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占地1000亩!大象专属“食堂” 即将“营业”

原标题:占地1000亩!大象专属“食堂”即将“营业”

经过专家实地考察初验,云南省总面积1000亩的大象专属“食堂”即将“营业”。项目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景洪市大渡岗乡、景讷乡、勐旺乡三个乡镇辖区内。

据介绍,总投资100万元的景洪市亚洲象食物源基地建设项目2020年12月启动建设,2021年5月建设完成。涉及改造和建立亚洲象食物源补给区1000亩,其中,种植粽叶芦340亩7.3万苁,芭蕉330亩3.8万株。专家介绍,项目建成后,通过对食物源基地内食物的取食,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亚洲象进村觅食的行为及对周边群众农作物造成的破坏。

占地1000亩!大象专属“食堂” 即将“营业”

亚洲象是亚洲最大的陆生野生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估为濒危物种,在我国仅分布于云南省南部与缅甸、老挝相邻的边境地区,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被认为是云南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中的关键物种。近年来,随着野生动物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景洪市境内的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从上世纪末的80头左右,增长至目前的185头左右,在景洪市的分布及活动范围已达到3500平方公里。

景洪市林草局党组成员、景洪市县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副局长查伟介绍,大象是一种智商非常高的动物,它们对同族成员具有同理心,当栖息地中的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达到一定的密度时,象群便会出现进化扩散行为。建立亚洲象食物源基地可以降低保护区中的亚洲象种群密度,避免和其他亲缘成员发生繁殖。同时这也说明了保护区中的食物已经不能供给当地所有亚洲象了。

长期以来,亚洲象的食物主要以野外的草本植物为主,一头成年亚洲象每天所需的食物为200公斤左右。但随着保护区管理力度加大,人为活动干扰大幅减少,过去一些较好的亚洲象的栖息地已逐渐被森林所替代,林中空地、林窗逐步消失,亚洲象取食的灌木、草本等被不可食用的乔木植物替代,茂密的森林仅为亚洲象提供隐蔽场所,难以满足它们的食物需求;高速公路、铁路和大型水坝等工程的建设,导致亚洲象原有栖息地被割裂,孤岛化的栖息地不能同时满足亚洲象对食物、水源和休憩等活动的需要,加上当地群众在森林里传统的刀耕火种的轮耕方式被取消,森林郁闭度不断加大,大体量的亚洲象难以在其中活动,这些原有的栖息地区域已不再适合亚洲象生活。多重原因的叠加之下,亚洲象开始走出森林,进入了人类的生产生活区域。

在玉米和甘蔗丰收的季节,亚洲象总是“不请自来”,就像一场聚餐,而这些农作物的养分明显高于野生植物。查伟介绍,随着亚洲象频繁进入人类垦殖的经济林地、农田地,甚至是村庄和农舍进行觅食和活动,其采食野生植物的原有习性逐步发生改变,对高能量的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依赖越来越大。亚洲象在村寨周围活动的时间逐年增加,采食农作物的行为也由原来的“整株采食”转变为现在的“仅选择性地采食营养最丰富的稻穗和玉米棒子”,由“粗纤维”转为“精细粮”。村庄周边的河流成为其嬉戏、活动场所,村寨附近的林地则为亚洲象提供了休憩场所,呈现出亚洲象和当地民众生活空间重叠的状态。

亚洲象种群数量逐年增加,但保护区内栖息地质量下降,迫使亚洲象逐步向外扩散。同时,由于社区人口增加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人象活动重叠区明显增加。

通过建设亚洲象食物源基地,可以吸引众多的野生亚洲象在食物源补给区基地里活动,使亚洲象较长时间停留在基地,不必因为寻找食物而进入当地群众的生活生产区域里,缓解因亚洲象外出而引起的人象冲突。目前,食物源补给区内种植的粽叶芦、芭蕉等象喜食植物长势良好,成活率达96%。

同时,基地附近还建设了一定数量的人工硝塘,共投放食盐2吨,以满足区域内亚洲象对矿物质的需求。据专家观察,只要森林能够提供给亚洲象足够的食物和栖息地,亚洲象就会返回森林,回到天然的家园。这也是当地在探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道路上的一次有益尝试。(总台记者陈鸿燕)

责任编辑:陈琰 SN225

相关阅读:
贵大新生:你有一份攻略待签收! 又潮又有趣!服贸会有哪些网红打卡地?