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推动生物多样性走上恢复之路!生态文明论坛主题论坛各方嘉宾分享经验智慧
来源:云南发布
10月14日
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
生态文明论坛
举行了4场主题论坛
专家学者展开充分讨论
分享经验、智慧和解决方案
促进各界协同行动、携手合作
推动生物多样性早日走上恢复之路
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愿景
在生态文明论坛第一场主题论坛上
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认为
在应对气候变化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过程中
离不开各方的努力
只有通过来自于
政府、学界、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面的
通力合作
才能真正提供出有意义的方案
并达到预期目标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平台(IPBES)执行秘书安妮·拉瑞高德瑞就IPBES为生物多样性政策和行动提供科学参考为题进行分享。她表示,大自然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恶化。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已经影响了人们从自然中获得众多裨益的机会。如今,自然提供的所有贡献都在下降,包括十分重要的生态系统气候调节功能等。
《湿地公约》科技委员会主席、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院长雷光春认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湿地生态系统面临最严峻的挑战。因此,全球需要更多的湿地来缓解脆弱性,湿地保护也是最经济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在中国,携手保护生命之河,共同创造绿色希望成为一个成功案例。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副秘书长程志强认为,气候变化是导致生物多样性危机的五大驱动因素之一,化石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导致全球气候和生物多样性出现危机。大幅提升清洁能源开发的规模与速度,彻底摆脱化石能源依赖,将推动全球碳达峰碳中和,推动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协同治理。
围绕“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前沿展望”这一话题
与会嘉宾在现场
分享了彼此的观点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海生建议,围绕“双碳”目标,中国要尽快建立“双碳”责任体系和政策支撑体系,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不能搞一刀切,要将减排纳入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中来,并与现有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与污染排放税、地方政府考核与环境审计等结合起来,才能实实在在推动国家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牛津大学马丁学院自然解决方案倡议创始主任、生物多样性和社会项目联合负责人娜塔丽·塞登通过视频发出呼吁,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并不代表要减慢脱碳的速度,解决方案包括保护和恢复陆地、海洋的生物系统,而不止是专注在森林生态系统。
清华大学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能源战略与低碳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伟起分享了“成都案例”,成都的城市发展特色是“公园城市”。李伟起以成都的3000多公里城市绿道为例,绿道建设过程中,城市增加了很多草地、森林、湖泊以及湿地,根据相关方法来测算,相当于产生了4200吨碳当量的碳汇效果。
在生态文明论坛第二场主题论坛上
与会官员、专家学者、企业和社会组织代表
共同围绕议题进行交流分享
共同探讨
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路径
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崔书红介绍,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全过程,系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保护体系,提升全社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自觉性和参与度。
国家林业与草原局一级巡视员黄建华表示,为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中国政府加强顶层设计,更新了国家重点野生植物保护名录,并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和各级政府工作计划。
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艾哈迈德·赛义得分享了在全球开展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支持项目,与中国合作开展了长江、黄河生态修复和湿地保护项目。世界资源研究所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阿尼鲁达·达斯古普塔表达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对人类实现发展目标的重要性。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亚洲区会员委员会主席、中科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马克平建议,可将国土面积划分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进行分类、分重点保护,制定生态保护红线,海滩保护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
“农村生态环境关系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能否实现。”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赵克强表示,发展有机产业能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如浙江省景宁县把生物多样性作为“生态立县”的重要举措,探索生物多样性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协同增效。
在随后举行的对话交流环节
与会代表分别围绕
“生态文明理念与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进展与实践
”“湿地、生计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议题
畅所欲言
分享经验与建议
中国农业大学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院长樊胜根对减少生物多样性丧失提出了建议。他认为,要改变人类膳食结构,减少粮食浪费,在保护现有农田的基础上提高产量,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和贸易,引导绿色投资。
