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青岛构建产业数字化转型普惠服务体系
青岛日报10月23日讯把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作为发力“四新”经济的重要着力点,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日前印发《青岛市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加快构建产业数字化转型普惠服务体系,主动推动数字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和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数字青岛建设。到2025年,全市重点产业数字化诊断基本完成,产业链数字化水平大幅提升,形成系列数字化转型标准和规范,打造数据供应链,以数据流引领物资流、人才流、技术流、资金流,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和跨行业融合的数字化生态体系,基本建成“产业大脑”。
实施方案提出,组织实施“十个一”工程,即认定一批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开展一批产业数字化转型诊断,实施一批数字化转型示范项目,攻克一批数字化转型共性关键技术,打造一批产业互联网平台,培育一批数字技术骨干企业,树立一批数字化转型标杆,制定一批产业数字化转型标准规范,推出一批产业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模式,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数字化转型模式和典型经验,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
根据市发展改革委前期针对青岛企业数字化转型进行的调研,面对数字化转型这道“必答题”,很多企业依然处于“不敢转、不想转、不会转”的困境;同时,数字化转型的需求不仅产生在制造业,来自服务业和农业的企业甚至社会服务机构都正在寻求数字化升级的“门路”,而目前,仅制造业存在数字化转型的技改政策。
破题“不敢转”,在此次出台的方案中,青岛把数字化转型诊断作为企业打开“数字化转型”大门的“敲门砖”,向数字化行业领军服务商精准开放青岛城市产业场景,按行业匹配认定数字化赋能中心,分批次推进产业数字化诊断、改造,以点带链、以链带面,全面有序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
在行业领域方面,实施方案不单聚焦制造业,而且关注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和数字治理等领域,提出将针对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高端化工、医养健康、现代金融、现代物流、商贸、商务服务、文化创意、精品旅游、现代高效农业等重点产业,遴选一批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与此同时,青岛还将研究制定支持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举措,根据数字化诊断结果,针对不同产业和行业制定差异化政策措施;结合现有制造业技改补贴政策,研究出台支持非制造业领域数字化转型的普惠政策。
“政府推动、市场主导”是青岛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原则,也是此次实施方案的一大亮点。对此,实施方案提出,发挥政府政策引导和组织协调作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专项补贴等方式,以开展产业数字化诊断为切入口,主动挖掘数字化转型需求,以市场需求换产业、换生态,形成数字化转型的市场能动性。
实施方案将“政府+市场”的双重力量贯穿在推进“十个一”工程实施全流程之中。在认定一批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时,青岛将明确每个数字化赋能中心的产业领域和目标任务,按照“赋能中心让一点、政府补一点、企业出一点”的方式,支持赋能中心围绕申报领域开展产业数字化诊断咨询、规划设计、解决方案、培训指导等赋能服务,助力企业进一步明确数字化转型路径。
开展一批数字化转型诊断咨询服务,一方面可以为企业形成数字化发展的“体检报告”,同时也将为城市形成涵盖产业链现状图谱、各产业转型需求和市场规模的产业数字化赋能管理“一张图”。按照实施方案,青岛将规划建设产业数字化赋能中心大数据管理平台,实现管理平台与其他政务平台互联互通,为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金融配套、政策推送和人才招引等服务。
带动产业链数字化能级提升,青岛将实施一批产业数字化转型示范项目,引导企业和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攻克一批数字化转型共性关键技术、打造一批多层联动产业互联网平台,在推动产业链协同和跨界融合新生态建立的同时,通过开放城市场景、设立场景应用实验室等方式,引导重点企业实施平台化转型,推进企业级数字基础设施开放,赋能中小微企业(机构)数字化转型。
具备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能力的企业,往往具备强大的产业链资源。青岛将把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变成“招商引擎”,拟依托其培育一批数字技术领域科技型企业。以市场需求换产业、换生态,实施方案提出力争每家赋能中心每年为青岛引进3-5家供应链上关键企业,确保3-5家市内科技型中小企业进入赋能中心供应链,培育一批隐形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瞪羚企业,同时针对供应链发展需求开展精准招商,进一步完善数字化转型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不断孵化与创新数字经济新实体和新业态。
最终,在产业数字化的推进中,青岛将实现催生一批产业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树立一批产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制定一批产业数字化转型标准规范,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数字化转型模式和典型经验,通过数字化赋能中心建设,探索产业数字化转型路径,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化赋能中心拓展全国市场。
据介绍,首批数字化赋能中心认定拟在年内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