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构建中国“人工智能算力网络”,他们在努力!

原标题:构建中国“人工智能算力网络”,他们在努力!

随着云、 AI等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经济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价值。9月26日,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8.6%,保持9.7%的高位增长速度,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

数字经济呼唤算力基础设施

数据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资料,算力则成为了与数字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重要生产力。不过,要想数据真正能发挥价值,必须从数据价值链入手,即数据的采集-存储-加工-应用。在这个过程当中就需要打造数据基础设施承载价值链,以充分发挥数据的价值。

正如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会带来生产力的重新布局一样,随着生产的发展成熟,以信息、融合和创新为核心内涵的新型基础设施形成的“算力网络”成为了数字经济时代的生产力承载体。

为了构建好“算力网络”,“十四五”规划中就指出:“围绕强化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支撑,布局建设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新型基础设施。”

优化算力网,提升数据竞争力

近年来,人工智能极大地推动了产业智能化的生命力,智能产业与实体经济呈现紧密融合的趋势。一方面,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为人工智能服务的实体经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海量数据为机器学习提供原料,大大加速人工智能技术迭代、智能经济的高速发展。

如今,中国各行各业都在利用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产生了大量算力需求。于是,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成为各地重点建设的新型基础设施。通过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提供的强大算力使能创新、赋能产业、加快城市智能化转型,成为促进城市经济步入新阶段的重要基础。

目前我国各地正在积极推进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建设,主要是基于昇腾AI基础软硬件平台,包含Atlas 900 AI集群、异构计算架构CANN、AI框架昇思MindSpore、昇腾应用使能MindX和开发平台ModelArts等。

尽管我国算力基础设施不断发展完善,但是,算力水平依然很难满足数据量猛增带来的巨大算力需求。此外,AI大模型的开发需要强大的算力支撑,AI技术为企业生产提供切实可用的价值更需要算力支撑,单一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已经无法满足地方发展对算力的需求,因此各地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之间算力网络互连、资源共享、协同调度是大势所趋,算力网络呼之欲出。

在9月25日,以“深耕数字化”为主题的华为全联接2021上,深圳、武汉、西安、成都、北京、上海等21地市共同点亮人工智能算力网络,向前迈出了第一步。

会上,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AITISA(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鹏城实验室联合发布发布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发展白皮书2.0——从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走向人工智能算力网络》也指出了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发展的新阶段——从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走向人工智能算力网络。通过算力网络将各地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连接起来,动态实时感知算力资源状态,实现统筹分配和调度计算任务,构成区域内可感知、可分配、可调度的AI算力资源,以“一网络”实现算力汇聚、数据汇聚、生态汇聚。

地方发展新动能

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是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的重要基础设施。政府牵头建设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能够实现集约化一体式建设,快速交付、快速上线、算力强劲、绿色节能。

当前,多个地方正在加速布局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通过人工智能计算能力,使其算力更强、速度更快,赋予人工智能更强劲的“爬坡之力”。这些发展中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势必会给地方人工智能产业带来巨大推动作用。

在科技部批复的15个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中,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率先竣工并投入运营,从进场施工到正式运营仅5个月。华为昇腾计算业务总裁许映童表示,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投运当天算力负荷便达到了90%,随后迅速进入满负荷状态,展现了项目快速交付、上线即饱和运营的“武汉速度”。

据了解,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可提供高达100P的超大算力,达到每秒10亿亿次的计算速度,投运后将聚焦智能遥感、多模态、智能制造、智能网联汽车四大产业进行智能升级,广泛服务于自动驾驶、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能交通等多个领域。

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对武汉的赋能已多处可见。智能制造方面,昇腾人工智能技术助力长江计算装配车间实现了提质增效的智能蜕变,检测准确率提高10%,约2小时即可完成产线算法更换与迭代,提升了企业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智慧城市方面,助力倍特威视快速迭代核心算法,在智慧城市、安全生产领域已有170+算法,适应复杂多变环境,推动了智慧智能城市发展。

与武汉一样抓住人工智能发展先机的还有西部重镇——西安。9月9日,西安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上线运营。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是西北首个大规模人工智能算力集群,算力达到300P(每秒30亿亿次计算能力)。

该计算中心一上线,便签约了众多项目——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遥感项目、西北工业大学语音大模型项目、陕西师范大学“MindSpore研究室”等,充分发挥“中心”定位与科技价值,快速推动规模化的项目合作与发展。

西安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将是西北地区向人工智能迈进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助力雁塔区“一区五城一根本”的战略布局,支撑大西安“6+5+6+1”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同时,大力强化西安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为西北人工智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除了武汉、西安之外,全国20多个城市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建设已在陆续规划中。可以预见,一大批城市群将在人工智能算力网络的推动下,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中,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一座座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拔地而起的背后,是中国AI产业的算力布局。托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成渝经济圈等区域的互联建设,正在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算力新格局,或将构建数字时代“经济新版图”。

声明:本文为广告推文,相关服务由品牌方提供

相关阅读:
限电限产下,蜡烛销量大增,这些产品在涨价… 高速公路局部路段车流量较大,江苏临时关闭48个收费站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