼓励改革创新的容错纠错机制,以此激发人们的干事创业热情。

近期,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要不断完善疏解激励约束政策体系。进一步细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保、住房等疏解政策的具体支持举措,一单位一策、一企一策。深入完善医保、财税等后续政策。根据工作进展和实际需要及时调整完善现行政策,出台新的疏解政策,不断构建完善疏解激励约束政策体系,增强雄安新区对疏解单位和人员的吸引力。

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在采访中还表示,学习借鉴国内外新城新区建设管理理念和经验,研究构建契合新区不同发展阶段、有利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符合改革方向的体制机制。

李卫东提出,雄安新区应当结合功能定位,在土地、住房、投融资、财税、金融、人才、户籍、医疗、社保等方面,积极开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和先行先试。在体制上,构建精简、高效的行政体制机制,开展行政审批一体化机制建设,积极运用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引入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在各类机制上,构建雄安标准,形成典型示范。

他建议:第一,通过土地、金融、税收、人才等系列政策优惠和“市场化”导向举措,吸引外部优质创新资源要素,特别是创新人才。第二,打造优良创新环境。创新激励机制、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各类制度措施,提供持续发展的创新环境。第三,产业立市。完善产业发展规划,确立重点发展产业,打造以企业为主导的技术创新体系,实现产业集聚。第四,打造创新文化。无论是美国硅谷,还是深圳特区等,开放探索、包容进取的创新文化吸引了大批优秀的科技人才和企业家聚集,雄安新区应培养与之相匹配的创新文化。

以房地产市场和土地制度的改革探索为例,《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中提出,要改革创新住房制度,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完善多层次住房供给政策和市场调控体制,严控房地产开发,等等。《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还提出,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统筹解决新区所需建设用地规模、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和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创新土地供应政策,构建出让、划拨、作价出资(或入股)、租赁或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的多元化土地利用和土地供应模式。

曹远征对《财经》记者表示,雄安新区的房地产市场应当长期坚持“以租代售”,坚持不卖房、不卖地。“1998年之前,中国没有房地产市场,所有的房子都是分配的,所以雄安不卖房、不卖地,在实际中完全可以操作。雄安作为北方新兴城市,应当自觉承担中国房地产市场改革试验田的重任。”

一些受访专家也认为,雄安的房地产市场不应当一直处于冻结状态,将来雄安应当适度放开商品房的销售,同时严厉打击炒地炒房的投机行为。

“政府希望雄安的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待市场成熟以后,可以慢慢放开商品房的销售,要避免市场剧烈波动,还要探索BOT等开发新模式,实现资金投入的多元化。”李卫东告诉《财经》记者。

其实,《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明确提到,雄安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未来的雄安是会有商品房的,以满足多层次个性化需求,并探索房地产金融产品创新。

未来城市新标杆

雄安新区为河北省管辖的国家级新区,位于河北省中部,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雄安新区包括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及周边部分区域,起步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中期发展区面积约200平方公里,远期控制区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2017年,雄安新区常住人口104.71万人。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国家级新区河北雄安新区。2019年,雄安新区设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雄安片区,并在这一年入选首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地区。

从北京西站乘高铁向南,半小时到大兴机场,再行20分钟就到了位于雄安新区昝岗组团内的雄安站。走进雄安站,内部明亮通透,结构挺拔俊美,从里到外,建筑的艺术感和科技感扑面而来。

雄安高铁站候车室空间明亮通透。摄影/实习记者张一雪

雄安高铁站候车室空间明亮通透。摄影/实习记者张一雪

这座在全亚洲范围内整体规模排名靠前的高铁站,从2018年底开工建设,历时两年,于2020年底通车。走出雄安站,昝岗的地面依然干净空旷。《财经》记者了解到,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城市理念,高铁站片区总长达16.5公里的地下综合管廊一期建设已经基本完工,总长达10.8公里的管廊二期项目正在推进,为高铁站片区“站城一体化”建设夯实了基础,大面积的建设工地让人对这里的未来充满想象。

