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共享一轮春秋月
作一个长揖,鞠一个大躬,敬万世师表。今天,是孔子诞辰2571周年纪念日。
遥想礼崩乐坏的那些年,“王者之迹熄而《诗》亡”,站在历史的断壁前,孔子孤独地守在残垣处,在善恶之间、利义之中、治乱之际、忧乐之滨,画下一道警示千年的底线,赤灼而深刻。
一
“孔子作《春秋》而乱臣惧。”史官分布,是周代一项制度,意义在于随时报告各国事变。随着平王东迁,此项制度名存实亡。
中国历史面临断层的边缘。孔子则化腐朽为神奇,作《春秋》,使其成为当时整个天下的通史。与此同时,建立了一套道义,明白教人如何面对得失,明辨是非。
世界上不同的时代转瞬即逝,而中国史脉则绵延至今。过去的乱臣早已化土,哪会知惧?而《春秋》已成,足以让后世的贼子知惧。
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自夏商以来,鬼神文化盛行,“抚万民,度四方”成为摆设。
孔子修《诗》《书》,定《礼》《乐》,整理出“重民”“安民”“爱民”的理念,呼吁君王“以民存,亦以民亡”,制定宽政于民、德政于民、仁政于民、藏富于民、施教于民的政策。
这是对上古传说中的人道意识拨云见日,也是对君本思想的反思,对后世影响深远。
六国毕,四海一。秦始皇嬴政实现了一统天下的理想,却不明白“仁义不施则攻守之势异也”的道理,导致二世而亡;汉高祖刘邦,以太牢之礼祭祀孔子,汉武帝刘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束了“百家殊方”的局面,攘夷拓土、国威彰昭。
此所谓“秦行霸道而亡,汉行王道而兴”。
三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德”贯穿了孔子思想的全部。
作为君子,唯有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方能治国平天下。
孔子强调,为官者要秉持政德、公德、私德,崇尚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摒弃杀戮、放纵、压迫、吝啬四种恶行,这才能从政当官。
他不仅标榜了君子的高度,也点亮了人性的方向,提升了历史的温度。
历史的天空,群星璀璨,却也共享一轮春秋月。
孔子怀着尧舜禹、汤文武的盛世情怀,擘画了中华民族最早的复兴之梦。
2500多年过去了,这位周游列国的鲁国人,一直行走在中国的亘古长河里,引领着中华儿女高山仰止,星空仰望,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征程上立杆扬帆,直至走到海晏河清日月同辉的世界里。(南宁市西乡塘区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