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曾侯乙编钟“搬新家”科技与历史融合让文物“活”起来
今天,湖北省博物馆新馆的陈列布展正在紧张进行,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展示文物,一大批珍贵文物从老馆动身搬迁至新馆。其中,该馆“镇馆之宝”——战国曾侯乙编钟的搬迁工作备受关注,这是14年来编钟首次搬家,也是出土40多年间,编钟的第4次搬家。面对这样一件重达5吨的重量级国宝,搬迁工作如何展开?
曾侯乙编钟的“新家”按照天圆地方进行设计,顶部有十二星宿图案,灵感来自曾侯乙墓一件文物上的发现,这里可以360度无死角观看编钟。
湖北省博物馆新馆新展新体验
这次“搬家”,是曾侯乙编钟40多年间在馆内经历的第四次“搬家”。而每一次“搬家”,都伴随着陈展和文保条件的升级。这一次搬入的新馆,又“新”在什么地方呢?
湖北省博物馆新馆位于老馆的南边,总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主要由文展大楼及研究中心、文保中心、接待中心组成,从空中俯瞰,呈“鼎”字形,独具楚风楚韵。文物入住的新展厅,也隐藏着诸多科技元素。
湖北省博物馆文物保护部张晓珑:脚下看不见的地上,我们都预埋了一些恒湿的管路,针对不同种类的文物,保证它每一种不同的材质有适合它的湿度。
每个展柜里都安装有传感器,与后台控制系统相连,实时监测和调控“微环境”温湿度。
湖北省博物馆文物保护部张晓珑:我们为它设了一个专门的大的独立展柜,展柜内部容积达到400多立方米,为了保证这么大空间的环境稳定性,我们铺设了三条恒湿管路,设置了6套不同温湿度传感系统。
全新的展柜不仅能实现恒温恒湿,连灯光和玻璃都经过精心设计,让观众看得更清楚。
湖北省博物馆陈列部副主任曾攀:对于环境、对于灯光控制是越来越好了,新馆里面也是用了低反的玻璃,所有展柜通透性会更好,观众可以更清楚看到文物的细节。多媒体的手段比以往进步得多,相信这次展览应该是一个全新的体验。
在新馆楚文化展厅,博物馆综合利用数字动画、立体雕塑等手段,让观众身临其境,让文物“活”起来。
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方勤:新的展示技术手段的运用,将极大提高它的观赏力。走进展厅,你只需要扫个二维码,就会有人给你讲解,展出手段,比如AR、VR这些技术的运用,有很多多媒体动画,这些更符合当下年轻人他的观赏方式和他所(能)接受的方式。
在文物得到全新展示的同时,一批珍贵文物也首次亮相。据了解,湖北省博物馆新馆预计月底完成陈列布展,与广大观众见面。
责任编辑:刘德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