雄安新区启动区在建的地下管廊项目。摄影/《财经》记者张寒

雄安新区启动区在建的地下管廊项目。摄影/《财经》记者张寒

经过多方面考察,确定在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及周边部分区域设立雄安新区。雄安新区距北京、天津均为105公里,距石家庄、沧州均155公里,距保定30公里,距北京大兴机场55公里,地质稳定,具备大规模开发建设的基础条件。

据了解,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主要分为三大阶段:2017年至2018年是以规划为主的第一阶段。2019年开始,进入大规模建设阶段。2021年进入第三阶段,即承接疏解和大规模开发建设同步推进阶段。

走进河北雄安新区管委会所在的市民服务中心园区,只见内部道路整洁、绿树成荫,雄安规划展示中心、政务服务中心、雄安集团等建筑物坐落在纵横交错的路段。

在这里,按照雄安新区的建设标准,水电气暖等城市必需品必须通过地下综合管廊运输,地面上没有出现其他城市常见的井盖和管道。通往地下综合管廊的玻璃房和停靠在无人驾驶车站的测试车辆,彰显出园区的智能化管理和高标准建设。

雄安新区改革发展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财经》记者,雄安新区目前已经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疏解并重的新阶段。雄安建设着力推动智能化和数字化应用,将打造“云上一座城、地上一座城、地下一座城”。

此前不久,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亦公开表示,雄安新区进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和建设同步推进的重要阶段。“按照总体工作部署,从今年起将以在京部委所属高校、医院和央企总部为重点,分期分批推动相关非首都功能向雄安新区疏解,努力在‘十四五’期间形成一批标杆性项目,为深入实施中长期疏解任务奠定基础。”

《财经》记者了解到,接下来,雄安新区将重点承接央企、事业单位、金融总部、科研院所、医院和高校等六大类来自北京的疏解单位,同时,雄安新区的产业发展将重点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高端现代服务业、新材料和绿色生态农业等五大方向。

上述雄安新区改革发展局负责人还对记者强调了几个“一批”:雄安将“引进一批北京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布局建设一批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打造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承担实施一批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吸引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龙头骨干企业和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聚集一批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团队和创新型企业家,构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多领域互动、多要素联动的科技创新体系”。

按照目前的规划目标,雄安将成为中国先行先试的改革引领区,优质产业和科技创新要素的集聚区,职住平衡、功能完善、远离“大城市病”的发展示范区,成为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新桥头堡,北方经济的引领者。

从1992年开始,中国先后成立了十几个国家级新区,但每个新区背后的历史使命不同,这取决于新区设立的历史背景、地理位置、新区规模、社会使命等。对于雄安新区,《财经》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预测,这里可能代表着未来中国城市的新标杆。

雄安蓝图逐渐成现实

雄安新区的城市设计强调“先规划、后建设”。在雄安新区相关负责人看来,建设一个高质量的城市样板,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未来产业布局、居民生活质量、城市建筑风貌、对外交通连接、白洋淀生态治理、防洪能力建设、数字城市建设……

“慢”规划之后便是“快”建设,然而,记者感受到的是雄安看得见的“静”与看不见的“动”。

据了解,在云上,雄安新区规划建设“雄安云”,面向未来城市运营提供强大的云计算能力支撑,同时成立区块链实验室,做好数字城市基础建设。在地下,除了将电力、通信、燃气等各种管线集于一体之外,新区还设计了智慧物流通道,未来将借助城市云计算平台供无人物流车通行,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地面上,雄安新区的城区规划是“一主、五辅、多节点”:“一主”即原容城与安新两县交界区域形成的起步区,也是新区的主城区,先行启动建设。“五辅”即雄县、容城县、安新县、寨里、昝岗五个外围组团,主要用来回迁安置,并承担一定的疏解功能。多节点即若干个特色小城镇和美丽乡村,实行分类特色发展,划定特色小城镇开发边界,严禁大规模开发房地产。

