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我与《检察日报》共同成长 我和《检察日报》的三十年

原标题:我与《检察日报》共同成长|我和《检察日报》的三十年

作者收藏的《检察日报》

作者收藏的《检察日报》

我和《检察日报》的结缘始于1991年。那一年是我的而立之年,也是我进入检察机关的第三个年头。那年5月,院里一位领导拿着一张表格找到我说,高检院要办一份报纸——《中国检察报》,院里要推荐我为通讯员,他让我抓紧时间把表格填好报上去。这是我第一次听到有关这份报纸的消息,也从此开启了我和《检察日报》一路相伴的不解之缘。

那年7月4日,《中国检察报》创刊。这个日子,也被我确定为自己的幸运日,因为,这张对开四版的创刊号上,发表了我的两首诗歌。一个小县城的小作者,竟然能登上国家级大报,而且还是创刊号!那是何等的幸运!

在创刊号上发表作品,对一个喜欢文学的人来说,无疑是最大的鞭策。作为检察系统的作者,《人民检察》《方圆》杂志和《中国检察报》上也多次出现我的作品,尤其是《方圆》月刊,我的作品不仅在试刊号上发表,还成了好几期的“卷首语”。那时候,单位的办公楼是一栋三层的小楼,我所在的反贪局在三楼。看门兼收发的李大爷腿脚不太灵便,每有信件到,他就在一楼楼梯口高喊:那谁谁,你的信!我经常被他喊到。每当李大爷的喊声传到三楼,我都会喜不自禁地第一时间跑下楼拿回样刊。

1996年1月1日,《中国检察报》改名为《检察日报》。版面多了,内容更丰富了,我发表的作品也从诗歌、散文扩大到评论、案件报道等内容。记得1997年《明镜周刊》上有一个名为“百姓圈点”评论栏目,有意思的是在“百姓圈点”栏目下有两行小字: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欢迎赐稿!亲切又透着幽默、简洁又道出栏目的要旨,能看出编者的良苦用心。就奔着这句话,我以当年土耳其大地震致使劣质建筑倒塌造成重大伤亡为话题,写了一篇不到千字的评论寄给报社,很快,这篇文章就以《去土耳其看看吧》为题发表。这事,在单位引起一阵小小轰动,许多同事只要遇见我,打招呼的方式就是:“去土耳其看看了吗?”随后彼此大笑,生活也因这增添了许多快乐。

在三十年的投稿过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报社编辑的认真和严谨。2017年2月,我根据自己所办案件,写了一篇稿件发到“警钟”版的编辑邮箱。十多天后,我接到该版编辑高扬老师的电话。她非常仔细地询问了案情,在确定案件真实性以后,又重点核实了涉案当事人的姓名、时间节点和涉案数额。不久,这篇稿子发表了,我仔细对照发表前后的稿件,发现刊发的稿件要比原稿更准确更精炼。

给《检察日报》投稿三十年了,报纸从周一刊到周二刊、周四刊直至日报,我在“绿海”“综合新闻”“法治评论”“明镜周刊”“廉政周刊”等版面和栏目发表稿件近400篇。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距离我退休还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六十年里,有一半的时间是和《检察日报》一起度过的。《检察日报》让我学到了很多,报社的编辑老师也教会了我很多,万语千言只有一句话:何其有幸,得遇吾报!

(作者系安徽省砀山县检察院综合业务部检察官)

相关阅读:
兰大预测系统:莆田本轮疫情将于9月26日左右得到控制,确诊预计约268人 厦门同安区工艺品工厂已累计32人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