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河北: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原标题:河北: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来源:河北省政府网站

(记者乔娅高航)记者近日从省林业和草原局获悉,我省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以来,通过实施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化治理、自然保护地优化、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草原资源管护等一系列生态修复举措,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

截至2020年底,全省森林面积已达到990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5%,划定基本草原1671万亩,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73%,各类自然保护地276处,面积140.14万公顷,湿地保有量1413万亩,湿地保护率达到43.88%。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232种,60%的物种和80%的珍稀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

国土绿化行动成绩斐然。全省以“两山、两翼、三环、四沿”为主攻方向,大力实施国土绿化行动,高标准抓住张家口冬奥赛区绿化、雄安郊野公园和千年秀林建设;深入开展“三创四建”活动,张家口、石家庄、秦皇岛等7城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26个县(区)获得省级森林城市称号,1028个村庄获得省级森林乡村称号。

林草资源得到有效管护。全面推行林长制,从顶层设计方面为保护林草资源提供全方位安全保障。构建“天空地”一体化防火监测体系,在全国率先建成森林草原防火视频监控系统,安装前端探头5549个,没有发生过“进京火”和重特大以上森林草原火灾。颁布《塞罕坝森林草原防火条例》,以法治之力护卫塞罕坝机械林场及周边地区森林草原资源安全。印发《关于加强张家口承德地区草原生态建设和保护的决定》,加强草原生态保护,维护草原生态平衡。加大林业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力度,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远低于4‰的国家控制指标。严格林地定额管理和用途管制,3046万亩重点生态公益林、1317万亩天然商品林得到有效保护。

湿地生态功能逐步恢复。印发《河北省湿地保护条例》《河北省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河北省湿地保护规划(2015-2030年)》,持续加大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建设力度,开展了退耕还湿、退化湿地恢复、湿地补水、湿地植被与栖息地恢复等湿地综合治理工程,实施了衡水湖、白洋淀、北戴河、闪电河等湿地保护修复项目,湿地生态功能逐步得到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不断加强。

沙化荒漠化治理稳步推进。坚持开展国土绿化、小流域治理、草地建设等防沙治沙项目,重点实施了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工程、草原生态保护、退耕还草、农牧交错带已垦草原治理、国家水土保持等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建设了防风固沙林草防护体系,大大改善了全省生态环境。初步调查,2020年京津风沙源治理区草原植被盖度达到78%,比2011年提高15个百分点,坝上地区草原退化面积同比缩减20%以上。

野生动植物保护效果明显。建立了以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为主的野外生境保护体系,推动实施金钱豹、麋鹿、朱鹮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救护繁育项目,禁止采集、盗挖、破坏甘草、麻黄草、红景天、金莲花、二色补血草(干枝梅)等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连续开展“金网”“清网”“绿卫”等野生动物执法检查和专项执法行动,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

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日趋完善。按照分类科学、布局合理、保护有力、管理有效的原则,高标准推进全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初步构建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组织开展国家湿地公园晋升调整工作,规范日常管理,加大资金支持,完善基础设施,强化监督检查,不断加强与世界自然基金会、保尔森基金会的交流与合作,会同有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严厉查处破坏海洋自然保护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全面提升了自然保护地建设能力。

相关阅读:
兜住确保人民群众温暖过冬的底线 我省具备1800万立方米政府储气能力 今冬安排天然气资源量增长约5.8% 疫情当前 兰州纪检监察干部成为“监督员+战斗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