尽管雄县、容城、安新三县的老城区正在进行“微提升”“微改造”,但起步区才是未来雄安新区的核心区域,规划面积约198平方公里,建设用地约100平方公里,内部分为五个组团,并在每个组团内部实现职住平衡。其中,启动区位于起步区的第四组团和第五组团,规划面积38平方公里,建设用地面积为26平方公里。目前,雄安新区起步区控规、启动区控详规已经对外公布。

雄安新区容城县的容和塔。图/视觉中国

雄安新区容城县的容和塔。图/视觉中国

在雄安,人们常说“起步区”和“启动区”,两者名称相近,实则不同。起步区即主城区,雄安新区设立的主要功能集中安排在这里。启动区是起步区中先行建设的一部分,承担首批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项目落地、高端创新要素集聚等重任。

雄安新区管委会有关工作人员对《财经》记者介绍,启动区规划方案是雄安新区在全球范围内的100多个招标方案中遴选出来的,最终中标的方案来自于美国的设计团队。该方案将城市建设与传统中国文化相结合,既富有现代气息,又保留中国特色。根据已公布的相关规划,雄安新区的启动区内部设有科学园、大学城、创新坊、互联网产业园、总部基地、金融岛等,同时配套良好的教育和医疗资源。人口密度则计划控制在1平方公里1万人左右,意在打造宜居宜业的优质环境。

“组团”也是这里的高频词。以北京为例,北京的中心城区建设是一环套一环,当环路越多,中心城区的交通压力就越大。而雄安的组团与组团之间是区隔开的。一个组团将保证人们的工作、生活、教育、医疗、商业配套都在一个区域内,这就能避免较多的跨城区流动,便利了居民生活。

主城区之外的五个外围组团主要用来安置回迁居民,目前,容城组团东部的容东片区(位于容城县城的东部,面积约12.7平方公里)是最早开工建设,也将最早投入使用的区域。今年下半年,原本被征迁的群众将陆续回迁到这里。

随着汽车驶向容东片区,《财经》记者在探访容东的道路上观察到,道路的一边是平地上如火如荼的建设,另一边已经初具城市雏形,高楼林立,街道宽敞。在这个城市雏形的内部,学校、商铺、公交车站都已就位,只等居民到来,为新城增添人气。

平地起高楼,雄安新貌隐约可见。

在城市发展专家的眼中,雄安新区类似于当年日本筑波科学城的兴起。20世纪60年代,日本开始从“贸易立国”向“科技立国”转型,强调从应用研究逐步转向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受美国硅谷启发,日本在距离东京60公里的筑波规划建设科学城,为培养高精尖人才和科技研究创新提供了良好环境。1974年,日本政府将部属的40多所教育和研究机构迁往筑波。如今,筑波科学城已成为日本规模最大的科学研究中心,是日本在高精尖科学研究方面与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扛鼎砝码。

而那时候的东京集聚着大规模的制造行业和服务行业,产业集聚带来了人口的急剧膨胀。日本将科研机构从东京迁往筑波,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东京的人口和交通压力。

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白雪洁对《财经》记者表示,筑波是政府导向型发展,这点和雄安很像。

虽然筑波在当时承担了一定的首都疏解功能,但其主要功能是服务于原始技术创新。“筑波跟雄安都是政府主导规划,但是两者差异就在于功能定位。日本对筑波最初的定位就是原始技术创新,它其实没有过多强调筑波的城市功能,它本身也不是按照一个功能齐备的城市去建设的。”而雄安的城市定位相比显得较为多重。

实地调研:过去四年 雄安新区建设得怎么样了?