在世界银行中国局环境、自然资源及蓝色经济首席环境经济学家乔万宁看来,扩大生态补偿计划和研发投入,能够在未来获得更高质量的经济增长。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主任龙春林说,很多地方的居民在漫长的生活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并传承下来,云南楚雄紫溪山利用资源发展经济,帮助百姓改善生活就是很好的例子。
在生态文明论坛第三场主题论坛上
来自生态环境部、中国社会科学院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
相关负责人和专家、企业
及社会组织代表共同探讨
“两山理论”的实践成果
与会代表认为
要按照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
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
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的
各方面和全过程
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
2050年愿景作出贡献
“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表示,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公平的公共产品,也是普惠的民生福祉。
“绵延数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积淀了丰富的生态智慧。”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灵桂表示,美丽中国建设为地球家园增添了更多的“中国绿”,“云南在推进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进展大、亮点多,成果多,相信借助COP15的平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未来一定会充满更多美丽的色彩和盎然生机。”
围绕“生态和环境是人类福祉的关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生物多样性和土地事务负责人多琳·罗宾逊在视频致辞中提出,当我们投资自然时,也是在投资自己的生活和未来,希望在明年的第二阶段会议上通过一个全新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可持续发展要成为我们共同的志向。
“如何以自然资本为中心,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亚洲开发银行东亚局环境、自然资源与农业处处长兼亚行水资源委员会主席托马斯·帕内拉表示,要将自然资源管理、环境和生态保护以及气候变化应对措施结合起来,支持高质量绿色发展。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主任张林秀表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运用系统思维和综合途径,发挥协同效应。例如,云南丽江通过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可持续生计示范点建设;云南腾冲以可持续农业和食品系统探索农业绿色发展路径。“我们探索着包括生态补偿、绿色银行、复合业态等多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模式。”张林秀说,“无论怎样的路径,我们都需要将发展绿色生计纳入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恢复中,作为主流化自然的手段之一。”
现场,来自浙江省湖州市、云南省腾冲县、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浙江省丽水市、山东省蒙阴县、深圳市、江西省资溪县的相关负责人作案例分享。腾冲市委副书记、市长杨艳龙从5个方面,分享腾冲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探索路径。
论坛还邀请了来自高校、科研机构、企业、非政府组织等不同领域的代表,讲述他们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故事。
在生态文明论坛第四场主题论坛上
百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
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生态保护修复重要性
深入交流最新研究和实践成果
进一步凝聚智慧和共识
论坛特邀自然资源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的代表做了报告,来自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世界经济论坛热带雨林及生态文明项目、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围绕各自领域做了分享。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 Based Solution简称NbS)是一个不断演进的生态保护修复理念。2019年9月,纽约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正式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九个关键行动领域,由中国与新西兰共同牵头该领域的工作。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生态系统委员会NbS专家组组长伊曼纽·沙坎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从概念到实施”报告中表示,NbS被定义为保护、管理和恢复自然或经改变的生态系统的行动,能够有效地、适应性地应对社会挑战,并为人类福祉和生物多样性提供益处。同时,NbS在国家层面也已经越来越主流化。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副总干事斯图亚特·马格尼斯在视频致辞中表示,经验证明,NbS是一个强大的助手,可以通过向自然投资,保护和恢复自然来应对社会挑战。
斯图亚特·马格尼斯表示,“生态文明理念深深扎根于顺应自然的中国传统哲学,基于当前的挑战,我们需要更加大胆地将这种哲学及其价值观带到实现2020年后生物多样性议程的前沿。”
NbS理念在中国有良好的实践舞台,符合中华民族的生态文化传统。自然资源部总工程师张占海在主旨报告中介绍了中国是如何积极推进NbS的实践并努力提升生态保护修复惠益人类的。
论坛上,不仅有专家的精彩探讨,更有生动的案例分享。
以21世纪最有可能灭绝的类人猿——长臂猿为例,特邀嘉宾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理事长章新胜分享了长臂猿的抢救性保护的故事。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副总干事玛丽亚·海伦娜·赛梅朵通过视频介绍了中国与粮农组织合作的情况。她说,我们在中国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合作开展了9个项目,积极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主流工作,应对气候变化和土地退化,推广可持续农业。
洱海湖滨缓冲带生态修复项目也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NbS项目。“NbS洱海湖滨缓冲带生态修复项目,修复了湖滨缓冲带生态系统结构,激活洱海流域形成总体可持续循环发展的模式。”北京正和恒基滨水生态环境治理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邢磊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