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从菊花诗中品赏高尚道德情操

原标题:从菊花诗中品赏高尚道德情操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万物皆有出处,《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是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加之“九”和“久”谐音,使得重阳节因长久、长寿等美好寓意而受到喜爱和珍视。

细究每个传统节日,我们会发现各有仪式与特色。清明踏青追思、端午赛舟包粽、中秋赏月怀远等,均有其独有的文化内涵。对于重阳节来说,登高、赏菊便是最重要的节日主题了。

菊花因在深秋不畏寒霜而开放,在文人墨客笔下,菊花与梅、兰、竹并称“四君子”,深受中国古代文人的喜爱。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耐寒唯有东篱菊”赞美菊花不畏严寒的品质;唐代诗人元稹的“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歌颂了独傲秋霜的坚强品格;宋代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感叹高洁不屈的品德;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的“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突出了坚韧不拔的意志……菊花凌风霜而不凋,象征着高洁的气节和品格。对党员干部来说,应该在重阳“赏菊”中不断培养高洁的操行和纯朴的情感,努力使自己成为高尚的人。

古人谓菊有君子之节。最早携菊花入诗的是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屈原,他在《离骚》写“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以菊表其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品格。中国文化中有大量惹人喜爱的植物意象,如梅、兰、竹、菊、松、荷等等,它们被赋予特定的文化内涵。如梅之于宋代林逋,竹之于东晋王子猷,菊之于陶渊明。陶渊明一生挚爱菊花,吟咏了大量的咏菊诗,最为有名的,当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句,诗句看似在说菊花,实则表达诗人不为五斗米折腰,躬耕园田,饮酒赋诗,逍遥适意,洁身自好之志。

在菊花能表达的所有情感中,我最喜欢的还是菊寄家国情怀。以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咏菊为题材的好诗不少,并且各有特点。然而岑参的五言: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表现的就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和惜花了,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一丛丛明黄的菊花仿佛就是那生生不灭的希望,寄托着诗人对早日结束战乱的渴求。无独有偶,宋朝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首诗《画菊》是在南宋灭亡以后写的。郑思肖自励节操,颂菊以自喻。一句宁可枝头抱香死,其实何尝不是借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这是郑思肖忧愤坚贞,不屈不移、忠于故国的誓言。

在这些菊花诗中,一次次感受浓厚的家国情怀,令人泪下!菊花,以高雅清新的品格、清寒不凋的风骨、霜重色愈浓的气韵、浓厚的家国情怀赢得世人的钦佩与喜爱。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在重阳节赏菊之时,就更需要我们用菊花的精神品质时时警醒自己,不被外界的繁花似锦所迷惑,不为百花齐放而红眼,时刻用菊花的精神品质描绘好自身党性修养的风骨,抱朴守拙,平和执着,守护初心。(河池市纪委监委)

我们的共同家园丨万类竞生 绿色湖南 违规插手干预工程建设,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