2021年6月30日凌晨,雄安新区上千台无人机上演灯光秀表演,排列出各种文字与图案,“点亮”雄安夜空。无人机排列出的“雄安新时代的诗与远方”字样。图/中新

一方面,雄安要疏解北京的单位、人口和产业;另一方面,雄安要打造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世界科技创新中心,同时还要完备其城市功能,打造现代化智慧城市。从目前雄安的规划建设情况看,政府在前期承接疏解中发挥了很大的引导作用,但是未来城市的发展需要形成自己的造血机制。

“如果完全依靠高校和科研机构,其实是没有办法完成造血功能的,所以必须得有产业。”白雪洁说,如果雄安连最初疏解功能的定位都没有完成,就要求它招商引资或者吸引高新技术产业等,它是没有办法靠市场的力量去吸引的。任何一个地方经济的发展,最基础的要素还是来自于市场,即市场本身对这些要素所产生的吸引力。

白雪洁认为,目前政府已经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去建设基础设施,做高水平的规划。“描绘蓝图已经做得很好了,接下来就是疏解功能,这时候政府一方面做好引导工作,另一方面要监督雄安的疏解是不是实实在在的疏解。“如何让更多人才和产业愿意在雄安留下来?最重要的一点是吸引年轻人,因为年轻人的移动成本相对较小。”

未来,如果雄安加大对创业创投的培育机制,可能会有更多年轻人来雄安创业创新;只要年轻人在这里做起来,市场机制就会慢慢积蓄力量了。

2600亿产业投资入局

《财经》记者在雄安调研中发现,近几年,嗅到商机前来雄安设立分公司的企业不少。

截至2021年上半年,雄安新区累计完成投资2600多亿元,125个重点项目在推进,一批在京企业入驻雄安新区,北京在雄安新区注册成立超千家企业。

前来雄安新区设立分公司的就包括建筑建材系统服务商东方雨虹公司。该公司雄安分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财经》记者,目前公司正在广泛招聘销售代理商,并为代理商提供产品、技术的培训和销售方案。“雄安的市场前景极为广阔,预计每年的建筑业务量能达到几百亿元人民币,即使只能获得一小部分利润,也是很可观的。”该工作人员说。

大规模的硬件设施建设之外,雄安新区也在发力打造优质的软环境。《财经》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截至目前,雄安新区多次召开会议,强调政府要为企业提供“店小二式”和“保姆式”服务,采取“一企一策”,打造效率最高、流程最短的服务型政府。

同时,通过顶层设计,完善“大部门制”和扁平化的行政管理体制,让企业少跑腿,实现行政事项的“一网通办”。

为了吸引“新人才”,雄安新区正在制定“1+N”的政策体系。根据《雄安新区关于加快打造新产业的实施方案(2021-2023年)》,研究制定《关于聚集新产业集聚新人才三年行动计划》,加快聚集支撑疏解的创新创业“新人才”、适应新区建设发展需要的产业人才。

雄安新区党群工作部有关负责人对《财经》记者介绍,万事开头难,现阶段雄安的人才基础比较薄弱,所以雄安采用了灵活方式吸引人才,比如,为优秀人才的医疗和住房需求提供“保姆式”服务,实行人才“候鸟”计划(吸引人才每年七八月份来雄安工作),利用返聘、双聘、项目合作等柔性方式,吸引高层次人才团队来到雄安,创造价值。

该负责人说,“雄安新区就像一张白纸,在各方面都要吸收全国乃至全球最先进的理念和机制。不可否认的是,雄安未来要想追赶上深圳和浦东,以及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雄安提出不搞土地财政,但是如何实现地方财政的自我造血功能,如何在生态治理和民生项目中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如何走出一条改革突破的新路子,都是未来雄安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值得注意的是,雄安新区的首要功能是承接北京疏解,因此在产业引入方面,也是以北京的单位和企业为主。截至目前,已有中国星网、中国中化集团等央企总部宣布搬迁至雄安,更多央企、教育和医疗机构也在疏解名单之列。

河北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刘永亮对《财经》记者分析,雄安新区未来发展的难点在于能否实现央企总部从北京的整体迁入。如果央企只是部分搬迁,比如在雄安建立一个分部门或者研发中心,那么疏解作用将发挥得有限。

在刘永亮看来,经济功能是非首都功能,因此,以央企为核心的首都经济功能迁往雄安,而原来的央企总部大楼留在北京,可以改造成公园、展览馆等,服务于北京的文化中心功能。能否顺利实现央企总部搬迁,取决于双方的博弈,也是关键的一步。

