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做好跨周期调节,国常会部署财政、金融、就业政策联动
会议明确,做好预调微调和跨周期调节,加强财政、金融、就业政策联动,稳定市场合理预期。更多运用市场化办法稳定大宗商品价格,保障冬季电力、天然气等供给。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月2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做好跨周期调节,稳定合理预期,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会议明确,做好预调微调和跨周期调节,加强财政、金融、就业政策联动,稳定市场合理预期。更多运用市场化办法稳定大宗商品价格,保障冬季电力、天然气等供给。
财政、金融、就业政策联动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我国经济保持恢复态势,就业形势稳定。但近期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国内经济运行也面临疫情散发、大宗商品价格高企等挑战。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和极端天气等短期因素影响,叠加高基数和经济增长动能趋弱,8月份工业、消费、投资等经济指标大幅回落。其中,8月份消费增速比上月大幅回落6个百分点,超出市场预期,持续疲弱的消费恐将进一步拖累全年中国经济增速。
会议明确,研究出台进一步促进消费的措施,更好发挥社会投资作用扩大有效投资,保持外贸外资稳定增长,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近期多部委密集部署稳投资、扩内需、扶持中小企业等政策,加强政策储备,研究和适时出台部分惠企政策到期后的接续政策,提高应对困难挑战的能力。
此前2020年7月底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完善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今年7月30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要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认为,逆周期调节是要在经济下行的时候宽松,经济上行的时候收紧,但这客观上会导致宽松期积累泡沫化风险,收紧期风险被刺破,波动被放大;而跨周期调节是放时不过松,收时不过紧,把政策评估期从短期扩展为中期,把解决问题视角放在长期。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表示,在跨周期调节的背景下,稳增长政策已加码。央行提前召开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月底票据利率迅速回升,均表明8月末银行或已加快对重点领域的信贷发放,以基建投资为主要抓手的财政政策也已在发力。
从目前情况看,疫情带来的经济承压很难通过大幅放松货币政策来解决,财政政策却依旧有较大空间,8月份数据也显示,地方债发行规模8797亿元,创年内新高。业内认为,随着年内专项债的加速发行,能够真正形成基建投资的实物量,有望成为下半年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
渣打银行大中华及北亚首席经济学家丁爽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地方债发力,基建投资有加速迹象。9月份地方债发行还是会比较强劲,这些都为财政政策更加积极创造了条件。
面对稳增长压力,还需要继续推进就业优先的政策,稳住就业基本盘。在近日推出的《“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中,进一步明确把保障就业放在宏观政策的首位,将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优先目标和经济运行合理区间的下限,加强与其他各方面宏观政策支持就业的导向,实现与就业政策的协同联动。
市场化方法稳定大宗商品价格
会议还指出,更多运用市场化办法稳定大宗商品价格,保障冬季电力、天然气等供给。
受煤炭、化工和钢材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影响,8月份PPI同比涨幅创下13年来新高。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8月份PPI同比上涨9.5%,逼近两位数。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15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回答第一财经记者提问时表示,煤炭、化工和钢铁这些行业的价格上涨,既与需求扩大有关系,也和生产供给偏紧有一定的联系,同时还与前期一些上游价格的传导作用有关。
2020年11月3日,轮船靠泊在唐山港曹妃甸港区煤炭码头装货(无人机照片)。新华社
付凌晖表示,对于PPI的走势,短期内可能还会高位运行,未来走势总的看还需要观察。一方面,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目前仍然保持高位,走势还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国内部分上游行业产品供求关系比较紧张,价格存在上涨的压力。另一方面,国内保供稳价的措施在逐步显效,一些商品的价格,包括上游行业商品价格涨幅有所放缓。同时,随着价格的上涨,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也是在增加的,也有利于价格的稳定。
针对企业反映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问题,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日在广西考察时表示,国家会继续多措并举,更加注重用市场化办法稳定价格,强调宏观政策要围绕市场主体需求精准实施,稳定合理预期,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北京师范大学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表示,更加注重用市场化办法稳定价格,意味着我国将通过建立更加强大的市场机制调节影响价格的要素和资源,促进各商品和服务价格、供求关系和竞争状态等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既各自独立发挥功能,又共同联合放大效能,进而建立一个要素有机联合、程序有序推进、效果有度释放的价格调节机制。
宋向清预计,未来一段时间,政府将围绕市场主体需求在税收、信贷、进出口政策和储备体系等领域精准施策,以促进企业调整市场布局、营销策略、商品结构以及企业对市场的适应力。同时,宏观政策还将继续为企业科研创新创造优渥条件,为打破地区和部门分割,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流通创造更好条件,以增强经济活力和发展动能,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市场规则和价格体系,消除各种垄断行为,确保物价,尤其是大宗商品价格,始终处于相对稳定的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