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省今年前8个月国考地表水断面全部消除劣五类
来源:河北省政府网站
(记者高航乔娅李元华)从9月16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河北省推进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经生态环境部初步测算,今年1至8月,河北纳入国家“十四五”考核的地表水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的比例为67.2%,劣Ⅴ类断面实现全消除。
从重点区域水环境质量改善情况看,今年1至8月,白洋淀湖心区平均水质达到Ⅳ类,同比持续改善。白洋淀8个国考点位水质达到或优于Ⅳ类,府河、孝义河、瀑河、白沟引河等4条主要入淀河流及上游流域50个河流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Ⅳ类,为近10年来最好水平。
水环境质量改善的同时,水生态也取得了明显改观。白洋淀作为华北地区最大的湿地生态系统,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多年不见踪迹的鲈鱼、鳑鲏鱼、黑鱼又重新出现了。衡水湖现有物种数量呈逐年增加态势,湿地鸟类达到327种,其中国家Ⅰ级和Ⅱ级重点保护鸟类70余种,种群数量增多,成为群众悠闲游憩的宝地。
全力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聚焦保护区划分管理。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划定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1037个,总面积1.27万平方公里。聚焦京津水源安全。积极推动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与京、津两市签订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和引滦入津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加强上下游联防联控,与北京、天津出资设立生态补偿金,并申请中央财政给予奖励,用于支持承德、张家口和唐山市相关县(市)实施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项目。
持续做好流域达标管理。以抓好106个国考重要水功能区达标为核心,统筹推进水功能区与国考断面“双达标”,确保国考重要水功能区水质稳步提升。紧盯跨界河流水质达标。加强与北京、天津、山西等上下游沟通协作,制定跨省流域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框架协议。持续开展全省主要跨界河流生态补偿金扣缴,2021年以来,省本级共扣缴2.781亿元。紧盯河湖水量保障。积极开展河湖生态补水,1至8月完成河道生态补水30.97亿立方米(含主汛期水库泄水13.74亿立方米),分别向白洋淀和衡水湖补水7.01亿立方米、0.28亿立方米。
切实加强污染源排放管控。强化城镇污水治理。1至8月全省完成雨污分流改造614.7公里,208个城镇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1.006亿立方米。强化入河排污口监管。持续推进全省563个登记审批的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强化工业园区污染治理。督促唐山、邯郸等新设立经济开发区完善管网和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全省建成127家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到188.8万吨。强化农业农村污染防治。2021年以来新增建设覆盖9812个村庄的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设施。调整种植业结构,强化粪污还田体系建设,全省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为100%。强化执法监管。2021年以来,针对大运河、南水北调、入海河流上游涉水企业等开展专项执法检查,排查点位569个,严厉打击了各类涉水违法行为。
大力推进水生态保护和修复。2021年在石家庄、承德、张家口等市启动20条生态缓冲带建设。采取人工湿地、氮磷养分拦截沟渠、生态围堰、植草沟等生态处理措施,拦截初期雨水,阻控面源污染。因地制宜采取退田还湖、退养还滩、退耕还湿、植被恢复等措施恢复湿地功能。加大白洋淀、衡水湖、滦河等11处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力度,今年在白洋淀、衡水湖、潘家口、黄壁庄等内陆大中型湖库增殖放流鲢鱼、鳙鱼、青虾等水生生物苗种30亿单位,有力提高了水生生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