根据《条例》,雄安新区将制定严格的产业准入标准,建立入区产业项目科学评估论证机制,制定限制承接和布局的产业负面清单。同时,改造提升符合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的本地传统产业,有序迁移或者淘汰其他传统产业。

雄安新区设立之前,三县本来有一些当地特色的传统产业,如容城的服装产业和毛绒玩具产业、雄县的塑料制品和建筑材料产业、安新县的有色金属产业。设立新区之后,河北省政府开始推动当地传统产业转移转型。雄安新区改革发展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财经》记者,对于当地原有产业,雄安新区提出“四个一批”,即“升级一批、关停一批、转型一批、外迁一批”。

第二创新高地潜力待释放

下一步,如何增强雄安新区对科创产业的吸引力?一般而言,创新高地具有以下特征,一是聚集丰富的创新资源;二是创新活动或科技成果转化活动频繁;三是科技创新效益显著,有效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四是具有包容的城市文化;五是创新与创业相互促进,创新带动创业,创业激发创新;六是对周边具有强大的辐射力;七是处于区域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位置,对于区域创新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总监刘杨对《财经》记者分析,雄安新区具有成为区域创新网络重要节点的天然优势;同时,作为首都创新资源外溢的主要承接地,雄安新区具有成为京津冀地区第二创新高地的潜力。可以有效地将发展资源快速向战略目标领域动员和集中,而这正是雄安新区建设的初期动能。利用市场化机制来引导高技术产业发展才是雄安发展的长期动能。

刘杨也认为,雄安新区目前仍存在一定弱势:由于新区还处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城市功能还够完善;创新主体(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集聚尚未形成;产业创新活动的开展还需要时间,城市创新文化还有待营造。总体来看,雄安新区具有打造创新高地的巨大潜力,但道阻且长,需要保持战略定力。

雄安新区改革发展局相关负责人对《财经》记者表示,雄安新区将构建开放型科技创新体系,引进和培育创新型企业,建立完善全周期全流程全方位服务机制。在政策方面,加强北京市企业搬迁的税收政策引导,吸引一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整体迁入或在新区成立全资子公司。

“到了2025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基本形成,这必然将对雄安承接北京增量部分提出迫切需求。从自身发展来看,雄安正处于大规模实质建设阶段,具有天然的超大应用场景优势,是雄安塑造科技创新市场化基因的最好时机,有利于雄安探索建立科技创新的内生机制,形成与北京科技创新的差异化、互补性发展格局。”该负责人说。

在营造创新创业生态方面,雄安从2020年启动创新创业大赛,推动了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在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内首创运用区块链技术搭建企业科创服务平台,打通了工商、税务、金融、科技等部门数据壁垒,确保企业“一次注册填写”即可享受各部门政策的全方位服务。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也是北方区域经济发展长久以来的一大难题,而雄安有望成为京津冀一体化的重要突破口。由于雄安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交通便利,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北京、天津、河北的人才、创新、产业优势,都能吸引并移植至雄安。雄安作为发展新区,无疑具有重要的政策优势和比较宽的政策探索空间。

李卫东表示,接下来,雄安新区要结合自身功能定位,在强化科技创新载体建设的基础上,处理好嫁接与发展的关系,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有效盘活京津冀现有的科技园区、产业园区等区域,推动建设京津冀产业集群,提升京津冀经济圈产业分工协作水平,促进区域内部产业、价值链完善,以促进京津冀的区域协同发展。

近年来,长三角和珠三角带动中国南方经济的强势崛起,中国南北经济差距有所拉大。在此背景下,雄安新区的设立,也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和任务,其中就包括为北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源泉。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西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周民良告诉《财经》记者,有不少人希望雄安新区能够成为新时代北方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这是可以理解的。雄安新区需要向长三角、珠三角的城市学习市场化改革与创新发展的有益经验,从而取长补短,少走弯路。

责任编辑:朱学森 SN240

相关阅读:
中国人民银行与日本银行续签货币互换协议 重磅!十问中国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