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巴州:“上访”变“下访” “民意”少跑路

原标题:巴州:“上访”变“下访”“民意”少跑路

来源:自治区纪委监委网站

“大哥您好,我是之前跟您联系过的小夏,耽误您一会时间,关于前期跟我们反映的问题再核实一下……”日前,若羌县纪委监委将“移动谈话室”迁到了距离县城100公里的塔什萨依村,在红枣树下开展流动接访工作。

若羌县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南缘,是全国面积最大的县,素有“华夏第一县”之称,该县地广人稀,基层普遍呈现点多、线长、面广等“偏远散”的现状,一定程度影响和制约了纪检监察机关谈话取证和基层群众通过信访举报反映问题。如何打通老百姓纪检监察信访举报“最后一公里”,是摆在该县纪检监察干部面前的一大难题。为此,该县纪委监委配置了具有谈话接访功能的工作用车,“移动谈话室”应运而生。

巴州:“上访”变“下访” “民意”少跑路

“我们通过在各乡镇、村社区人流密集地,张贴发放宣传单、公布微信公众平台等方式,进一步扩大群众知晓度和参与度。”该县纪委监委信访室负责人介绍。

今年以来,该县纪委监委坚持“开门接访标准化、全员接访制度化、入户走访常态化”信访工作标准,以全员接访和“移动谈话室”为抓手,在全县4个乡镇26个村社区和人流密集地设置流动接访点35处,每周一、周五在各点位轮流开展流动接访。通过建立“检举控告类”和“业务范围外”两类台账,广泛收集群众困难诉求、意见建议和基层微腐败问题线索,积极推动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

若羌县的“移动谈话室”在巴州不是个例。

今年以来,巴州纪委监委立足联系群众“连心桥”的职责定位,创新工作方法,制定《关于探索建立基层“移动谈话室”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在辖区广、位置偏、路途远的县市,配置了以一般性谈话为主、信访接待为辅的“移动谈话室”工作用车,充分发挥其机动便捷优势,拓宽监督渠道、丰富监督方式,真正做到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变“请上来”谈话为“走下去”谈话,变“坐等接访”为“主动探访”,这一举措受到办事群众的一致称赞。

巴州:“上访”变“下访” “民意”少跑路

在博湖县乌兰再格森乡,该乡纪委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进一步畅通“乌兰说事日”渠道,在巴扎、菜市周边、小商店等人流量大的地方设置流动接访点,将信访窗口搬到群众家门口,通过面对面交谈,拉近纪检监察干部和基层群众的距离,赢得群众信任,使其敞开心扉、打开心门,把监督的触角延伸到基层一线,有效收集群众意见建议,着力解决漠视侵害群众利益和“微腐败”等问题。

“乡纪检监察办干部深入到巴扎、市场接访,现场收集群众的困难问题、意见建议,有些小事现场就能解决,真的特别方便。”该县乌兰再格森乡乌兰再格森村群众对“流动接访点”的设立赞不绝口,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巴州:“上访”变“下访” “民意”少跑路

轮台县纪委监委紧贴基层实际,在畅通“信访网电”等主要信访举报渠道的基础上,不断探索“走出去”的信访举报工作模式。由主要领导带头组织纪检监察干部深入田间地头、集贸市场、农户家中开展“流动式接访”,面对面向群众宣讲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等方式,引导群众合理表达诉求、鼓励实名举报。同时,收集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线索,协调解决群众的困难诉求。

截至目前,全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开展流动接访72场,出动“移动谈话室”41辆次,共派出接访人员156人次,接待群众来访762人次,发放宣传资料4040余册,现场受理检举控告18件,收集到有价值的办案线索8条。

“下一步,我们将立足工作实际,结合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将矛盾及时化解在基层,从源头上杜绝信访问题的产生。”巴州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巴州纪委监委席晓宇|责任编辑尹宗斌)

相关阅读:
镜头 千姿百态 白水风韵 国务院决定废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等行政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